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经验,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的战略方针和战略决策。该文从对我国经济发展观和经济发展方式演变进程的实际分析入手,深刻阐述了我国所经历的"五种发展观"和"三种发展方式";论证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实质、内容及其联系与区别;提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实践证明,科学发展是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是历史经验的结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前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了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完善监督机制,依法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方法和考核体系,形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胡锦涛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而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胡锦涛同志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而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内核,以对经济发展方式的"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的新认识为出发点,以重视发挥政府、国有经济作用为特色,不断探索"为什么要转"、"转什么"、"如何转"等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答案于一体的有机架构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演变历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三次较大的调整,其内涵不断拓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95年提出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2007年提出以"三大结构"转变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变、2009年提出以"八个加快"为核心的发展方式转变,由单纯的长期增长动力结构向长中短期增长动力结构拓展,由单纯的经济领域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领域拓展。未来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近中期的核心战略,充分发挥体制改革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力作用,发挥出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指挥棒作用,把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作为核心,更要充分重视国际因素对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叶德跃 《经济师》2012,(1):38-39,41
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目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问题和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从立足新的思想解放即转变传统发展观念上,从立足以人为本和改善民生上,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从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论“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我国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突破传统的发展观念,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的价值取向;必须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在扩大需求和增加供给两个方面拓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培育、运转和完善深层次的动力机制,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提供动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新理念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科学地考量和评估已经实施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举措。  相似文献   

9.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龙 《当代财经》2007,(12):5-10
把对经济工作考察的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发展,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丰富,在思路上应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载体,以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保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期,我国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实现经济科学发展,因此,必须在逐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同时,着力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型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走向科学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科学发展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入点要从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入手;主要途径是把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驱动环节放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保障措施是通过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观念的更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思想前提,从经济增长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科学发展观。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影响中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因素已扩大和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现实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并把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经济的绿色增长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应对日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经济发展问题的认识和理念经历了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过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文论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报告中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把"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的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同自然的和谐,就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立起全民节约型社会。科学的发展观主要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逐步扭转我国人均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的基础上,使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系统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协调区域发展。地区之间不和谐主要是由于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和发展极不平衡,要解决…  相似文献   

1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海西科学发展先行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强调了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深刻认识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密联系海西建设实际,把发展方式真正转到科学轨道上来,对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推动经济转型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分配结构等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解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各级政府的攻坚任务和重大使命。为此,本文深入探讨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要转、转什么和怎样转"的问题,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已无法应对各种国际市场风险,一旦国际经济形势有变,我国很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防范,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必须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涵;第二部分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则是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阻碍;文章第四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雪 《经济师》2012,(7):6-8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线,显示了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长期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之所以不理想,主要问题不在于人们主观上不想转变,而在于转变的条件不充分影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推进。要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要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在不久前召开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科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1届年会"上,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社会科学基础部主任、博士生导师顾钰民教授做了题为《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条件》的学术交流发言,论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市场条件、体制条件、政策条件,现将顾钰民教授的发言以访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肖力  石丽娟 《经济论坛》2012,(9):119-120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三个转变",而加快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对于实现"三个转变"至关重要。城镇化是未来五年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本文以石家庄为例,对如何认识和把握加快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