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晓云 《商业会计》2006,(11):13-14
合并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特殊资产,世界各国对其会计处理方法不尺相同。七文从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入手,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合并商誉的最新处理方法,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袁亚萍 《商业科技》2014,(23):228-228
随着新一轮全球并购浪潮的兴起,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文章先简要阐述新会计准则下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继而分析合并商誉会计处理中负商誉直接计入当前损益和合并商誉后续处理方式减值法的弊端,进而基于国情提出细化负商誉的处理和探讨新型商誉摊销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美国对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并结合中美合并商誉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旨在借鉴美国先进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为我国的会计准则提出在企业合并中商誉处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杨頔 《致富时代》2011,(9):86-86
针对企业合并中的负商誉问题,该文对负商誉的定义、本质和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且将其理解成一种“负债”,宜采用“递延收益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頔 《致富时代》2011,(7):79-79
针对企业合并中的负商誉问题,该文对负商誉的定义、本质和会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且将其理解成一种“负债”,宜采用“递延收益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段秋霞  李鹏 《市场周刊》2004,(8):118-118
企业合并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界的一大潮流。企业合并中的差额大于零称为正商誉,反之则称为负商誉,价值体现为合并后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国际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谎静 《商业会计》2007,(10):34-35
如何处理购买商誉是企业合并会计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购买商誉一般用购买法或权益结合法来确认,用超额收益法或超额成本法来计量,进入会计系统后用直接法或现值法分期摊销,而后进行减值重估。综合当前国际上常用的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永久性资产法,权益对冲法,资产摊销法的缺点,笔者认为:在对企业购买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商业价值重估测试是比较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易爱军 《商场现代化》2006,(11):248-249
在企业合并中,合并报表中要反映合并商誉,而对于如何处理合并商誉,各国会计界在理论上有不同的理解,在实务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笔者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合并商誉确认与处理的比较,对我国合并商誉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鲁学生 《商业会计》2011,(36):21-23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具有不可辨认性,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企业的整体资产和经营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收购、并购、合并、重组等不断兴起,为防止企业间利用合并操纵利润,规范商誉在会计中的处理成为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主要对商誉的本质、会计处理及其减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完善商誉会计的处理方法提出了看法和思路,以期有助于商誉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规模的企业开始涌入并购热潮,企业合并也因此渗透到我国市场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并对每一个行业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企业合并是企业寻求更加广阔的市场和自身更加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合并活动因此日益频繁,合并商誉伴随着合并活动产生。在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于合并商誉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合并商誉在合并活动中所占收购价值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经济环境时刻变化和商誉自身抽象的性质,其会计处理较复杂,企业在对商誉计提减值损失的过程中若有不当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引发潜在的风险,企业的管理者和投资者应该重视企业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本文把企业合并商誉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企业对于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分析目前我国在合并商誉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珉璐 《商业科技》2009,(3):342-342
合并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而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又是其中的难点和热点。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案的不断增加,对合并商誉的规范处理显得更勾重要。本文对有关合并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负商誉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商誉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会计准则下商誉会计相关规定,提出了商誉会计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取消商誉的直线法摊销,而改用公允价值法。因此应结合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至少于每年末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本文拟对商誉资产会计处理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浅析企业合并商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而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又是其中的难点和热点。随着我国企业并购案的不断增加,对合并商誉的规范处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对有关合并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负商誉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企业合并中的负商誉问题,本文对负商誉的定义、本质和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认为,"负商誉"是客观存在的,且将其理解成一种"负债",宜采用"递延收益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宇 《财经界(学术)》2014,(23):194-194
当前,由于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日益频繁,商誉在这些经济业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在商誉资产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还不够明确,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商誉资产的定义相类似,但是同时也将商誉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排除在外,使得商誉资产的会计处理处于无据可依的状态。结合无形资产与商誉资产会计实务,以及从理论上对商誉资产的认定,本文将对商誉资产的会计处理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国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合并中遇到的商誉问题有了新的规定,提出了新的思考。本文对自创商誉、外购商誉与负商誉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理解三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更好地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8.
在波澜壮阔的全球并购浪潮中,并购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成了所有并购企业普遍面对的问题。不少并购公司在现行政策(购买法)下所编制的合并报表校易夸大商誉的价值,且其后续计量亦存在诸多造假黑洞。文章试图突破近一个世纪以来固囿研究思想的商誉创始理论观点,从全新的角度束阐述商誉的实质,提出商誉没有外购,只有自创,并对商誉的计量及会计处理作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企业并购案的不断增加,如何对外购商誉进行会计处理显得愈益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外购商誉的概念与构成,其次介绍了传统的商誉会计处理方法与美国在外购商誉会计处理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的会计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从合理确认自创商誉、完善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合理确认负商誉、完善商誉会计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的会计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