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项目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项目启动会议,标志着环渤海、海峡西岸、北部湾、成渝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评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刚才,项目领导小组集中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凤  贾山亮  徐飞 《经济师》2014,(3):65-66
在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在体现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特征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产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现代化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升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是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泰尔指数,分析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揭示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6年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不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因素会高估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2)研究时间段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时间演进区域间差异缩小,区域内差异扩大。(3)经济水平、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效率空间分异解释力较强,外商投资强度和环境规制解释力相对较弱。不同因子两两交互作用时均高于单独作用时的影响力。文章的政策启示是,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要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转型升级策略,要加快上中下游交流合作,着力破解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实施严格环境规制的同时,将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优化作为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陆桥视野》2013,(5):44-4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河流域却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相继实施了一大批重点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目前该区域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能源、化工、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发建设的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设立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兰州试验区,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河流域却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相继实施了一大批重点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目前该区域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能源、化工、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发建设的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设立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兰州试验区,实施生  相似文献   

7.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二者的演进客观上要求保持一定的关联性。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就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内蒙古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内蒙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程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偏离度、内蒙古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评估等几个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发展与就业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内蒙古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央财政补贴与西藏产业演进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导,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财政补贴对其三次产业的发展是明显的,同时,西藏产业结构演进路径具有"非典型"特征,并进一步依赖于中央财政补贴。基于此,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提高补贴效益,培养西藏产业的自生能力是优化产业演进路径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协同论搭建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框架,兼顾了产业内部结构、科技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四方面目标,然后运用合作博弈方法构建产业博弈模型来解决产业结构优化中多因素的联盟利益分配问题,并利用夏普利值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求解,在实证结果分析时,引入"产业发展剩余"这一综合评价指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产业结构的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现代化发育水平和一次能源消费的简略分析,指出单纯采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能源利用效率曲线分析天津市一次能源消费规律已失去其有效性,也很难把握今后的节能潜力和方向。基于此,从产业结构演进的新视角,对天津市产业结构演进和一次能源消费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今后2~3年内天津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会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随着产业结构演进保持这个消费水平或呈逐渐下降趋势;(2)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系数每增加1个单位就能给万元GDP产值带来约0.2764t标准煤的节约。可见,产业结构升级是降低能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节能效果较为明显,从而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到未来天津市产业发展的关键地位。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天津市的节能潜力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处我国西南的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欠发达水平,而其产业结构却演进为"三、二、一"形式,欠发达的经济水平与表面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从产业结构演进经典理论视角出发,采用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和区位商等指标为主的综合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滇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协调状况,在此基础上,筛选并提出滇西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及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经济结构转变趋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虹 《经济地理》1999,19(2):11-15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结构变动趋向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内部特征,并对今后经济结构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向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小培  黄谦 《经济地理》1998,18(3):45-50
本文通过对90年代广东产业结构变动的时空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广东产业结构变动趋向的时空差异,探讨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对广东今后产业结构走向及产业结构在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地域联动对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文章在阐述产业地域联动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测度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以苏北、苏中、苏南为代表,定量分析了近年来三大区域产业联动的实际状况,据此提出了加快产业地域联动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亟需从企业组织模式、经营战略、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然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不完善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亟待改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以及民营企业的自身缺陷等因素都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步伐.新时期内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政策,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确保民营企业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塑现代企业文化,加快技术创新,不断完善人才机制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从而实现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发展的作用与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良健  钟春平 《经济地理》2001,21(6):669-673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的发展能促进结构优化。同样地,金融抑制会阻碍结构的变迁和变化,两者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投入产出表,生产函数和比较分析说明金融抑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障碍,因而在政策选择上,区域经济的发展应结合金融发展动态地促进结构的优化,实现两者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isties in the years of 1980-2005,using Shift-Share Method model,studies systematically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five economic regions in He'nan to offer the foundation of policy for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hase,and thereby comes to the conclusions:(1)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of He'nan,in comparis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cross the country,remains low,but yet the evolutional tendenc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e'nan complies with the Clark law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2)thespatial difference of He'nan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is comparatively large,(3)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structure in He'nan that influences economic growth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types:in ea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the shift-shar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egative,and the shift-share model of competitiveness is negative:in 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the shift-shar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positive,and the shift-share model of competitiveness is positive;in northern regions,the shift-shar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positive,and the shift-share model of competitiveness is negative;(4)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fluences grea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He'nan.As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es shown,it can claim tha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He'nan traditional industry with high-tech,the vast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the expansion of He'nan overall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growth of deep-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nd the increase of He'n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bsidiary value will be the strategic choices of the rearrangement of He'nan industri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修颖  于涛方 《经济地理》2007,27(3):447-451
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进入了由计划空间向外向型空间转化的转型阶段。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基本形成了具有城市等级体系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网络结构和辐射轴还不健全。经过20余年的开放,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重要增长功能的空间单元。从多方面考察,长江三角洲区域仍然是我国未来重要的空间集聚区域,集聚仍然是主要的空间结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合理的产业结构对促进辽宁经济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进行综述,接着系统阐述了产业结构演进的定量评价指标与方法,然后又对辽宁省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总体上辽宁省第一、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不断趋向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合理;但辽宁省第三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仍然较弱,需要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