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民生林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林业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与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总量不足的矛盾突出;部分林区经济水平较低,给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带来巨大压力。应发挥生态文明理念对民生林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资源优势推动民生林业发展,多途径加大民生林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林业生态产品贸易,同时以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民生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城区人口和产业的不断膨胀,导致了大都市的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新城的发展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选择的出路之一。该文详细论述了我国新城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并指出我国新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的民生思想拥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等方面;而民生建设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建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执政能力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进入到建设民生财政的新阶段,政府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本文揭示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是深化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目前我国民生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建设:公开民主理财、考核政府花钱的绩效和消除官员腐败。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经济体竞争加剧、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增长模式更迭等新的形势,需要应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多种矛盾因素叠加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传统竞争优势转弱和经济转型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影响经济增长,也会对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实现我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需要深化体制变革,解决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平衡发展,坚持民生导向以及加快政府职能改革,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等。  相似文献   

6.
赵胜君 《时代经贸》2009,(10):33-34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边缘群体是不可避免的,在短期内也不会消失,这与和谐社会的本质相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应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建立针对边缘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真正享受与社会主流群体相同的待遇,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在对边缘群体界定和民生财政考察的基础上,选取低保边缘户作为研究对象,对低保边缘户与低保户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比对,从民生财政的角度提出针对低保边缘户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树洋 《江南论坛》2013,(10):50-51
仅局域于太湖新城一隅谈其文化建设.肯定是短视的。太湖新城文化建设的定位应当是:世界之无锡太湖新城文化建设。我们认为无锡在努力成为引领华夏经济潮流之都、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自足发展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太湖新城作为整个无锡这条龙的点睛之笔予以建设.才能实现其应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其发展动力和历史使命是解决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逐一铺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应在解决市场与政府、效率与公平、城镇与农村这三组重要关系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当前,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战略构想正成为连云港市的最大实践,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全市干群的共同追求,人心从未像今天这样思齐思进,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滨海新城正从愿景走向现实。古今中外的实践明确告诉我们:经济越发展,发展越深入,深层次的问题就越显露,后劲乏力的矛盾就越显现,而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油气资源作为西部重要资源之一,把油气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西部新城,重点是在油气区域内"整县设市"或在靠近油气区且靠近大城范围内建设新城;同时建设新城并非只为解决现有大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而且可作为服务于限制大城市发展的预防性措施。油气与新城相结合,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一战略实现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坚持运用政治经济学基本原则分析和判断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可知,虽然经济发展困难客观存在,但有理由对我国经济充满期待和自信。首先,几十年来我国已经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了坚实保证。其次,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发轫、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再次,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全面改革不断深化,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最后,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为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全局性保证。在肯定有利因素、把握基本态势的同时,也应正视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这些矛盾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是相对过剩矛盾而不是绝对过剩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要矛盾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新的阶段性表现。解决矛盾,保持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长期上依靠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短期与长期结合上依靠投资和改革开放。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与民生经济是两个概念。民生经济首先应是民生改善经济;民生经济还存在民生逆转,民生被认为出现问题时,民生经济的概念就被第一次狭隘化了;民生经济还是基本民生经济,在这一层次民生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狭隘的形式。最后,民生经济本质上是包容性经济。现阶段继续把民生与国计、民生与经济隔离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在我国农民最"大"、农民最多,农民的民生解决得最不好,农民身上蕴藏着最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所以,归根到底,农民问题是我国民生经济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与民生经济是两个概念。民生经济首先应是民生改善经济;民生经济还存在民生逆转,民生被认为出现问题时,民生经济的概念就被第一次狭隘化了;民生经济还是基本民生经济,在这一层次民生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狭隘的形式。最后,民生经济本质上是包容性经济。现阶段继续把民生与国计、民生与经济隔离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在我国农民最"大"、农民最多,农民的民生解决得最不好,农民身上蕴藏着最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所以,归根到底,农民问题是我国民生经济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态产业新城是一种可持续的产业新城建设模式,是生态工业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由于它很好地解决了环境问题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问题,因而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也成为近年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资借鉴的样本。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发展道路,为全国各地生态产业新城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十八大后,我国县域生态产业新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随着建设的开展,诸如技术障碍、规则障碍、组织障碍、资金障碍等问题伴随而来,其中资金障碍的问题在县域财政困难的现实面前尤其凸显。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作为2015年的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如何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县域生态新城的投融资模式,对于取得这个"新突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改革形势的深化,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这种矛盾越突出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越不利。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更为重要,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2014,(13):86-87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我们更是切切实实感受到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作为广东未来发展,惠州将坚持规划引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瞄准高端,"腾笼换鸟",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平台,努力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理想新城。作为基层社区,如何践行党的十八大报告,切实改善民生,打造幸福、美丽、和谐的新型社区,是摆在基层社区党组织面前的首要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广东《新经济》杂志专门走访了青春村党支部书记冯耀武,听取他们在社区发展中的心得与艰辛。  相似文献   

17.
《经济视角》2010,(2):3-4
以改善民生、破解制约发展深层次矛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依托,通过经济、环境、社会再调整,寻找最佳路径去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与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8.
民生的发展逐步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民生建设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来临,养老保险逐步成为民生问题中仅次于就医问题的第二大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形势转变的重要关口,做好经济变革中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问题是解决好居民养老保险发展的方向,也为解决居民养老保险提供实施性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发展民生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而财政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多年来,针对民生事业发展要求,我国公共财政加快了职能转换,加大了向民生领域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60%以上的资金,有些地方甚至超过70%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公共财政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财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尽管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相继设立了一大批开发区,从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高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与此同时,随着开发区开发建设不断推进,开发区地域扩大,土地和社会资源增加,社会民生事业增多,开发区已由建立之初的纯粹经济功能区,发展成为拥有数十乃至数百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或社会性区域.由此,开发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则开始显现.完善开发区治理体系,实现开发区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已成为推进开发区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