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法律素质是一国国民素质的一种体现,直接关系到一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也是一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公民法律素质一直偏低.这将严重阻碍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应采取相应对策来培养与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是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公民素质代表着国家形象,彰显着社会文明程度。提倡公民的道德文明建设仅只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真正合格的公民还应该具有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热情、对公共事件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对个体与国家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清晰认知。因此,有必要对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历史作一梳理,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再将国外的有益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力求探寻到一条更加有效地提高公民素质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自然是一个文明社会,每个公民的文明素质,都是铸就和谐社会的基础。公民素质的提高主要靠教育,图书馆是文化教育机构,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终身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将对人们掌握广博的知识、丰富精神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可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本身的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工程。如何在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试从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公民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途径加以探究,以期为更好地在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中央文明委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应对国际金融危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德就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建立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对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素质,创建一个安定、文明、祥和的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少均 《魅力中国》2013,(16):188-188,170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要搞好生态文明的教育教学,必须认真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调查,热情支持大学生成立相关社团组织,充分发挥网络和校园文化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道德意识和公民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值得重视和关注,这就需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拓展社会实践并增强大学生公民能力和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陈宁 《老区建设》2009,(8):38-39
甘孜州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景观,需要利用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速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丹梅 《魅力中国》2010,(32):67-67
公民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青少年作为公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群体,承载着国家建设的希望,眉负看民族振兴的重任,把握住青少年就把握住了希望和未来。社会转型时期,我们倡导和开展青少年公民教育具有更为深远的文化与文明发展与进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葛敏 《理论观察》2013,(9):120-121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公民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而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的核心。作为中国社会未来主体的大学生,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很大影响,而高校负担着教育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应当通过依法治校,增加法律教学实效性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是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应处理好目标定位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的关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强调要切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因此公民生态法治理念的形成对建设“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顺利推进起着关键性作用.为此,要致力于公民生态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建立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
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的素质,个性特长健康发展,有创新精神的和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现代化公民.  相似文献   

15.
医学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医学事业继承者和接班人,承担传承医学文明、先进医学文化和医学专业知识技术的场所,结合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开展医学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不仅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也是有效提升医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医德医风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8月20日,由重庆市外侨办牵头组织开展的树立中国公民在海外文明形象宣传月活动在我市正式拉开序幕。随着我市近年来走出去人员的逐渐增多,为提醒我市赴海外的公民和企业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提升防范风险的能力。市外侨办在全市范围内对有关涉外重点单位和部门开展了树立中国公民在海外文明形象宣传月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和法制的健全,公民的素质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前途。张家港的事实充分证明了张家港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使得这座港城在短短的几年内走向了文明富裕。张家港的精神文明建设,紧紧着眼于解放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振奋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振奋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文明城的建设活动中,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是摆在每个市民面前的严肃课题,也是文明城建设的关键之一。一、从“都市不和谐音符”所引发的思考在目前的一些公民的观念中,究竟什么是文明…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环节,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日益显示出来,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群体中的重要力量,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法治国家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注重社会环境的制约及营造;利用主要载体,落实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夏银香 《魅力中国》2013,(23):359-360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人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具体要求之一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索质。”本文就加强道德建设,共建文明社会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