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储运》2003,(6):30-33
上一期《中国储运》杂志因为出版“城市物流园区专辑”,挤占了“网络BBS”的版面。杂志出版后,编辑部的电话响个不停。许多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网络BBS”栏目是不是不办了。这真是令我们编辑人员非常感动!“网络BBS”栏目创办已经是整整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也在经常问自己,读者真的喜爱这个栏目吗?这个栏目真的能成为《中国储运》特有的“招牌菜”吗?广大读者的关爱与支持,确实给了我们编辑人员极大的鼓舞,更加增强了我们把这个栏目继续办好的信心。我们在此也向这些读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网络BBS”是广大读者参与互动的最佳去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本栏目会因您的高论而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12,(9):101-101
近来,本刊收到一些读者来信,他们表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格外关注,担忧新一轮经济危机到来。本期我们在“编读往来”栏目刊发了两封读者来信,在近两期本刊一些栏目会结合物流企业现状探讨这方面内容,敬请读者关注。最近一阶段,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后,物流企业人员冒着酷暑抢运救灾物资,为恢复灾区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做出贡献。在此本刊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13,(8):98-98
上一期我们请读者讨论《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发表看法,读者积极响应,踊跃参加,投函致本刊编辑部谈了自己的看法,对此我们向读者深表感谢,并在本期"编读往来"栏目中刊登部分来函。本期"访谈"栏目刊登了本刊记者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文章。吴敬琏先生呼唤重启改革议程令人振奋,尤其是以民营企业居多的物流业,更是期望改革能给行业和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行业和企业做强做大。另外,本期的"特别策划"栏目,刊发一组有关动产质押风险的文章,揭示几个典型案例,给业内敲敲警钟。希望从事物流金融的读者,把您对于动产质押的想法告诉我们,为行业的健康发展献出您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05,(5):74-74
本刊上期举办了“您与朋友共享《中国储运》杂志”活动后,编辑部收到了读者的众多传真,他们从不同角度以及关注的话题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同时,也为本刊热情推荐读者,这对本刊进一步扩大知名度起到很好作用,可谓功没大焉。对此,编辑部同仁表示深深的谢意!本期杂志出刊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为热心关注本活动的读者,寄奉杂志,以表达我们的殷殷之情!现就读者关注的问题,我们择要答复。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12,(6):108-108
岁月无痕,我们时常感慨时间匆匆而逝,但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也给我们带来对明天梦想的无尽遐想。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在路上——入世十年话物流》专题,就是回味昨天的精彩,憧憬明天的辉煌。敬请读者一路倘佯感受物流业十年成长过程的欣喜与艰辛。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8,(7):132-132
时光倏忽半载已过,回首这个多事之春,我们历经雪灾和地震,全国物流界在灾害面前众志成城,表现出物流人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挚的爱心。本期刊发本刊驻成都记者的抗震救灾前线专访,以及中国外运、安得物流等企业抗震救灾的行动,期望读者关注。《中国储运》已然收获了七期杂志,墨香伴随编辑、记者的辛苦,呈送给读者的是我们对中国物流业的挚爱。物流业的发展牵动《中国储运》每一位工作人员,报道物流人所关注的事情,反映物流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探讨物流业前行的方向,是我们引以为荣的使命。面对已出版七期的杂志,我们衷心感谢那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是他们对中国物流的深刻认识和行动,才使《中国储运》一些栏目深为读者喜爱。展望今后,提高办刊质量仍是我们工作的主题,巩固优势栏目成绩,提高其它栏目质量,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携手读者群策群力办好这份物流人的刊物。  相似文献   

7.
“2007·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高层论坛”3月30日在北京召开。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本刊从第5期开始,将陆续刊登出席该论坛部分嘉宾的演讲文稿,敬请关注。本期刊登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的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中国储运》2006,(1):126-126
“编读往来”是《中国储运》特意开辟的专栏,旨在沟通编者和读者的交流。在这个平台上,您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2006年,第一期《中国储运》进行了全方位的打造,首先,纸张由原来的胶版纸改为铜版纸。在版式上汲取成功的经验,并坚持自己的特色,既突出专业性,又力争雅俗共赏,赏心悦目。其次,在原有的栏目更加清晰,更加条理的同时,增加页码,并扩大栏目的范围,以飨读者。工作是辛苦的,也是有价值的。当读者告诉我们,《中国储运》的得与失时,我们很在意。因为《中国储运》创刊15年来,时时感受到热情读者对我们的关注和殷殷之情,我们没有理由不办好杂志。读者的来信,也使我们扩展了视野,更厘清了办刊的思路。同时,读者反馈的信息亦令编辑部同仁欢欣,当读者谈到他们通过本刊增长了知识,工作有了助手, 事业有了提升,我们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读者所关注的,正是我们要做的。2006年第2期,编辑部拟以“现代物流与人才”为话题,欢迎踊跃投稿。读者畅所欲言之时,正是编辑们酣畅淋漓之日,编辑人员愿诚笃诚恳,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9.
刘敏 《中国储运》2009,(9):45-46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我国现代物流业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并且极大地提振了物流从业人员的信心。如何又好又快地将国家的物流规划与各地的具体实施措施相结合,出台符合各地区实际的规划细则,更是业界所关注的热点,本刊在本期话题栏目中邀请上海、广州、重庆、山东、安徽、广西、沈阳七个省市的有关领导,畅谈落实振兴规划的具体内容,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climber 《中国储运》2003,(2):38-41
网友climber1978援引了“大牛”先生的一段“经典”,直教众位高手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仔细想想,竟然都是这“物流”惹的祸。对这物流,爱者益爱,却也不能不哀其不幸;恨者益恨,终难狠下心意断情绝。针与锋,正与反,凭得都是一腔热血;对也好,错也罢,好在都是满怀真情!作为编者,把网坛骁勇这些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也是意欲结识天下物流英雄,真正为中国物流之奋进摇旗呐喊。敬请关注本栏目的读者,点击www.ec56.com网站的“物流论坛”,盼望您的参与,期待您的妙论!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11月23日,2023中国交通产业经济年会暨两江交通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以“构建交通产业经济发展新范式”为主题,围绕交通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交流。论坛上,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刘昕就交能融合新机遇、新理念与新方法发表了主旨演讲。其中,涉及光伏方面的内容与本期专题十分契合,相信能够为读者带来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储运》2003,(3):34-37
最近,包括56net.com在内的一些网站相继关张,这给众多网友带来不小的震动。56net.com与《中国储运》杂志一向有着非常不错的合作关系,它的退出,确实让物流业界的人士扼腕叹息。这也正应着苏东坡老先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网友“小卒子过河”说得不错,越是这样,“越发希望ec56能越办越好”,衷心希望“物流业的先行者们能够走到最后,笑到最后,共同见证与迎接我国物流业的新发展”。本期论坛,“宁静致远”重提IT老话,引起众网友的积极回应。看似是寻常旧题,切磋中却不乏新意。不知读者阅后是否有与这些高手过招的冲动,只要您进入ec56.com的“物流论坛”,这种愿望即可成为现实。如果您有好的创意或观点,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我们将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13.
一、网络读者交流渠道Usenet News 用户论坛Usenet,从字面上看是“应用网络”,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电子信息网络集合体。比如Internet,是一个大型的网络集合体,它以TCP/IP(Iransmiss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为  相似文献   

14.
评刊的启示     
《“神探”邓水泉》、《公开承诺要合法》在本刊的优秀文章评选和读者调查两项活动中,不约而同均名列前茅。与它们共享读者爱戴的还有《高警督信箱》和《交通法庭》两个栏目(见本期18、19页文)。《高警督信箱》原本专为解答交警执法中遇到的具体难题而设,主持这个栏目的法律专家近乎死板枯燥的法言法语文体,却同样得到了车主、司机的喜爱,他们之中的参评者几乎每一个都投了赞成  相似文献   

15.
雷语新解     
马岩 《中国储运》2013,(1):94-94
本期付梓时,又已是岁末年初之交。读者朋友若有对本栏目更好的建议,耳闻目睹的雷语奇闻,希望能及时提供给笔者,让我们齐心协力使本栏目在新的一年里不断完善,同时也希望能一起见证到国家在新的一年里在公众期待的领域中出现一点一滴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热情关注本刊的读者来信询问,为什么今年第三期《中国储运》没有“特别策划”这个专题。在此敬告读者,因三位专家在时间安排上的几次撞车,未能成约,故造成本栏目在上一期的爽约,在此特向广大读者致歉!时光荏苒,涛声依旧。本期“特别策划”的特别奉献依然会撩起读者的兴致——这一次三位专家讨论的话题是飙升的油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中国储运》2007,(1):128-128
编者按:本期杂志就要出刊了《。中国储运》也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了。在出刊之际,编辑部全体同仁向为本刊题赠贺辞的有关人士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又因出刊在即,一些贺辞未能付梓,在此,我们也表示深深的歉意!《中国储运》自创刊至今已经十七年了。十七年在人类的长河轮回之中只不过是流光一霎。庄子说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正所谓也。“桃李春风一杯酒”,编辑部把这杯酒给了尊敬的读者。我们深深知道,幼苗出土到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精心的剪裁和呵护《。中国储运》杂志从创刊到如今,所有阳光和雨露均拜热情读者所赐。读者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储运》2003,(4):30-33
“非典”肆虐之时,热闹的论坛较平时好像冷清了许多。危机过后,众位高手云合雾集,龙跃凤鸣,再复切磋。本期内容,有关“大客户”的话题引起了诸位网友的热情关注,相信对“安全库存”的探讨也会吸引众多读者的珍贵眼球。业界人士,不妨置身其中,或广布真知灼见,或援手济弱扶倾,砥砺名行,岂不快哉!若您有好的建议或观点,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或用电邮发至zgcyzzs@sohu.com,将有一份惊喜等着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储运》2008,(4):81-83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搅得世界不安宁,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风险管理的关注。在中储2008年工作会议上。风险管理得到了高度重视,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李晓慧教授就“风险管理与实践”进行了专题讲授,因此也启发了我们收集风险管理案例。以警世人的想法。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设“警钟”栏目,并于以后各期陆续刊载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案例,希望成为物流人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0.
本刊第二期登载“‘于志安现象’之反思”一文后,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关注。本期继续刊登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湖北分院组织的“于志安现象理论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这些发言反映了学术界对此现象的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