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城市跨黄浦江扩展的空间组织过程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RS和GIS,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上海市跨黄浦江扩展空间组织过程及特征,探讨了上海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模式,揭示出影响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的主导因素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上海城市跨江扩展开始于上海开埠,主要集中在1990年代以后。2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空间组织经历离散型、带状集中型、弱扩散型、强扩散型、均衡型和重构型等6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扩展方式、空间形态、城市功能均呈现出较大差异。3空间组织模式上,从整个上海市的角度,采取东西互动、两岸一体化构架的空间组织模式,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组织、城市发展轴线的布局以及两岸交通的构架等方面。从浦东视角,呈多心组团开敞式空间组织模式,主要围绕四大国家级开发区和主要城镇进行扩展和组织。4上海城市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为一个自组织与他组织复合作用的过程。跨江扩展的前期,为自组织结果,路径依赖性强;在强扩散型空间组织阶段,制度创新、全球化是影响城市空间组织最为重要的因素;在均衡型空间组织阶段,市场机制影响巨大。本研究可为其他滨江城市跨江扩展的空间组织提供理论指导和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地区融合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江河两岸相互独立且发展不平衡的两个实体单元,在发展处于特定区间时便会推动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这是国内外江河流域城市发展的共性路径.泰州和常州两地的发展符合江河流域联动发展的基本表征.常泰大桥的建成为两地实现跨江融合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3.
实施跨江发展,迅速壮大沿江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跨江发展是沿江城市突破空间障碍、做大做强的重要选择,国内外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2011年8月,安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地跨长江两岸的马鞍山市提出了“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的战略.本文借鉴国内外跨江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马鞍山的市情特点,对马鞍山市跨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路径策略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国内外城市跨江发展成功经验、模式及其研究现状,从缩小城市南北差距、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方面剖析了皖江城市跨江发展的必要性,从政策驱动、示范区推动、经济实力带动和交通格局触动阐述了皖江城市跨江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制定跨江发展总体规划,理清跨江发展思路;统筹规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构建皖江城市交通设施,做好大桥经济等六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跨江发展是滨江城市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布局的有效措施。文章以南昌市为例,选取1990、2000、2010、2017年共4期遥感影像,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建设空间生长过程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城市跨江战略实施下研究区建设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①1990年代以来,南昌市建成区建设空间生长总体经历了低速生长阶段(1990—2000年)、加速生长阶段(2000—2010年)、稳定生长阶段(2010—2017年),分别对应城市跨江发展的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②空间生长模式可划分为填充式、外延式、飞地式3类,不同阶段其生长模式呈现差异,其中低速生长阶段3类模式占比相差不大,加速生长阶段以外延式扩展为主导,稳定生长阶段则以填充式扩展为主导。③不同阶段对应的主导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低速生长阶段主要受滨江沿岸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及跨江交通设施的制约,城市跨江发展缓慢,两岸相对独立发展;加速生长阶段,由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的内生推力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意愿、跨江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的外生拉力共同驱动城市空间生长,加速城市跨江发展;稳定生长阶段,科技进步带动交通工程技术的提升及市场驱动下...  相似文献   

7.
2011年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皖江城市迈入了跨江发展的新时代。运用基尼系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皖江城市非均衡的发展现状,行政区划调整优化了资源配置,皖江城市三次产业非均衡性显著改善。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城市也具备了跨江发展基础。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分析皖江城市跨江发展城市,芜湖、马鞍山、铜陵是最佳跨江发展的城市,第二产业成为跨江发展主要拉动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由滨河到跨河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社会和工程技术条件,即达到门槛值,以往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较少论及或阐述的较为模糊,尤其缺乏系统的定量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城市跨江河发展的时空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判断城市能否跨河发展的主要依据是城市自身是否达到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而与跨江河直接相关的自然地理条件、工程技术因素的约束力呈下降趋势。创建并应用了城市跨江河发展可行性评价体系,对济南市北跨黄河发展的条件、时机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制订城市发展战略、空间管制规划和开发风险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1)
文章通过对30多年来钱塘江沿岸资源、产业、平台等发展历程分析,研究总结杭州跨江发展经历了初始、萌芽、发育、加速、深化等五个阶段,提出杭州钱塘江流域迈入拥江发展阶段的战略构想,厘清统筹大空间、建设大廊道、打造大平台、创新大产业、构建新机制等五大战略路径。并针对如何更好促进拥江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7-2017年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时空格局演变和驱动机制,结果显示:2007-2017年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空间集聚,但上海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同时安徽省整体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地...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扩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刘曙华  沈玉芳 《经济地理》2006,26(3):487-491
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的任务艰巨,面临的矛盾十分复杂,而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空间行为的直接表现形式。文章把上海作为具体案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扩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过程及其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做出了四阶段的划分。提出了新上海“一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副中心,九个中等城镇”主体发展框架,并对城市扩展的模式、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永兴 《经济地理》1997,17(1):26-31
本文探讨了1986年以来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总体特征。分析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7,27(3):362-36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决定性的因素,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其发展机制正是区域实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区域协调发展及机制研究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相关概念界定入手,将其定义为区域内部的和谐及与区域外部的共生。针对区域协调发展阶段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耦合性,将区域协调发展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将发展机制定义为一套从目标内容到实际操作的完善体系,具体包括根本目标、协调内容、协调主体、协调手段、协调程序等,探讨了三个阶段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卫东 《经济地理》2001,21(2):159-164
本文分析了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现状,揭示了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温州城市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竞争的关键,城市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化机制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文章首先对城市化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将城市化机制划分为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运行机制和城市化利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温州城市化的发展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温州城市化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侯学钢 《经济地理》2001,21(2):208-212
90年代以来,我国快速干道建设发展迅速,快速干道与城镇发展的整合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本文以上海为案例,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对上海市快速干道与城镇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建设性的提出了逆转其负面效应的城镇基地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绵阳是建设之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城,研究绵阳工业经济发展有益于科技城建设。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绵阳1999—2003年的30个工业行业的经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果指数为1.3019,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为主的工业结构特征突出,区域工业结构效果较为显著,增长效果指数为0.8288,区域工业经济的整体增长效果不理想,竞争力指数为0.6366,区域工业经济缺乏竞争优势。支柱工业的技术非前沿性、企业之间缺乏协作、片面追求工业结构多样化、大企业的产品结构多样化滞后和出口依存度较低是影响绵阳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因素。最后讨论了绵阳科技城工业经济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方倩  崔功豪 《经济地理》2004,24(6):772-775
江苏沿江地区是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地区之一,文章主要对其区域内南北差异形成、变化的过程和县域间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分析区域差异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9.
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东和  刘玉亭 《经济地理》1999,19(5):118-122
本文首先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界定,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两大部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黄山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对黄山市开发生态旅游的必要性进行讨论。最后,对黄山市生态旅游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与近域城市整合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廷玉  邬冰  刘志虹 《经济地理》2008,28(4):623-626
"十一五"期间,辽宁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融合二者的发展机理,使其产生互动效应是当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的内部促进作用和外部支撑作用,结合辽宁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的实际状况,提出集群整合模式中市场力的因素与近域城市同构矛盾等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