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营经济成为浙江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背景下,浙江民营出口企业迅速崛起,一大批民营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规模和实力逐步发展壮大.2006年浙江民营出口企业出口达到451.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达到44.8%,成为浙江出口主力军和发展最快的外贸主体.  相似文献   

2.
陈依慧 《经贸实践》2002,(12):25-27
2002年,浙江外贸出口继续强劲增长,1至8月份累计出口达18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1.9%,继续居全国首位,这在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和需求不振的严峻国际经济环境下,来之十分不易。但是,浙江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却也潜伏着一些隐患。浙江今后的外贸出口将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从分析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国际经验,并提出了发展苏州市民营科技企业的对策和建议,指出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对于苏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6.2017年,美国商务部基于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法律对中兴通讯公司做出制裁和处罚,此次事件让中兴通讯蒙受巨额损失,并且给中国国内其他企业带来巨大震动。美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法律制度奠定了国际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法律制度的基础,其中的许多原则和制度成为国际通行做法。  相似文献   

5.
黄艺 《现代经济信息》2012,(24):409-410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所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义乌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义乌民企如何应对外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值得进行探讨,对义乌民企在转变中的金融环境下,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义乌民企在未来走向国际市场探索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本文先从分析义乌民营出口企业的出口现状入手,引出人民币升值对民营出口企业的影响,以人民币升值将会导致浙江民企丧失长久以来的竞争优势为切入点进行策略分析,旨在缓和人民币升值对民企的压力同时,提升民企的自身水平,以适应当今的金融环境,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200家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七因素国际化蛛网模型对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程度测度,得出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处于低国际化程度,从完善跨国经营方式、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事和财务管理、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提升浙江民营科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浙江的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势头良好,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如表所示),同时出口的机电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明显增加,成绩斐然。尽管浙江机电产品近年来出口快速增长,成绩显著,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但由于浙江企业主要以个体私营为主,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遭遇了不少困难和问题。本文重点通过对浙江机电产品的出口现状剖析,发现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对策和建议。一、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的总体特点1.灵活的经营机制。浙江机电企业的…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在出口定价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黎 《经济论坛》2004,(11):125-126
我国加入WTO,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小企业的产品将逐渐出口到国际市场。在企业的出口业务中,由于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差异性、特殊性,出口定价决策已成为一个非常复杂且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关系到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但又要受到成本、需求、竞争、法律、风险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制约。那么,中小企业如何才能制定  相似文献   

9.
出口坏账是出口企业的噩梦,浙江众多外贸企业今年体会尤其深刻。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额高达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已支付赔款895万美元,同比增长525.6%。其中,理赔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25.6%,本地企业的海外坏账率增长约为268%。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回顾浙江劳务出口在“六·五”期间已经起步,建立了有对外签约权的经营企业——中国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以下简称省国际公司),开展了一批业务,锻炼了队伍,取得了一些经验。目前开展业务的单位有五家,即省国际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浙江分公司。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际保理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保理业务能够解决出口企业在商业信用中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和进口商的信用风险等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国际贸易中买方市场的日渐形成,国际保理业务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主要的结算方式.国际保理业务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而在我国尚处于初期阶段.虽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却仍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促进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的四点建议,从法律制度、社会制度、商业银行和出口企业四个角度论证了我国应如何发展国际保理业务.  相似文献   

12.
徐丹平 《时代经贸》2007,5(1X):67-68,70
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一切在给浙江的中小集群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集群化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当前继续保持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3.
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一切在给浙江的中小集群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集群化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当前继续保持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乐梅 《现代财经》2006,26(6):51-54
总体而言,我国出口企业目前仍缺乏国际竞争优势,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出口所占比重很低.加强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从出口企业优势和出口产品市场占有率层面分析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并加大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自主开发和研制新技术,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减少对外的依赖程度,对于提升我国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代经贸》2012,(13):20-20
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我国汽车出口总体态势良好,汽车出口已连续两年呈高速增长。据中汽协会统计,2011年全国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汽车84.95万辆,同比增长50.03%,成为拉动2011年汽车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汽车出口交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截止2011年底我国汽车商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20个。  相似文献   

16.
科技的进步,引发的是技术的革新,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技术抑制日益增强.国际贸易中,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限制民营中小企业扩张出口,抢占国际市场最大的绊脚石.从CR温州打火机案中,读懂国际贸易的潜规则,打破技术壁垒,让民营中小企业的产品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7.
浙江欧华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造船行业的龙头骨下介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列居“中国船舶制造业十强”。多年来,欧华面对多年来国际船舶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全面实施“绿色造船”战略,在科技创新、争创因际.流中不断实现“腾笼换鸟”,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2013年,企业的产值达到71.6亿元,同比增长7%。  相似文献   

18.
程林  踪锋 《现代经济信息》2012,(10):100-101
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企业流程再造是在市场反馈及成本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再设计,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国际海运为例,对其出口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构,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华国际新创企业的特征及其与国内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112家在华新创企业为样本,并结合作者调研访谈的6个国际新创企业案例,通过实证的方法比较了国际新创企业相对于国内新创企业的特征,发现在华国际新创企业比国内新创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内向国际化程度也更高,但在研发密度、国内市场份额和高管受教育水平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在华国际新创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也会对其特征产生影响,纯本土的私营国际新创企业在内向国际化程度、高管受教育水平、出口比例和直接出口比例方面显著低于纯外资的国际新创企业,但与合资的国际新创企业相比仅在直接出口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国际技术贸易是包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在内的三大国际贸易中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率的进出口贸易。在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全球化大潮的推进下,国际技术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研究表明,技术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NP的比重,代表了一个国家知识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投入、教育投入和高技术产业产出综合竞争优势的标志。我国技术出口自9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一般商品出口的发展速度,其中民营科工贸企业对技术出口的贡献度更是强劲,是我国跨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