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创新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标志,是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法宝。 近年来,天津石化面向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牢固树立科技“顶天”,市场“立地”的概念,根据市场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格局,从市场中找科研项目,使技术具有前瞻性,并与市场有效衔接,不断拓展市场,努力实现以高新科研技术成果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企业全面发展。2002年在石化行业效益回升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天津石化比上年减亏2/3以上。  相似文献   

2.
关于三线企业迁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线企业的迁移,是国家工业布局战略大调整的需要,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三线企业迁移中,绝大多数企业是全部迁移,即行政管理、科研生产、后勤服务等系统整体迁移,通过异地搬迁,企业摆脱了受困于地理位置的桎梏。在新的经营地点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提升生产力各个要素的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科技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早已成为广大经营管理者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的得到与转化是以具有一定风险的高额投入为代价的。不正确地认识科技投入的风险和效益特点,企业的科技投入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动力,不认真研究企业...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经过不断的艰辛探索,已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的竞争力已由过去的经济力、资本力变成了信息力和知识力。是否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源。回顾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和党中央“科教兴国”英明战略指导下,现在,广大企业都已十分重视技术进步,有不少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也有一些企业,技术进步喊了多年,也作了艰苦努力,但并未实现科技兴企的初衷。究其原因,在技术进步指导思想上存有误区,是一个重要方面。误区之一:第一生产力就是现实生产力企业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现在一般都比较清楚了,在企业发展战略中,也大体都写上了“以科技为先导”这一条,不少企业对技术进步非常重视,投人了不少资金,但生产力发展却不快,特别是生产力水…  相似文献   

6.
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能够真正落实于自己的行动,就一定会取得实效。这是一汽锡柴在近10年多来的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创业历程中,成功实践“三个代表”的深切感受。实践之一:运用“三个代表”锡柴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进步,只有坚持走科技进步之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使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1992年以来,锡柴厂以科技兴厂作为首要的选择,始终以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几乎每年要开发2个以上的新品和100多个变形品种,主导产品61…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分公司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作为工作的主线,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提出了工作的三个重心,构建了以三个重心为基础、确保两翼齐飞、努力推动企业向一流供电企业迈进的战略格局。一、振兴科技,前瞻一流的技术方向,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晋城供电分公司把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落实到大力发展科技上,制定了振兴科技的“三个三”战略。三项工作:其一强化科技创新的意识。在全公司范围内树立不创新就是死亡的观念,使创新成为个人学习和工作的主调,成为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魏斌 《中国纺织》1999,(10):10-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 兴国是调整经济结构的核心,纺织企业的扭亏解困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兴纺的战略,发挥科技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纺织企业及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认为纺织企业要扭亏解困,振兴纺织必须走科技兴纺之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能否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焦作煤业集团九里山矿坚持围绕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企业生产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生产工艺、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入手,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仲跻斌 《轴承工业》2006,(12):16-17
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哈轴)围绕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以“外抓市场求企业发展,内抓管理创最大效益”的经营思想,探索以创新为根本的改革之路,积极发展生产力,全力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坚持管理创新,做到了成本有效控制,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有着生命攸关的关系。企业信息化可以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生产行为,它以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为核心,以生产控制为主线,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调动各种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国际承包商的严峻挑战,国内公路施工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996年我局首届科技大会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本着“积极稳妥、重点突破、加速转化、重在应用”的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重要思想,把科技创新作为占领市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加强对行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使公司的多项施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力支撑,是自己公司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关键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的发展,一年靠产品,十年靠人才,百年靠文化,也就是“基业长青,文化制胜”。  相似文献   

15.
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32,自引:5,他引:132  
如何测评企业的竞争力是竞争力研究中的一个专门课题。从竞争力研究的价值来说,不仅要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竞争力,而且,还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测评指标和分析指标。测评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测评指标所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分析性指标所反映的则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表明,以对企业竞争力的测评为基础,可以发展为一个竞争力研究的广阔领域。在不断接近客观事实的意义上,在正确地把握总体态势和客观趋势的意义上,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相对地反映出企业竞争力的真实状况,并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评价,这是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在企业竞争力研究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中国石化一直非常重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1998年集团公司组建以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集团公司党组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结合石油石化实际,确立了“振兴石化,科技先行”的指导方针和“创新—领先—跨越”的发展思路,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石油石化传统产业,提出“扩大资源要有新理论,扩展市场要有新产品,技术改造要有新技术”,强调科技创新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取有舍,有进有退,精选课题,重点突破确保了科技进步工作的快速推进。在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累累,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企业竞争的成败在于企业科技创新是否有效,一个企业竞争力增强的过程,实质上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的过程,企业在国内、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胜,相当程度上是凭借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实力米决定的。近年来,瓦轴集剧公司坚持走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建立激励员工参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机制,创造了良好的企业科技创新氛围,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条件,用知识产权打造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确立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然要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直接参与竞争的是产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归根到底体现在产品竞争力的大小上。因而,产品结构不断向满足市场需求方向进行优化是企业结构优化的龙头,  相似文献   

19.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间的科技创新实力的较量。如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一种优势状态,科技创新正在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空间,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谈现阶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工具,是生产力要素之一。无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其固定资产结构、状况及管理水平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笔试围绕企业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