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400户粮农的调查资料,通过对兼业户与纯农业户的比较分析,从粮农家庭视角出发考察了农户兼业行为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在利用Oacaxa-Blinder模型对家庭特征及其他影响因素的贡献率进行分解、分析后,结果表明:兼业户由于对家庭劳动力进行了优化配置,相比纯农业户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兼业户的家庭收入与粮食亩产水平都要高于纯农业户。因此,对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来说,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须建立在纯农业户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与进城农民待遇得到根本改善的基础之上,任何人为地将农民家庭驱向城市,导致农民家庭"被市民化"的政策,以及盲目集中土地,粮食生产"被规模化"的行为,短期内既不利于粮农家庭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效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文章基于河南、山东、安徽、河北4省14县767户种粮户粮食生产2012年基准平滑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及数据包络分析,探究农地流转背景下不同类型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结果表明: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鼓励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小麦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低下,技术效率是主要突破点。尽管农地流转有助于促进粮食生产效率,但粮食生产中"天花板"与"地板"的矛盾阻碍了该效用的发挥。建议加强对转出户的社会保障,注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加大对农地转入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变异"现象非常显著。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变异"主要发生在市场利润高、经营风险大的经济作物领域和畜禽养殖业领域,恰恰在这些领域,难以内生出以弱势的小农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无论是呼吁"合作社打假"还是逐步"规范"现有合作社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培育小农户联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需开辟新的政策空间。鼓励和引导小农户联合起来,在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组建合作社积极从事有机粮食生产,符合广大农村和小农户的资源禀赋条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建设生态文明、解决农村"空心化"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应积极调整当前的扶持政策和改善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把培育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360户粮农的调查资料,运用Oacaxa-Blinder模型对兼业户与纯农业户进行比较,从粮农家庭视角出发考察了农户兼业行为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兼业户由于对家庭劳动力进行了优化配置,相比纯农业户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兼业户的家庭收入与粮食亩产水平都要高于纯农业户。因此,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须建立在纯农业户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的基础之上,任何人为地将农民家庭驱向城市,导致农民家庭"被市民化"的政策,以及盲目集中土地,粮食生产"被规模化"的行为,短期内既不利于粮农家庭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机械化道路探索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人口多、耕地细碎化,单户农户无力购买农机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下,农机手供给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购买服务"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机械化率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与配套服务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应继续推动薄弱地区农机化建设,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配套服务机制,以此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四化同步"。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是实现全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多重风险挑战叠加共振,削弱了国际社会抵御和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来看,粮食危机的生成因素涉及器物、制度与政策三个向度。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地缘冲突频发、气候变化加剧削弱了全球粮食系统的器物基础,机制碎片化趋势降低了国际制度的治理效能,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粮农政策扩张致使诸多国家忽视粮食安全困境下必要的国际合作与共同利益。面对当前全球粮食危机,中国作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宜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深入推进各项粮食安全行动,动员各方加大资金、技术等器物资源投入;加速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转型,维护联合国粮农三机构的中心作用;倡导普惠包容的粮农政策,引领塑造互利共赢的全球粮食安全合作氛围。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中国一度被推到了粮食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农产品、农资的轮番上涨,为农户粮食生产决策带来了诸多影响。我们通过对地处我国南方粮食主产区的江西省奉新县两个村庄百余户农民调查获得的数据,发掘特定时期农户的粮食生产的理性和非理性特征,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倾听来自粮食生产者的声音,以期找到更有效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本文通过构建嵌入补贴政策的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理论模型,考察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421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新常态对农业尤其粮食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形势,需求量与质的变化、供给结构的变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经营模式集约化以及农业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化。同时,粮食安全面临粮食供求压力、价格和补贴约束压力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三大考验。为确保"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安全,应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实施粮食安全全球化策略;创新粮食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
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城镇化道路以外延快速扩张和数量增长为主要方式,但随着我国资源环境消耗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粗放利用、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严重、粮食生产兼业化和老龄化、水土重金属污染等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城镇化与粮食安全不可协调性矛盾凸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唯有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传统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契机,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从外延粗放扩张向内涵提高的集约型发展转变,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提出建立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机制,依托新型城镇化发展建立高效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依托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实现"智慧粮食",依托绿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形成粮食绿色消费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四川20个粮食主产县200户农户、19家龙头企业的调查发现,在农户+龙头企业+个体户的新市场结构中,国家粮食安全的微观经济基础已经转变为以订单为核心的粮油产业化。农户与龙头企业缺乏稳定的产业链合作机制,粮食订单履约率低,提高了农户与企业对粮食生产经营的风险,从微观上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龙头企业专用性投资和产品差异化的三方博弈模型,证实在通过粮食产业化重构国家粮食安全微观基础的过程中,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最优风险决策策略就是建立二次返利机制,可以显著提高优质专用粮油产品的履约率和市场价值,实现双方的利润最大化。同时本文应用实际调研数据测度了市场主体的不同风险决策下对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差别幅度,从而从粮食市场供给的稳定和产品质量的保障两方面为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劳动力"家庭分散化"和"性别差异化"的流动使得农村出现了大规模留守妇女群体,其家庭也处于一种离散化的状态。实地调查发现家庭离散给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婚姻、代际关系以及发展空间带来严重影响,而"四化"发展不同步是造成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离散问题产生的根源。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是治理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离散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3.
叶慧 《技术经济》2009,28(7):32-37
基于当前影响农户生产行为的粮食补贴政策和生态退耕政策,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这两种政策的农户生产行为模型;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构建了衡量政策组多重目标的指标变量。通过对各指标变量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发现粮食补贴政策与生态退耕政策在农民增收目标上能够协调,但在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上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基于此,提出了若干耦合多重政策目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作为中央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问题,受到政府和农户的广泛关注,而粮食安全一直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现实背景,本文意在评估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流转政策显著提升了人均粮食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且该政策效果在降水量多的地区样本中更加显著.人均播种面积是土地流转政策影响粮食生产和安全的重要渠道.本文从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角度为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政策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相互交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本文在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审视,认为:在当前阶段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1)必须坚持国内自给为主、进口调剂为辅的原则,既不能片面强调自给自足,也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2)必须同时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3)必须继续高度重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4)最为根本的是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土地经营制度,实现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文章最后,提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八项政策建议:(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3)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种粮比较效益;(4)积极探索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促进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5)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降低粮食物流成本;(6)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粮食适度规模经营;(7)健全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8)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开发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拓展国际粮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根据我国"三农"问题发展现状,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政策应该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发展实际,配套相关农业政策,促进我国农业财政支出得到有效的投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发展农业经济,提供农民收入水平。首先,农业财政支出应该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我国的食品需求量巨大,重视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别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政策目标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中心,突出粮食安全,政策目标逐渐转向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长效性的农业生产能力为主,兼顾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主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对保证粮食数量安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政策本身作用和政策的示范作用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有帮助.在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中,粮食的质量安全只有通过生产环节的良种补贴来得以保证;而粮食的生态安全是粮食补贴政策中最需要加以完善的.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粮食补贴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提高科技要素的贡献率,防止粮食生产中“倒U型曲线”的出现,并通过扩大良种补贴范围,鼓励生物农药的使用,同时实行休耕地制度,保持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8.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增长趋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在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粮食生产波动均具有非对称特征。粮食产量波动对稻米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河北)的粮食生产波动最为敏感,对粮食单产水平波动最为敏感。未来我国粮食生产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粮食单产以及由此决定的粮食总产量与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结论,可以给出我国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与农业政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从分田到户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但"谁来养活中国"这个话题的提出又重新给我们以警醒.在全球粮食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应该重新认识中国的涉农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农业集约化生产,采取措施,全面预防、应对粮食危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政策方面作了许多努力,投入资金也是前所未有,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国家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明星就此建议: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应努力实现目标绿地化、方法产业化、准则国际化和保障法制化的“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