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贺 《黑河学刊》2011,(2):29-30
长期以来,理论界过分强调儒家德育的政治意识形态属性,忽略了其"成德之教"的本质,真实的儒家德育的范式以圣王人格为旨归,通过立志尚道、居敬涵养、省身自克的修身方式,把德育教化兑显为对他人的道德信心和人格平等意识等,其共享的精神语境是天下关怀意识下的责任感,这为今天的德育实践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或理论借镜。  相似文献   

2.
米会娟 《魅力中国》2011,(8):264-264
推动社会道德向前发展的内驱力,历代儒者们主要通过研究人性是什么和如何使人性得到最高发展来促进社会道德的发展,本文将从先秦、汉唐、宋明、近现代四个阶段探究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华敏 《理论观察》2010,(4):18-19
道德人格是指作为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趋势下,和谐道德人格越来越凸显出它的地位及价值。和谐道德人格的构建要以道德主体对道德人格三要素的认同和实践为基础,以社会道德环境的优化为保障,力求达到道德人格和谐的境界,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建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法治社会、道德社会、契约社会和创新社会等基本特征。"以德育人"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就是要培养青年大学生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学理性和人文素养,促使他们形成具有明辨、有爱、守责、创新等品质的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5.
王坤伦 《黑河学刊》2010,(11):29-30
先秦儒家重构了"礼"的合法性基础,赋予了"礼"丰富的思想内涵,礼学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传统制度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为核心内在地包含差异性平等性精神和和谐理念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为构建现代社会秩序和中国人的心灵秩序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儒家文化以"价值观"为主体和核心,强调"利"服从"义"之价值原则,追求"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讲话》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思想范本,而这种"中国化"实质就是"儒学化"。而在中国传统文艺道统分崩离析的语境里,《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纲领,根本上说就是中国新文艺道统建构的一次伟大尝试。而《纪要》作为激进道德主义文艺话语的范本,则标志着这一道统建构由于"陷入"了道德乌托邦与革命乌托邦所营构的话语漩涡中而出现了脱轨与反转。因此,回顾和反思《讲话》《纪要》,就是从根本上重建和延续"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文艺思想这一道统。  相似文献   

7.
谢鹤醒 《魅力中国》2014,(24):226-226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都是其中的精髓和核心,传统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主体性思想资源。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汉唐、宋明等几个阶段,承前启后,相互交替。并且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仍彰显着它无穷的智慧和魅力。本文便是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入手,对儒家道德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公德意识有待加强。借鉴先秦儒家"仁爱"之道指导道德教育很有必要,应合理转化先秦儒家关于人与人交往的伦理关系与爱人、互助的道德要求等,丰富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李书丽 《魅力中国》2014,(25):93-93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象征着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今,则代表当时的社会现实,为己,即自我完善或自我实现,为人,则是迎合他人以求得赞赏。孔子的为己之学,从哲学意义来讲,是以自己的内在性情为归依,从道德意义上讲,作为道德主题的“己”成为认知主体的前提,蕴涵了深刻的道德追求,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期望,也在日常道德行为中得以体现。完善自我,成就理想的人格,一直是儒家之学追求的人生目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成为众多思想家在生活实践中奉行的价值原则,儒家的为己之学也就被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儒家强调最根本的君子人格就是诚信。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人际交往的原则,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治国安邦的要略。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要求,是抓好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儒家诚信文化背景入手,从思想、学习、工作三方面分析基层领导干部的务实建设,旨在引导基层领导干部以儒家"诚信文化"为行为准则,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上,增强自身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以推进党的廉政工作建设。  相似文献   

11.
"君子"人格是儒家积极倡导并追求的理想人格,其重义轻利、自强乐观等品质,对提升国民的精神境界有重要意义。老子的教育观点为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供了思想萌芽,师道观为教育者提供了楷模。  相似文献   

12.
纵观历史长河,重视道德社会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儒家大师们.他们对道德社会化的认识和阐述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到了今天,他们的那些真知灼见仍然值得我们在道德社会化的过程中加以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与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中心地位相适应,儒家对于人的基本要求从妥善处理家庭关系开始。儒家家庭伦理关注的对象主要是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其基本要求分别是"夫义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儒家家庭伦理在历史上有局限性,在当前也遇到了强大的挑战,但若经过创造性转化,仍然有其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谈孔子的理想人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设计有两个前提:一是人性论,二是天命观。理想人格必须具备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品德。  相似文献   

15.
王名扬 《黑河学刊》2010,(8):23-24,26
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经过先秦、汉代学者们的阐述到程颢演变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自然观。程颢的仁学自然观不仅将仁爱的思想外推至自身以外的人,尤为可贵的是,他将仁爱的思想外推至外物,对当代生态伦理向美德向度延伸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先秦儒家追求成德建业与现代企业职工理想的满足《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曾讲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襄公二十四年);《周易》讲“君子进德修业”(《乾·九三》),先秦儒家继承和阐发了这些名言所表达的人生观思想。孔子曾对他的学...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思想,是传统理想人格论和君子观的高度凝练。文章从道德观念养成、价值观树立、价值实现三个维度阐述儒家"三立"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主流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道德人格缺陷。本文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认为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及家庭环境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历史学家,更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命运极为关注的大师,陈寅恪先生终其一生所试图实现的伟大理想,就是谋求达到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整体把握,寻找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生存、发展的新出路.他把学术看成他一生惟一的追求.其学术丰碑与道德人格对后辈学人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孝道与后期儒家孝道是有很大差异的,故必须将二者加以区别。当前我们重新审视传统孝道时,理应采取历史、辩证的态度。对“孝道式微”的局面我们不应过于惊诧,而应看到现象背后的必然性。孝道主要还是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为孝道立法的主张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