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自1998年开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随着福利化分房的结束,住房商品化的开始,房地产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山东省房地产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影响GDP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也连续快速攀升.本论文以济南市为例,在收集整理大量有关房地产泡沫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对于济南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总体发展健康,但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避免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黎会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137-139
运用理论价格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广东省茂名市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以及泡沫的程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茂名市房地产市场2008年基本无泡沫;2009—2011年这三年茂名市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尤以2009年最为严重;2010年房地产市场过热;2011年泡沫程度有明显的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倩倩 《时代经贸》2007,5(10X):112-113
自1998年开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深入,特别是随着福利化分房的结束,住房商品化的开始,房地产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山东省房地产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影响GDP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也连续快速攀升。本论文以济南市为例,在收集整理大量有关房地产泡沫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自己对于济南房地产市场的判断:总体发展健康,但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防范措施避免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我国"房价——收入比"、商品房空置率和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结构三方面情况,判断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并深入分析了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提出控制房价以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泡沫不仅是对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扭曲,还是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要以供求平衡为基本定位,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化解房地产泡沫。挤出房地产泡沫的根本途径在于,改善和  相似文献   

6.
付罡  顾晓伟 《经济师》2004,(5):41-4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房地产市场与住房价格走向基本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 ,是衡量经济景气的晴雨表 ,也是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出现泡沫的重要指标。 2 0 0 3年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积极引导下 ,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商品房供需两旺 ,房价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商品房空置面积涨幅趋缓 ,房地产市场继续朝着健康、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对 2 0 0 3年房地产市场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 2 0 0 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及住房价格进行预测 ,并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商品房全面热销,销售价格呈现较大幅度增长。而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也引发了有关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将其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因此,分析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危害,针对性提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存在泡沫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市场的失灵的情况下,就必须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调控引导市场,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基于循环修正的城市房地产泡沫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杨  李延喜  李东晔  高锐 《技术经济》2010,29(7):103-109
房价高涨引发了学者们对我国城市房地产泡沫的争议。本文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进行研究,利用客观评价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主观评价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分别进行指标选择和评价,最后利用循环修正的思想对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评价体系进行修正、校对。通过对35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35个城市房地产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沿海城市的泡沫程度高于内陆城市。  相似文献   

10.
由房地产泡沫破灭所引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让全世界都深受其害,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经济泡沫的威力.而国内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也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各种方法来测度北京市房地产泡沫,并通过实证分析来证明北京市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分析房地产泡沫对北京经济发展及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过热与泡沫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识 《经济师》2005,(11):79-79,81
文章从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泡沫问题的概念出发,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国房景气指数”、开发投资指标、销售价格指标、房价收入指标和商品房空置率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房地产不存在房地产泡沫,但要警惕泡沫出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范宇 《时代经贸》2009,(11):88-89
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超预期增长,使得房地产业发展偏离了正常发展轨迹,房地产泡沫开始显现。本文通过对这轮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的分析,建议政府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加大宏观调控,防止房地产泡沫继续吹大,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回顾了关于房地产泡沫的研究框架,在West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房地产合理价格是租金资本化的原理,对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作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北京住宅市场、上海住宅市场以及深圳写字楼市场在样本期内的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即市场存在着泡沫现象;北京写字楼市场、上海写字楼市场和深圳住宅市场检验结果为接受原假设,即不能判断市场存在泡沫现象.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选取2003-2015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出我国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房价收入比指标,并结合地价指数、银行信贷数据,与日本和香港地区上世纪房地产市场发生严重泡沫时期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区域分化明显,一线城市泡沫度较高,建议采用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结合的策略,防范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厉伟  孙文华  但承龙 《生产力研究》2006,(4):184-185,196
房地产市场由消费市场与投资市场两个部分组成,房地产泡沫则产生于房地产投资市场中。房地产泡沫形成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着传统分析中提及的房地产投机现象,而在于投资市场中形成的虚拟需求是否有消费市场中形成的真实需求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房地产泡沫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迅猛发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而20世纪末期发生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惨痛经历,也使人们对中国的房地产热产生了深深忧虑。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也没有停歇。首先考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原因和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类似经济因素,并对二者作出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   总被引:120,自引:0,他引:120  
在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平淡、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 ,发展房地产业 ,拉动内需 ,带动经济整体增长显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促进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防止房地产过热 ,尤其是要防止出现严重的地产泡沫。本文以这一迫切的现实问题为导向 ,在回顾和借鉴有关经济“泡沫”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构造了一个房地产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 ,给出了地产均衡价格中理性泡沫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以及导致泡沫破灭的相应条件。在理论上我们的模型为行为人预期、银行信贷以及政府政策在地产泡沫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简明、统一的分析框架。模型的基本结论对历史上几次著名的房地产泡沫也有较强的解释力。在理论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 ,文章的最后给出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基本判断 ,以及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增长,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到百姓及地产开发商的重视。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额的剧增,房地产泡沫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文章从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现状引发对房地产泡沫以及泡沫经济的探讨,通过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以及危害性分析,阐述了房地产与泡沫经济的关系。促使房地产市场沿着持续健康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房地产泡沫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入手,运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分析天津市近八年的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状况,并且创新性地引用修正后的指标分析法,从而给出更加客观的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天津2005年、2009年的泡沫程度处于正常水平,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良好;2006—2008年、2010—2012年的泡沫程度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泡沫程度不高,但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与房地产市场参与者引起警戒与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产泡沫测度指标的分析与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引起了人们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泡沫破灭产生了更加激烈的争论。国内外测度房地产市场泡沫指标的缺陷使得这种争论难有是非结果。通过对中国房地产泡沫测度指标的分析,可以为弥补它们的缺陷建立新的指标,有助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