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强劲的居民消费倾向是拉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不断弱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分配关系、人口结构变化、预期和消费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我国主力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发达国家促进居民消费的许多经验、措施值得我们借鉴。当前国情下,提高我国主力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需要政府从公共服务角度加大供给更加有效的制度、政策和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对扩大居民消费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萍 《经济论坛》2004,(8):13-15
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消费不振,最终消费率不断下降。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开征利息税、鼓励个人信贷消费、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等一系列措施,然而居民消费并没有摆脱低迷状态。本文运用多种消费函数理论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从收入分配、心理预期、产业结构、消费政策等各方面给出我国居民消费不振  相似文献   

3.
居民资产、财富效应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消费理论认为财富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并且各种财富形式对消费水平影响不同.对我国居民资产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资产在长期对居民消费有负向影响.财富效应微弱,而房产财富对居民消费的正向效应比较明显,刺激消费作用较强.当前财富效应的产生与我国股市发展不稳定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特性相关,而个人可支配收入和储蓄仍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赵兴国 《经济师》2000,(4):18-19
当前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 ,社会总供求关系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居民消费行为与以往相比具有了新的特征。本文旨在针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进行分析 ,并据此提出政府启动消费需求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凤娟 《经济师》2007,(9):51-5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较快增长,但是,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比例关系却不尽如人意,消费增长大大慢于投资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并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为实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效目的,我们要在洞察当前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居民消费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探索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冯飞  姬雄华 《经济师》2004,(2):63-63,68
长期以来我国消费环境质量差 ,成为制约居民消费需求增长 ,拉动经济发展的瓶颈。新形势下促进消费需求 ,首要任务就是改善消费环境。在消费环境建设中应注意环境与软环境同时抓 ,依据城乡居民或不同收入群体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长期不懈地改善消费环境 ,并且尽快建立我国居民消费环境的指标评价体系 ,以促进消费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7.
消费平滑性及其对中国当前消费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京同  霍焰  程立超 《经济评论》2007,145(3):29-34
消费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居民消费支出由于受到行为因素的影响具有平滑性,简单、直接的宏观政策无力刺激消费的增长。因此,启动消费政策的重心应当放在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因素的调节上,通过健全社保体系、提高公共福利、调节收入分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手段,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从而达到启动消费快速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十五”时期我国消费率变动趋势与消费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剑平 《经济纵横》2000,(12):16-20
我国居民消费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可能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消费率自1981年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无论是最终消费率还是居民消费率都明显偏低。居民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将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在“十五”时期受到严重的国内市场需求约束。实行鼓励消费政策,经过经济运行中的政策效果磨损,达到适度消费的目标,应是我国21世纪初居民消费政策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9.
政府利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消费不足恰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保增长"的关键在于全方位的启动内需,如何利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是政府的当务之急.我国政府需要通过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的政策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消费客体质量及刺激居民消费心理等途径来提高居民消费的水平,进而拉动内需,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是,积累率偏高,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安全网不健全,消费习惯和文化,家庭消费的特点,消费信用发展滞后,国有企业不分红导致企业储蓄比重大。当前影响消费的不利因素是,受经济危机冲击,消费环境尚待改善。扩大消费要改革收入分配机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改善居民消费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快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小额消费贷款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本文简述了我国小额消费贷款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对当前我国小额消费贷款发展的典型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商业银行小额消费贷款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认为收入假说难以解释居民消费的一些特殊现象,而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解释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平台。作者从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入手,提出了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经济效应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的面板数据模型,通过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各项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据此分析各种政策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及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城乡和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在拉大,公平公正明显不足,社会分化正在加速。在这些复杂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公共钥匙:消费。从我国现实经济存在的问题出发,建立了公共财政与消费的理论论述和计量模型,提出了从增加公共消费引致居民消费的思想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进而化解当前经济、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凯恩斯发表《通论》以来,居民消费理论经历了从确定性条件向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理论转变,进而又转向基于心理特征的行为消费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中西方经济学家们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各国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一直是推动消费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退休消费之谜、高储蓄之谜和炫耀性消费之谜等消费异象的频频出现,暴露出主流消费理论的不足与缺陷。随着居民消费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计量模型和实证方法的不断改进,居民消费理论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何小松 《经济师》2003,(4):17-18
文章就我国经济和居民消费现状 ,分析了消费需求不足具有长期化的趋势。结合影响长期消费函数的有关因素 ,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不足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促进消费需求的治理政策必须作相关调整 ,区别于对消费需求的短期刺激措施 ,并提出了一些必须长期协调一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的分析,探讨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消费环境是影响居民消费潜力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用两个相关的模型探讨流动性约束和政府消费替代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过度波动现象的解释力,发现流动性约束和政府消费分别通过弱化居民消费跨期优化能力和增强其对居民消费替代作用的渠道来增加居民消费波动,且前者的作用强于后者.本文同时发现流动性约束的增加减损居民福利,而政府消费替代比例的增加则能提高居民福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差异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差异的因素很多,为了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差异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现利用计量经济分析选择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函数模型,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的过程表现在居民消费上就是消费需求的升级演变.居民消费行为演变是消费升级、消费倾向变动和收入增长三者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转型时期,居民消费的升级变化深刻影响着消费倾向的变动.实证分析表明,在各大消费项目中,医疗保健消费对消费倾向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这对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效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于促进消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