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很多,有仿生学的视角、系统动力学视角、投入产出视角、共生演化动力视角、链式关联网络的DEA模型视角、耗散与灰色关联熵的RIS演化视角等。考虑到区域创新是个复杂的过程,创新资源投入、运作、关联、产出、转化等都贯穿于全过程,即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是多变量的、不同量纲的,测量其绝对效率非常困难,只能采取相对效率评价的方法,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 )。同时,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评价主要针对的是全国各个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区域创新绩效,本文的分析也基于此,对全国划分东、中、西3个大范围,以各个省份为区域边界,研究其相对的创新系统运作绩效。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系统建设与运行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研究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定义与功能、结构框架、运行机制与系统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并针对吉林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而给出了吉林省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已成为区域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动力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区域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其有效途径是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而如何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又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3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简单的评述,并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以及衰退机理,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系统存在衰退现象;区域创新系统衰退可发生在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任一阶段;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存在着阶段性。本文首次将社会燃烧理论引入对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并首次用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衰退机理,丰富了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区域产业集群内推行区域产业品牌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中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区域产业品牌建设关键在于政府,并就区域产业品牌建设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区域文化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区域文化的特征和区域创新主体的功能,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创新主体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比较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两个分支即技术区域创新系统和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硅谷的实例,阐明在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下,以技术区域为基础的创新系统发展还不县备必要的条件,而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来努力培育以行政区域为基础的创新系统,是一条值得我们考虑的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9.
创新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创新活动中存在着市场失效和系统失灵两种失效。在我国,市场失效主要是由于创新环境不完善造成的;而系统失灵是由于创新网络不健全,创新系统中的核心要素之间的联系不紧导致的。本文介绍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以及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的方法。通过各种方法的介绍和比较,最后得出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能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系统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及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Super-SBM-Windows效率评价方法对2005~2014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利用ESDA方法深入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研究表明:①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现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由高到低的阶梯式发展格局,绝大部分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而且各省级之间的绿色创新效率差异程度在逐渐缩小;②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这种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低值区域,而高值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③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耗散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热力学熵出发,以区域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热力学、复合系统生态学和经济学等理论方法,用熵的这个新的科学概念和客观度量标准,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研究.从系统的冲击力、承载力和反馈力的角度来分析区域创新系统,并提出区域持续发展的熵变机制和对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系统中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方政府角度阐述区域创新系统内涵,通过对区域创新系统构成入手,了解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的联系与依存关系,进而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创新资源的总量投入与产出,更要注重其效率问题。本文应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区域创新效率较低,且呈规模报酬递减态势,通过投影分析为各区域调整创新资源投入进而达到DEA有效提供依据。本文结论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及地方创新工程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给出了基于影子价格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分析方法,并以河北省区域创新系统1997年-2001年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构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DEA数学模型和测度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的指标体系,然后使用LINGO软件程序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各约束指标的影子价格,最后对各个影子价格进行分析,得出了区域创新系统演化状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鲜有文献关注离岸ITO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拟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引入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中国各省域内企业、高校和政府等技术创新主体的要素投入及其相互合作对当地离岸ITO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企业与高校投入技术创新合作的资金对离岸ITO发展均没有正面影响;企业研发人员和高学历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离岸ITO发展显著正相关,且贡献度很高;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对离岸ITO发展有滞后的正面影响;离岸ITO发展还受到区位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产业的路径依赖理论主要关注于对现有产业路径持续性的解释,未能对产业路径转变进行合理的解析。演化经济地理学扩展了路径依赖的概念,提出了产业路径的3种演化路径:路径延展、路径更新和路径创建。但限于演化自身的框架理论不足,演化经济地理学在政策如何支持、制度如何激励区域产业路径延展、更新和创建方面还有待研究。本文又引入以政策指导为根本的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构建了理论———制度、微观———中观的研究框架,将区域创新系统分为3类:组织稠密多元型、组织稠密专业型和组织稀疏型,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区域内产业路径演化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群集的区域创新优势与我国高新区的发展   总被引:88,自引:1,他引:88  
一、产业群集是国外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的共同特征产业群集 (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 1。产业群集中的产业概念 ,不是指一般广义上的产业 ,而是指狭义上的产业 ,如个人计算机产业、大型计算机产业、传真机产业、医疗器械产业等。产业群集是国外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的典型特征。众所周知 ,美国的硅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也是知识经济的发源地。硅谷座落在加利福尼亚州内 ,靠近著名的斯坦福大学 ,从旧金山出发往南到圣荷塞 (San.Jose)相距 5 0英里。硅…  相似文献   

19.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建立政策经济收益的灰色评价模型--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改进的灰色多项式模型,对区域创新系统中政府政策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相比科技创新投入的增速,科技产出却增长较慢.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绩效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结果主要取决于评价方法和评价因素指标,目前,评价方法的研究已日臻完善,但对评价因素指标还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本文做了以下几方面研究:(1)对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并结合实证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2)建立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路径分析模型,从而揭示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程度与方向;(3)给出几点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绩效水平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