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科斯提出以"权威"作为区别企业与市场的标志以来,企业理论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争议,典型的就有所谓的"阿尔钦-德姆塞茨之谜"。通过对合约基本形式的缜密分析,发现等级制合约不同于其他基本形式的合约之处在于其"漏洞"填补权具有时间价值、非均匀分布等特点。企业可界定为"等级制合约及以其为基础的复合合约",权威可界定为"企业的‘漏洞’填补权"。所谓"阿尔钦-德姆塞茨之谜",其症结在于混淆了不同合约形式的权力。  相似文献   

2.
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要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必须加强成本管控、堵塞管理漏洞、增加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招标投标制的漏洞与弊端,阐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对完善招标投标制的促进作用,明确了企业自主定价的市场主体地位,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转变,同时也表明,我国招标制度真正开始驶入国际惯例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毛丽冰  刘夷 《经济》2013,(8):43-47
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成为技术领域又一热点,并开始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大数据的规模不断扩大,挑战与机遇一同出现,国家、企业、个人隐私保障堪忧。针对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呈现出来的漏洞,以及如何进一步打造国产化的信息安全产业链等问题,《经济》记者对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李京春进行了专访,探讨我国  相似文献   

5.
谈驰名商标“创造”之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创造"的言行有违现行驰名商标制度,是一个悖论。驰名商标"创造"悖论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上都有明显的体现。驰名商标"创造"悖论导致了驰名商标认定的异化,妨害了正常的商标管理工作秩序,也损害了驰名商标本身的形象。为了解决驰名商标"悖论"问题,需要在驰名商标制度的教育宣传、堵塞驰名商标认定过程中的漏洞、规范驰名商标的使用行为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应授权适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连  林潜红  贾勇 《经济师》2007,(2):205-205
内部控制的目的为了提高企业内部营运工作的高效率,防止漏洞,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为了提高企业内部营运的高效率效果,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做到适度授权,尽力避免给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授权偏大或偏小。授权偏大易导致企业营运缺乏控制,漏洞严重,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授权偏小易使企业的营运效率低下,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如发生不符合安徽省城乡医疗救助病种限制的大病或慢性病,需要巨额医疗费用时,而产生的城乡医疗救助"夹心层"是安徽省现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的一个制度漏洞。对"夹心层"实施医疗救助,是填补现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漏洞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亟待完善.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食品监管环节存在"中央监管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以及"地方监管机构--食品企业"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内在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级监管机构与食品企业各方利益不对等.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应该从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相关问题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一些境外企业还没有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境外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存在着许多漏洞,外部监控机制形同虚设,境外企业自身经营决策也存在诸多弊端.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从战略分析、产权关系,科学管理、监控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境外国有资产的事前监控、过程控制和事后监控有效结合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弥补漏洞 老牌产品(即使是名牌产品),由于是根据当时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原材料的供给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心理设计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方面肯定会有不尽合理之处(也即存在漏洞),而这又往往是其滞销的主要原因。企业若通过改革、堵上其漏洞,消除其不合理成份,即可能使之再现生机,重新走俏市场。  相似文献   

11.
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在于能够通过审查的方式来对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进行检查,而对其合理性以及各方面的漏洞有一个整体的掌握.想要提升企业和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就要知道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漏洞,因此财务内控审计工作成为了当前财务管理和企业发展中关键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变局"一个接一个的年代,有人说世界是平的,果真如此吗?请看:市场在不断扩大而利润日益微薄;竞争对手在不断地倒下而新的竞争者在不断涌现;管理越来越标准化而管理的漏洞却层出不穷……面对这些无穷的变局,全球的企业与企业的掌舵人,当然包括成长中的一批中国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不得不跳出传统的"战略教义"而寻找适应这种变局的新战略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全球目光吸引至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上。银行的内控机制是否完善不仅关乎其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乎国家甚至全球的金融安全与稳定。我国对上市银行内控的监管起步较晚,对于内控中"实质性漏洞"的披露要求甚少,而实质性漏洞有助于上市银行管理层对内控缺陷的发现,完善内控,从而预防风险,也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本文以中信银行为例,对其上市以来的5份年报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其实质性漏洞披露的现状,提出我国上市银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披露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因长期片面的宣传报道,使中国公众形成"美国公平正义"的错误印象。然而,在实践中,美国的司法制度已暴露出很多漏洞和缺陷,冤假错案比率居高不下,美国引以为豪的陪审团制度正在走向没落,辩诉交易被严重滥用,造成司法系统各环节失衡,在抑制犯罪方面失效。美国司法系统的失败和漏洞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各个行业迅速兴建,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搭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我国中小型企业在管理和结构上的漏洞被掩盖,企业参差不齐却都能分一杯羹.然而,进入21世纪,在这个经济发展速度平缓,竞争却走上了国际舞台的新时期,中小型企业的问题开始凸显,并且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工作的关键一环,关系着企业的"资金血液".在这个"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正确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并且找到突破瓶颈、解决问题的方案.只有这样,中小企业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政策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制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的政策凌乱而不成体系。因此设计一个既能鼓励企业年金事业发展、又能避免有人钻政策漏洞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生产力研究》2003,(5):290-291
本文阐述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意义 ,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 ,确保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大小非"问题,2008年证监会提出了可交换债券。私募EB低息融资、减持、股权调整的功能使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并购交易中。然而,私募EB在并购交易应用时存在一些潜在的衍生风险:监管宽松,或存在风险漏洞;政策驱动,易导致企业盲目跟风;私募EB在并购交易中融资规模有限等等。为了规避上述风险,文章提出几点私募EB在并购交易中的风险防范建议:完善私募EB在并购交易中应用的市场监管体系;进行专业的私募EB政策解读及条款设计;扩宽企业并购交易融资渠道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唐山华新纺织集团纪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发挥企业纪检监察机关的行政监察职能作用,紧紧围绕企业容易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且职工关注的大宗物资采购问题,在集团党委的领导支持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的放矢地实施了效能监察。通过效能监察,发现问题,查找漏洞,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不仅堵塞了管理工作中的一些漏洞,促进了廉政建设开展,而且为企业每年降低采购成本109.53万元。  相似文献   

20.
创维、中航油和伊利事件固然与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有关,但是,外部监管和内部审核仅仅是防火墙而已,关键还是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系统本身存在着让内部人可以发起攻击的漏洞。法人财产权制度是其中最大的漏洞,因为法人财产处于公共领域而成为共同财产,从而遭到内部人攫取。因此,抑制内部人控制权报酬需要给公司法人财产权制度这一漏洞打上补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