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征征 《北方经济》2006,(20):46-47
1994年以来,我国持续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引起了国内经济学界和政策决策层的热切关注.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作出四点安排: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下,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张鸥  赵倩 《中国经贸》2010,(8):116-117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预期兑现,1美元兑人民币从8.28逐渐突破至80关口。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因此本文研究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运用国际收支说理论并结合中国与美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为我国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导致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形成。目前我国已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且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因而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收支状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逐步加大。本文基于外汇供求模型构建了我国国际收支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出口、外资流入和外汇储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比较显著。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对如何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两方面展开:首先,采用间接测算法估测1997~2013年人民币境外存量,并以此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其次,运用协整方法分析我国GDP规模、国际收支项目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等因素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文章结论是:GDP规模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和人民币稳步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促进作用,而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除了稳步发展国民经济和逐步完善汇率改革以维持人民币币值坚挺外,有序调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也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5.
李鹏 《辽宁经济》2009,(1):60-60
一、人民币升值过程简要回顾 1994年我国进行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曾经保持在1美元兑换827~8.28元人民币水平。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即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我国的汇率制度并不是完全浮动的,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近年我国双顺差(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持续扩大,并随之带来资本流入,我国必然面临资本流入导致货币扩张的问题。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要求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开始被动和经常性地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不断增长,从2001年初的1686亿美元急剧增加到  相似文献   

7.
汇率波动对一国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大渠道发挥作用。在考虑汇率波动影响、资本管制和央行调控货币供给能力的情况下,盯住汇率制度安排下名义汇率的贬值会引致国内产出和私人部门财富的增加,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取决于央行的调控能力。2005年7月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机制从盯住美元的间接浮动汇率体制转变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浮动汇率机制,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交易管制取消,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动管制也逐步放宽,  相似文献   

8.
邓翠萍  林倒 《发展》2007,(1):120-12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这次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据此形成更富弹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笔者结合克鲁格曼的"三元悖论",对本次汇率制度改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尹航  田影 《辽宁经济》2005,(11):41-41
人民币是否升值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酝酿已久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终于在2005年7月21日北京时间19:00揭开了神秘面纱。自此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主动收窄汇率浮动区间,虽然仍然保留“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演变为“准固定汇率”。7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重新确立了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从盯住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并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我国的经常项目收支顺差急剧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外部经济失衡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和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之一。主要原因在于货物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等短期性因素和我国传统比较优势、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链条跨境延伸等长期性因素的深度影响。为此需要落实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有效发挥汇率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亚菲 《特区经济》2008,(7):268-269
自1994年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制度以来,中国国际收支一直面临着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结构,产生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特征和由于对外资优惠而吸收的大规模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两方面入手,分析他们对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鹤麟  孟文琦 《特区经济》2004,(12):141-142
一、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现状及缺陷 1.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 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1994年底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改革中,我国对外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从实施的进程来看,人民币汇率始终在100:8277-86212的范围内盯住美元窄幅波动,尤其是1998年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几乎固定在100:8277—82791之间,在长达6年的时间中波幅上下不超过026%,基本呈一条水平直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自二次汇改启动后,我国又恢复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与我国经济金融现实、对外开放程度基本相吻合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调整与改革是必要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短期的选择是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完善目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而在长期,由于我国的资本项目终会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制度终会走向完全独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中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次改革保持主体汇率制度不变.但在这基础上进行了局部性的、关键性的改革.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发挥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振荡上行,到10月底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不到0.3%。总体看,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为今明两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过渡奠定了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坚实一步。当日央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一次性升值2%,在此基础上,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2005年7月份.我国结束了自建国后一直实行的“以美元汇率为目标”的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从此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来计算并结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新的汇率制度,该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改革之后,中国货币呈现小幅度总体升值的趋势。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其对中国各个方面的影响渐渐显现出来,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对外投资等。文章研究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2005年7月进行新一轮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攀升,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巳从2005年的8.19到2013年6月底的6.17,人民币升值幅度将近25%。图1为近五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