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京津冀物流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布局合理、成本最小化的物流网络体系尚未形成.首先运用因子分析得出城市化和工业发展水平两个主成分,测算各城市物流综合实力得分后对其进行了排序,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依次为四个轴心城市,表现为“南低北高、西弱东强”的不均衡发展态势;最后,强制选取保定为第五个轴心城市,可得到一个成本最小化的京津冀物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轴辐理论的区域物流网络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轴辐式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思路和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市场供求状况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3个方面构建了枢纽节点选择指标体系,并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2011年的截面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海西区的轴心城市和辐点城市,通过引力模型测度了轴心城市对辐点城市的物流引力强度,分析了各轴心城市的辐射范围和区域物流通道的建设,构建了以福州物流圈、温州物流圈及厦门—泉州物流圈为核心的海西区轴辐式物流网络,为海西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2019年长江三角洲41个港口城市的截面数据为基础,基于熵权-TOPSIS法和K-means聚类分析,对各港口城市进行评价和分类,并运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物流隶属度测算各城市之间的引力大小和物流节点间的隶属关系,最后基于轴辐网络模型完成水运物流网络结构的构建并对其进行评价,根据这种网络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多级联动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应用引力模型评判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举 《财经科学》2005,(3):100-106
引力模型为有效促进参与区域贸易安排成员国的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的实证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的出口增长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还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的结论,与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05-2018年江苏区域物流发展的事实为依据,在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地位模型,测算出江苏13市物流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力和影响力,并利用莫兰指数对其空间格局变化的关联性进行判断和检验,更科学地把握近14年来江苏区域物流空间格局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江苏三大区域间呈现趋同,区域内呈现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区域贸易安排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结论的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举 《财经研究》2005,31(6):86-95
引力模型为参与区域贸易安排可以有效促进成员国的出口潜力的论断提供了有力证据.文章通过总量和产品类别两个层面的实证分析,得出区域贸易安排对不同产品类别出口潜力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研究认为在指导我国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战略选择上,需要将引力模型得出的贸易不足和贸易过度结论与比较优势和出口收益传导机制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高效、经济的区域物流支撑体系层次关系模型和区域物流一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运行机制,论述了区域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进行区域物流体系规划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高效、经济的区域物流支撑体系层次关系模型和区域物流-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运行机制,论述了区域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进行区域物流体系规划的方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区域物流对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低碳区域物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低碳区域物流体系构建的意义,并提出了如何构建低碳区域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尹玉 《现代经济信息》2012,(15):235-236
文章根据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地区199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货物周转量、人口规模、GDP和贸易伙伴国(地区)的GDP对贸易额增长有促进的作用。因此,长三角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周转量,促进与不同收入水平及人口规模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组合预测模型在区域物流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帮助 《经济地理》2008,28(6):952-954
针对单一预测方法用于区域物流需求量预测存在的不足,文章提出了基于预测有效度的组合预测模型,即通过组合多个单一模型的预测结果,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预测的精确度。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灰色GM(1,1)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其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物流需求组合预测模型能够取得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场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场论和物流场论对区域物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物流场的性质,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状况、产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流场势模型,根据30个省级区域2008年数据,从区域物流因子、物流"势"、物流"位"、物流地位等角度综合分析各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出区域物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产业集聚和物流发展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从经济理论角度探讨了区域物流整合与产业集聚联动发展的有关机理,通过我国浙江这样典型省份的区域物流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物流联动经济理论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模型,提出企业微观层面与经济空间宏观层面的区域物流协同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区域物流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耦合机理与实证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维林 《经济地理》2011,(9):1493-1498,1510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及耦合结构进行模型设计和仿真实证,分析了其三大作用子系统及多重嵌套反馈回路,结合天津滨海新区案例,模拟了自适应、物流系统适度超前和其它产业优先三种发展模式下的协同演化路径。结果表明二者存在自适应调节机制,物流适度超前短期内会略微减缓区域经济增速,但长期则能使区域经济增速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调整国土空间结构是优化要素配置、促进区域协调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重心模型和重心分解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重心的演化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是中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的转折时期,在此之后中国区域经济重心走向均衡化。在驱动机制上,2003年之后政府干预的作用趋于减弱,人力资本成为驱动经济重心向中西部漂移的新力量。在演化力度与演化次序上,固定资产投资、GDP、进出口总额和消费重心构成了雁阵漂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布局及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代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区域物流不仅是21世纪全球城市区域产业升级的必然诉求,而且也是城市群产业空间组织的基石。以长三角为实证,利用统计分析和基于GIS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剖析长三角区域物流演化过程,发现:长三角区域物流空间组织现状呈现:①区域物流呈单中心等级扩散格局,城市间差异大,并呈扩大趋势;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廊道效应突出;③物流园区数量呈城镇等级梯度特征,且自成体系。城市群物流就业的区位商空间演化格局呈现:①长三角区域物流呈现"一心两团多点"向"一心两极多点"的空间演化历程;②区域物流空间集聚态势趋向强劲。  相似文献   

17.
区域金融安全指标体系及其计量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区域金融安全指标体系的含义包括三个关键性的内部指标系统:区域金融安全微观监测指标系统、区域安全宏观监测指标系统、区域安全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系统。把区域金融安全内在关键性指标作为区域金融安全衡量体系的基础构成,把区域金融安全的外在影响性指标当作补充构成可以构造出区域金融安全计量经济模型。  相似文献   

18.
具有行业和区域特征的中国创新活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蔚  梁进社 《经济地理》2006,26(6):922-925
利用Panel Data模型对1998—2002年间中国各省(西藏除外)14个最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相关企业的集聚、学校研发的成果与能力以及研发中介机构等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的地理集中在创新过程中起着基础作用。不同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对创新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区域创新技术基础要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这种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湖南烟草物流网络优化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迪云 《经济地理》2011,31(12):2076-2079
烟草物流网络优化构建是对烟草行业所有生产、加工、经营的网点有效对接,促使物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如何构建最优的烟草物流网络,需要对物流节点进行科学设定。科学的选址离不开模型和方法的运用,特别是一些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这些模型和方法不再是理念上的方法或某些简单的因素决策过程,更多的是将数学模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多因素的科学比选,进行节点选择。  相似文献   

20.
冯宗宪  黄建山 《经济地理》2006,26(2):249-254,269
文章首先阐述重心问题及分析方法,然后,分别从移动方向、距离、速度、原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经济重心、产业重心的动态变化特点,最后从整体上对比研究了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