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法没有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也未对此作出司法解释,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和必然。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审判实践上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  相似文献   

2.
张正昇 《发展》2011,(5):118-119
一、当事人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中,当事人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来说,狭义当事人是指民事诉讼程序中起诉和应诉的人,起诉的人为原告,被诉的人为被告。广义当事人不仅包括原告、被告,还包括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和第三人。笔者认为,共同诉讼人不过是原告或被告的一种复数形式  相似文献   

3.
环境纠纷行政救济机制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环境纠纷行政救济途径主要包括行政调解、行政裁决和环境信访引发的行政处理机制。行政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解决公害纠纷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何成 《理论观察》2013,(6):64-65
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有关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民事诉讼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不断的进行修订和完善,旨在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何成 《理论观察》2014,(6):83-84
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有关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民事诉讼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不断的进行修订和完善,旨在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诉讼和解是民事诉讼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的一种便利高效的诉讼制度.基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诉讼和解制度的规定相当粗略,在当前构建完善的诉讼和解制度,有利于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其目的是保障民事法律法规的实现,同时还需要发挥民事诉讼法保障诉讼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作用。然而在民事诉讼的某一阶段,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却没有得到较好程度的保护,尤其是在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已经经过法定程序确认的案件执行阶段,当事人总是面临着"执行难"的问题,法院也面临着"执行难"、"和解难"的问题。案件的长期不结,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增加;另一方面会导致当事人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同时也会引发社会矛盾的出现。因此解决民事诉讼活动中执行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和司法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选择有关程序和程序有关事项的权利。伴随程序理念的转换,我国诉讼法急需确立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地位,并以此为契机,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选择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法是重要法律之一。国外几乎所有国家均重视民事诉讼立法,都有成文的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谓民事诉讼法,是指规定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制度、步骤、方法及其职责权限或者权利义务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民事诉讼法与民法、经济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前者属于程序法,后者属于实体法。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构成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所谓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审理与解决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所进行的全部活动。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与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10.
燕燕 《理论观察》2009,(4):84-86
辩论主义一直是民事诉讼理论界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强调当事人自我责任的辩论原则是19世纪自由主义思潮在民事诉讼中的反映。它的产生顺应当时的社会发展,但在以后的近百年变迁中,也始终伴随着对其内涵的全面限制和修正,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协调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作用分担,不断强化法院协助当事人提供事实和证据的职能。在尊重辩论主义的基础之上,修正和完善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辩论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1.
本首先阐述我国审判对象确定的立法、司法状况,比较分析市场经济国家当事人庭 前确定争点程序,论证了改进我国民事诉讼审判对象确定制度的必要性,建议立法中确定当事人主导进行、法院协调组织的庭前准备或争点确定的专门程序,增设“法院的判决不得超越或变更当事人诉讼请求事项的范围”的条款,从而保障当事人的民事诉讼的处分权、辩论权、实现当事人诉讼目的多元化,提高诉讼效率、效益的诉讼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曹雅宁 《发展》2006,(3):58-59
证据,是"诉讼之王".证人证言是民事诉讼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证据,具有描述性和确定性的特征.它与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证据相互印证,使民事诉讼证据链条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的事实.但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关于证人证言的法律规定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求极不适应.  相似文献   

13.
从民事诉讼程序内容出发,明确当事人主义审前程序模式的含义,结合我国民事审前程序的现状,从民事诉讼私法性的角度,提出我国应选择当事人主义审前程序模式,并就该模式在运行中遇到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招标》2013,(1):28-31
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工程造价的确认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对工程价款作出明确约定,事后又达不成一致意见,对诉争工程的造价进行司法鉴定就成为解决争议的主要手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突破了现行的民事诉讼程序规则,提出了全新的诉讼理念、诉讼结构和诉讼方式,也不可避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法院受理的专利诉讼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占据其中的90%.传统的对抗性诉讼结构决定这一过程常常极为复杂、耗时且存有较大争议.学习和借鉴此制度,在这类案件中引入一个中立的诉讼参与人,以一种没有偏见和相对中立的身份向法院提交不同于当事人的观点、意见或者补充性事实和证据,将有助于减少双方意见分歧,提高法院裁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便于及时、有效、公正、准确解决专利纠纷.  相似文献   

16.
罗毅 《特区经济》2008,(2):240-242
在民事诉讼中,为了获取胜诉判决,当事人通常会竭尽全力主张和举证。由于纠纷案件的复杂性、当事人以及代理人的诉讼技能参差不齐,当事人偶尔也会提出与己方主张相反,有利于对方当事人的证据。依据自由心证原则,在不违反辩论主义原则的情况下,法官可以通过证据共通原则做出自由的事实认定。证据共通原则是法官自由裁量权在证据认定程序中的体现,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7.
《广东大经贸》2008,(2):70-71
行政复议调解是发生行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复议机关的主持下,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由此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8.
私人侦探活跃在民事诉讼中协助当事人和律师调查收集证据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否认私人侦探在民事诉讼中的正当性并不能认清该行业的本质.实然,无论从民事诉讼制度基础还是从哲学基础看,私人侦探参与民事诉讼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正当性.因此,立法的真实需求是正确承认这个行业的合法存在、引导这个行业的发展、规范私人侦探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法律途径,要求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具体来说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实践中,案件审理的过程中,证据是判定事实以及量刑的重要依据,因此,当事人的举证困难不仅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地保护,也损害了法院的权威。在此,本文作者讨论了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困难的救济办法。  相似文献   

20.
私人侦探活跃在民事诉讼中协助当事人和律师调查收集证据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否认私人侦探在民事诉讼中的正当性并不能认清该行业的本质。实然,无论从民事诉讼制度基础还是从哲学基础看,私人侦探参与民事诉讼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正当性。因此,立法的真实需求是正确承认这个行业的合法存在、引导这个行业的发展、规范私人侦探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