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快速城市化中土地利用问题的根源——制度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快速城市化阶段下我国土地利用存在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但利用并不充分,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且存在区域差异特征,土地污染严重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民失地引发大量社会问题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土地规划制度、政府制度、市场制度等方面存在缺陷。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设一个"上下和谐、市场统一"的良好制度环境,从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土地规划中体现管制理念,改革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统一城乡土地市场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文章通过由土地利用变化的递变速率、土地类型内部结构递转系数及土地类型空间结构递转系数,这三个指标构成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变动系数,以及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对浮山县2005—2010年的主要地类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浮山县所辖的两镇七乡可以划分为四种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类型,即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而且各乡镇的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耦合系数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变动系数之间具有一致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耦合系数来大致判断土地变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以呼和浩特市绕城高速公路内为研究区域,利用1987年和1997年的TM,2006年的UTM遥感数据,对呼和浩特市城市扩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用地1987—2006年间逐年增加,而耕地是城市扩展的主要来源;其间部分牧草地、弃置地、水域主要转化为耕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土地利用正处于发展期。呼和浩特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城市人口增加、开发区建设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海峡西岸区域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功能性需求以及沿海地区的龙头带动要求相比,海峡西岸城市化仍十分滞后,城镇化的推进还十分缓慢,城乡分割的体制还没有有效突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意见>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把海峡西岸沿海具备条件的地区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提高人口与经济聚集程度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海峡西岸城市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纠正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偏差,改革城乡分割的体制,加快城市化进程,快速把小城镇构建成为新型城镇,以发展卫星城镇为主要实现模式的城市走廊,营造主体功能区,推动循环经济形成,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进程的社会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比较,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总结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化发展的一些特征,包括: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提升促进城市化率及其年递增幅度的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和从业人员增长;城市化中前期,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共同增长,城市化后期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降低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城市化发展进人质的提高阶段;海西经济区工业化快速发展伴随着快速城市化,第二、三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人口集中于城市.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期,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与建设应重点放在城市经济发展上,促使各城市良性发展,并在自由发展过程中具备城市群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6.
李淑君 《经济师》2003,(2):60-61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不全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分析了障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通过加强制度创新,打造经营城市的理念,创建特色城市,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利用“入世”契机等方面来推进城市化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区位原理基础上,利用近9年北京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和遥感解译数据,采用综合指数、动态度指数、变化率以及区位商数有机结合方法,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近、远郊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区位商数揭示了未来北京城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梅州市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利用情况如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土地利用的众多因素中,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拟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研究梅州市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以期能把握内在的规律性,在实现梅州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使土地更高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城市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城市化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利用全国(1978~2002年)的数据,分别与城市化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10.
张丽萍  张锐波 《经济地理》2004,24(6):793-796
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经济驱动力和地形结构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10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遥感解译数据和GIS系统支持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揭示出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有规律,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波动递减过程。并应用区位商数分析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①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②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但菜篮子用地面积却在增加;③萧山区是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西部是旅游风景保护区,城区发展园林绿地,建设用地向沿江、余杭、下沙扩展。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分析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经济地理》2008,28(3):372-37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地均投资强度、GDP建设用地增长弹性以及地均科研投入、环境因素等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最为重要,且效果较为显著.因此,应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积极制定相应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杭嘉湖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永忠  吴次芳  王庆日 《经济地理》2006,26(4):639-642,656
选择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诊断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李刚  陈莹 《经济地理》2006,26(3):409-411,417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1990年代以来福建省晋江市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是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进行动态模拟,对于认识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晋江市1989-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土地利用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演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大量流转为建设用地,在当前驱动压力下,将来土地利用的格局将以高度城市化为特征。针对以晋江市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提出了若干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与预测研究   总被引:92,自引:4,他引:88  
本文以广西苍梧县沙头、石桥两镇为例,利用航空遥感调查方法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运用马尔柯夫原理,建立齐次马尔柯夫链模型中的转移概率矩阵,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模拟与预测.  相似文献   

16.
辽西走廊地带是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纽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研究辽西走廊地带的区域特征基础之上,分析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的发展特点,探讨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辽西走廊地带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7.
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陈佑启  何英彬 《经济地理》2005,25(2):152-155
尺度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详尽地阐述了尺度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复杂关系,讨论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尺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为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尺度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诱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吴郁玲  曲福田  姜海 《经济地理》2007,27(1):145-148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文章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积极培育土地市场发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西宁市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城市之一。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显示出西宁市城市发展的基本阶段。文章利用1996—2008年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对西宁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主城区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在1996—2003年发生较大转变,土地利用格局由耕地主导型转变为多元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说明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措施对西宁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西宁市高原区域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在2003年前后才基本形成,表现出青藏高原落后地区中等城市城市化过程的滞后性;2004—2008年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相对平稳,但耕地、林草地、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和空间变化揭示出西宁市等典型河谷型城市的地形和河流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控制性作用明显,城市土地利用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