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称呼语转换是说话者根据语境因素的变化而做出的一种顺应语境变化的语言策略。本文根据影响称呼语转换的不同因素对称呼语转换做了不同的分类,并对不同的转换模式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吴俊敏 《魅力中国》2009,(14):125-125
称呼语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杜会关系,不同的文化各有其独特的称呼语体系,因此称呼语能够反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研究了英汉称呼语的巨大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给翻译造成的巨大困难,认为在翻译称呼语时。应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心理特征,避免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系统地概括英汉称呼语的亲属称呼语、姓名称呼语、亲属称呼语的泛化以及称呼语的尊称和谦称等方面的差异为切入点,探析中西方性格特征的差异群体与个体、含蓄与外向、恭谦与自信和形象与抽象.  相似文献   

4.
称呼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交际双方包括权势、社会距离、身份和地位等各种关系.得体地使用称呼语是交际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有提醒对方开始交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摆正自己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便于展开交谈.因此,对称呼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尝试以Verschueren(1999)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来阐释称呼语的正确选用,以期对此语言现象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5.
职业委婉语是对社会地位相对"卑微低下"的职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美称。其心理成因是基于人们的礼貌原则、道德观及职业价值差距的存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职业委婉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于社会各行业中,并在交际中发挥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家语语音体系中起初也存在有鼻韵尾,与其他汉藏语系的语言一样,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鼻韵尾逐渐消失且元音鼻化.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自身规律发生作用而非其他语言的影响.恩施州方言中鼻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既表现了西南官话本身的特点,又反映了现代土家语语音体系中无鼻韵尾的底层.  相似文献   

7.
土家语语音体系中起初也存在有鼻韵尾,与其他汉藏语系的语言一样,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鼻韵尾逐渐消失且元音鼻化。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自身规律发生作用而非其他语言的影响。恩施州方言中鼻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既表现了西南官话本身的特点,又反映了现代土家语语音体系中无鼻韵尾的底层。  相似文献   

8.
9.
李仕一 《魅力中国》2013,(8):333-333,335
甲、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乙、今天,我们俩给大家伙说段相声。 甲、我们相声演员讲的是说学逗唱。 乙、可不是吗。 甲、要练好这四门功夫,必须要有学问。 乙、说得不错。 甲、你学问怎么样? 乙、你看呢? 甲、看这大脑袋,肯定学问不少。 乙、那是。(晃着脑袋有点得意样) 甲、你也不要太得瑟。 乙、想考我? 甲、测验一下。 乙、你想考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李妍 《魅力中国》2010,(7X):92-92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称呼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英语学习者的称呼行为既受到英语文化的影响,也受到汉语文化的影响。因而就出现了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不得体的称呼,即称呼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1.
儿子从北京回来实习,我请他到一家酒店吃饭。那男服务员十分热情,一口一个“二位领导吃点什么?”儿子听了很不舒服:“我还没工作呢,怎么知道我是领导?”无独有偶。吃完饭,两位女服务员鞠躬相送,齐声喊道:“二位领导走好,欢迎再次光临!”  相似文献   

12.
翟玉珍 《魅力中国》2011,(14):96-96
方言在各地方戏的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今,地方戏,尤其是稀有剧种,正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地。地方方言也因为普通话的推广举步维艰。作为天下第一团的怀梆,如果没有怀庆方言,也就无从谈起。怀庆方言由于各种原因与一般的河南话不同,外地人很难听懂。本文通过对怀庆方言词汇的研究,揭示怀邦的特殊性,探讨怀邦的改革与坚守,为怀梆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黑龙江方言结构特点、分区情况的概述,揭示了黑龙江方言在整个东北方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方言学研究的价值。黑龙江方言研究是沿着语言的历时动态描写与共时静态描写的发展脉络进行的,今后需要深入描写方言中的各种语言现象,在建构方言语法体系和探究方言研究方法上作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有人提出,“农民工”本身带有歧视性质,不如把“农民工”改称“工人”。 在我国,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群体。说它特殊,源于这一群体生活在城市里,却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他们在城市里往往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而因为“农民”的身份而得不到应得的社会福利及待遇,一旦出现劳资纠纷,也总是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总结了"老"字在汉语共同语、方言以及西宁话中的研究现状,探究了"老"字在汉语共同语和西宁方言中的意义.并从语体色彩、语法作用、语义特征等方面重点阐述了西宁方言"老"字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话推广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域的方言面临消亡的危险。文章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揭示汉语和方言存在对立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探究方言的使用现状和生存危机,并以大连方言为例,探讨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彭月星 《魅力中国》2013,(16):117-117
二月河清帝系列小说的艺术魅力,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对南阳方言的恰当运用。融入小说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之中的南阳方言,对刻画人物,承栽人们最初经验,厦其微妙色彩义准确表达都有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18.
王文捷  李珊珊 《魅力中国》2010,(29):229-229,238
口译是一个多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活动的主体--口译员的角色探析能使人们管窥口译中呈现出的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场景(Scene)、参与者(Participants)、顺序(Sequence)、基调(Key)这几个语篇构成因素来分析口译活动的言语交际特征,呈现文化因素对译员行为的影响,阐述译员在此间的语言和社会文化媒介作用,探析译员跨文化调停者(intercultural mediator)的角色和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话语标记语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是对于anyway这一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从anyway用于句首和句尾的不同情景出发,对其所起到的转换话题、附加说明、前后对比、修正前文和回到原话题等多种不同用法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宁古塔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由于受到复杂的流民与移民文化的影响,该地方言地域特色明显,保留了北京话、山东方言等多种方言的特点。今天的宁安方言是北京话、山东方言和黑龙江方言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