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综合实力与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综合实力的增强是广州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发展又会大大提高广州的综合实力,两者是互补互促关系。广州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广州综合实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资金需求与金融安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与正处于开发建设热潮的经济区建设进程与资金需求相比,经济区的金融基础和金融支持力度仍比较弱。健全经济区开发建设的金融制度安排,就是以全面推进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为统领,以努力增加经济区的金融要素和金融资源供给总量为着力点,加大“引金入桂”力度,做大做强地方金融业,持续金融创新,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强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3.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突破甘肃发展瓶颈、提升区域经济开发建设成效的战略选择。对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推进兰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路。兰州金融中心目前应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与主导作用,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加快兰州金融产业聚集区形成和完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建设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广州增创发展新优势,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分析了提升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的必要性,针对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现状,从金融政策环境、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合作平台、金融需求环境、金融创新环境、金融服务环境7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邓敏 《改革与战略》2012,28(5):150-152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活动的枢纽,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在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金融辐射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建设金融中心的热潮,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功能完善的多样化金融组织体系,培育金融市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总结西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要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货币流通;大力探索发展能源、科技、文化金融;实施积极的区域金融政策;建立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西安金融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金融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7.
大连建设金融中心的优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在这其中明确提出了要提升大连的核心地位和发挥其龙头作用,使其加快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这使得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大连金融中心建设现已全面提速。本文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分析了大连市金融中心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牵动区域经济金融整体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正在努力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越条件,西安也把构建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发展规划。本文基于面临西部主要中心城市的竞争,对西安金融发展条件、现状做以全面的分析,为加快城市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ECFA时代的到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实证论证了福建与发达城市相比在金融综合竞争力、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此,需要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得以改善,才能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并对闽台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杜枫 《走向世界》2012,(12):32-34
实体经济要发展,金融是血脉。济南在金融行业具有典型优势。济南一直致力于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这个目标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山东省提出将济南建设成区域性金融中心。而检验金融业成败的终极标准是实体经济,这也是金融业存在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ECFA签署后海峡两岸的经济、金融合作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作为两岸经贸发展的重要桥梁——闽台金融合作却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为此,应充分发挥福建独特的对台优势,积极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2.
李焱 《首都经济》2012,(8):84-85
作为顺义区金融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打造的产业金融发展平台,首都产业金融中心——国门商务区以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金融产业的发展活力,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已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金融聚集是金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而金融CBD则是金融聚集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把中央商务区的建设看作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象征和体现,它不仅是众多高端产业聚集的空间载体,也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广州建设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加速金融聚集,促进金融CBD的建设发展,对城市金融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广州金融机构的空间分布演变情况,结合金融业的发展现实,探讨广州金融聚集与金融CBD建设发展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由此引致的强烈融资需要,使得深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本文阐述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种类、功能和内涵;分析了深圳金融业的现状及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劣势;明确了深圳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提出了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读者     
给争建金融中心热降降温日前,云南省金融办主任刘光溪在泛亚金融论坛上表示,昆明目前的建设定位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并拟用20年的时间建成泛亚金融中心。至此,我国内地至少有30多个城市提出规划建设金融中心。其中,上海、北京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昆明、南宁和乌鲁木齐分别要建泛亚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中亚区域金融中心,其余20多个城市,也雄心勃勃提出建成所在区域的金融中心。《人民日报》7月20日刊登的《中国30多城市争建金融中心专家忧百姓撑不起来》一文根据各省市十二五规划及有关报道列出了各城市规划建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6.
周雪梅 《特区经济》2011,(4):203-204
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区域金融竞争的载体和平台,能聚集金融资金和其它生产要素,推动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重庆也于2007年提出要在2015年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本文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给出重庆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期货市场为突破口推进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区发展构想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中国内地许多中心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设想,进而涌现出了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热潮。环渤海地区的大连、天津、沈阳等城市都确定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三个城市各自拥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应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大连应充分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这一独特的金融资源,以期货业为龙头,带动相关机构和市场资源的聚集。  相似文献   

18.
首届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1994年理事扩大年会在南宁举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届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1994年理事扩大年会在南宁举行我国科技金融事业是依据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结合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科技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形势推动下成长发展起来的。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的宗旨就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尚哗  陈成 《新疆财经》2013,(1):57-61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竞争也较为激烈。基于金融中心相关理论,本文重点选取了沈阳、武汉、西安和重庆等四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资源集聚、功能定位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沈阳和武汉作为我国东北和中部的中心城市具有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比较优势,但二者还存在区域性资本市场缺乏、金融机构总部较少和外资金融机构不足等问题;而重庆和西安由于处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不具有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比较优势。因此本文认为,国家应对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以免出现过度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20.
王姣 《辽宁经济》2023,(3):17-21
基于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将沈阳与全国性金融中心、领先的区域金融中心在综合竞争力、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比较,找出沈阳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上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并在提升金融机构聚集力、建设资本市场、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等方面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沈阳区域性金融中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