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区域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论原理,结合经济管理学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呼伦贝尔市口岸体系建设现状的具体研究,提出该地区边境口岸体系建设对接东北及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几种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口岸及其分类、边境贸易、边境口岸贸易等相关概念的研究与区分,着重对边境口岸贸易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并探究如何将经济学理论中的绩效分析理论引入边境口岸贸易中。  相似文献   

3.
4.
口岸是一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门户,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口岸的门户作用越显重要,以口岸为依托的口岸经济成为新时期边境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口岸与本区域及其经济腹地之间的经济关系、口岸经济的发展模式、口岸的管理模式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新疆边境口岸特征及其发展决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云朝 《经济地理》1996,16(1):17-23
新疆是我国沿边开放中很特殊的一个省(区),其边境口岸很有特色。口岸沿革上有悠久的边境开放史;口岸布局上有广角的辐射扇面;口岸运行上有明显的不同一性,常年性口岸与季节性口岸并存是口岸运行的时间特征,双边口岸与多边口岸并存是口岸运行的空间特征;并由此形成了口岸运行时空结合类型的多样性。所有这些都是口岸发展决策研究的基础。针对口岸状况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目前新疆口岸发展决策研究主要有三大问题,即重点口岸发展的重点突破问题;边境口岸与边境城市的关系;以及完善的立体国际大通道网络。并就此通过具体分析,对口岸发展决策提供了科学见解。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云南、广西两省区(以下简称两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中越两国政府在越南莱州、奠边、老街、河江、谅山、高平、广宁与两省区沿边境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边境经济合作,进一步整合各种跨境资源,有效拉动两省区边境经济的同时,带动和影响了越南和东盟经济。随着边境口岸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迎来了口岸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两省区推进边境经济产业带的建设,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陆路东盟战略,建设面向东盟的陆路大通道,为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沿边开放与口岸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莲琴  刘力 《经济地理》1999,19(5):21-23,127
文章从东北地区沿边开放的基本格局入手,简述了我国边境口岸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口岸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而指出目前东北地区发展口岸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振兴东北口岸经济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8.
它是中俄边境最大的陆路口岸,它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口岸,它承担着中俄贸易65%的过货量任务。它就是位于东北区域内蒙古的满洲里口岸。 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在中俄两国良好合作背景下,满洲里口岸作为中俄之间战略资源运输和客流疏运的大通道,其地位显得尤为重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东北区外贸口岸及疏运系统建设问题刍议叶宝明,李诚固,孙丽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长春)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的边疆内陆地区,东北区相对闭塞,路网开敞度低,外贸口岸不发育,很难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未来东北区运输网的发展目标,除进一步完善路网系统、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边境口岸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及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边境口岸引导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困境,最后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区域城镇化演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区东部中俄、中朝边境线长达2 000多km,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边疆要地,也是典型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资源型地域。文章分析了东北区东部交通通道体系建设与城镇化演进的区域基础,探讨了区域城镇化的现状特点和演进轨迹,预测了交通通道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区域城镇化演进态势与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更具意义的是,战略性地探讨了区域资源与地理环境系统对交通通道体系建设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响应及其对城镇化演进的制约,提出了未来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区域比较看东北经济的振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经济的振兴恰逢中国的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发展的新阶段,东北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重化工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本基础,重化工业化对东北经济的振兴是千载难逢,而且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的重大机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审视东北经济的比较优势,并进行相应的产业整合,就成为东北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王辉  杨兆萍 《经济地理》2011,31(8):1387-1391,1408
旅游合作中的基本要素在于各个合作节点,边境口岸是跨国旅游的一种特殊空间节点。首先从理论推理视角,探讨了边境口岸旅游合作的内在机理,即以边境口岸建立起来的合作地带通常具有极强的旅游导引功能与良好的可达性,处于相邻国家(地区)间旅游合作、开发的优选区位,成为跨国旅游合作初期阶段的基本空间形态之一。以新疆为例,分析了新疆口岸旅游合作时空格局的基本特征,即在发展时序上,先后以地缘驱动、经贸驱动为主要合作驱动特征;在地域空间结构上,新疆口岸具有广域对外辐射性、边境城镇后向依托性等基本特征,并以新疆吉木乃口岸为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边境口岸旅游合作发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最后初步探讨了新疆口岸跨国旅游合作的总体机制与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闽台港口开发对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民生 《经济地理》2001,21(1):81-85
本文分析了福建,台湾港湾资源特点和港口开发现状,提出了福建与台湾许多资源存在互补性,两岸可通过开发港口,发挥近邻和海运优势,达到资源互补,贸易往来,促进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5.
辽宁港口地域组合形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耀光  韩增林 《经济地理》1999,19(5):95-100
文中对辽宁港口资源及其开发、港口布局、地域组合形成与演变过程、生产状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辽宁港口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以及辽宁港口进一步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分析的观点优化城市规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忠国  吕斌 《经济地理》2005,25(2):215-218
城市规划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创造合理的城市规模与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为基本点的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当前城市规划工作普遍存在重表现、轻研究的现象,尤其是缺乏对城市的经济分析,从而导致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受到质疑。文章用成本效益经济分析中的观点,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城市规模的经济模型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群经济、多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纳入空间效应对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用于估算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制造业集聚的聚集效应、拥挤效应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净效应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聚集效应为1951%,拥挤效应为896%,净效应为1055%,即制造业集聚有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改进;(2)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阶段,随着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U型变化,而随着制造业集聚的空间等级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趋势;(3)异质性组合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不同水平阶段下,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和空间等级水平的变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不尽相同,表明中国城市在制造业集聚的路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9.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各类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和它们所生产的产品,能在全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上,自由流通,自由买卖,也就是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在买卖或流通过程中,不受任何阻碍,企业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能够及时购买到,能很快把它们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也能很快销售出去,以便把出售商品所得的货币资金,投入到再生产过程中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会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炳良 《经济地理》2001,21(4):447-450,477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高上海港口功能的空间辐射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欧洲主要港口间的竞争焦点从码头吞吐能力转向内陆空间通达性的最新变化,从理论界定和实证分析上阐明影响上海等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的基本因素,并针对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建设严重失衡和滞后的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