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城理论体系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楠  王娟 《商场现代化》2009,(21):75-76
卫星城是大城市体系中的一个层次,是依附于大城市、与大城市联系紧密、处在大城市周边而又与大城市相对独立的中小城市。卫星城是在"花园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要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解决城市人口膨胀问题。它的特点是建筑密度低,环境质量高,一般有绿地与中心城区分隔。多数卫星城是借助于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辐射力由旧有的小城镇发展形成,少数是在新规划的郊区和乡村空地上建设而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城镇园林绿化规划内涵和地位的阐述,在查找小城镇园林绿化规划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建设的自身特点,提出了与大城市园林绿化不同的规划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有近7亿人居住于县域,其中居住于城镇区域的约2.5亿人,占总城镇人口的近30%,推进县域就地城镇化已经成为趋势,而县域的城镇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了使大城市和小城镇更好地协调发展,文中使用县级栅格灯光面板数据来刻画经济发展水平,就当下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其效果强度随地理距离增加而减弱;大城市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其促进效果越强,但是这种促进效果的增长会逐渐减弱;中国大城市对小城镇在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据此提出政策建议:要强化发展县域城镇过程中的大城市带动作用,拉近县级城镇到主城区的经济距离,重视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协同发展,促进城镇化经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长期以来的的社会发展实践中工业化与城市化脱节,市场化与城市化不相匹配.存在很多观念上的误区,走了很多弯路.长期压抑大城市发展,小城镇虽然得到鼓励发展,但不过是乡村的延伸.而今,工业化、市场化与城市化三者真正融合的大城市化时代已经到来.启动大城市化进程,应该是中国城市化的理性抉择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镇模式"即有机整合地理位置相接的若干小城镇,考虑各种环境关系后进行最优化的城镇人口和基础设施配置,通过整体规划规避城镇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河南新型城镇化发展迅速,但是按照大城市论和小城镇模式发展新型城镇化,河南由于土地资源矛盾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明显,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及带动能力弱,城市形态不合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适合大城市模式。小城镇模式下会使土地资源流失严重,人均成本较高,人口减少,小城镇职工经济收入低。因此,"中镇模式"是河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城大事     
《中国市场》2006,(5):12-17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尤其是大城市近郊的小城镇,定位如何?产业规划应该如何去做?建筑风格又该怎样?本文经过实地调研,对北京的北七家镇,江浙的周庄、同里、西塘等小城镇发展实例进行分析,对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总结归纳,并提出了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城大事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尤其是大城市近郊的小城镇,定位如何?产业规划应该如何去做?建筑风格又该怎样?本文经过实地调研,对北京的北七家镇,江浙的周庄、同里、西塘等小城镇发展实例进行分析,对小城镇发展规划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总结归纳,并提出了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小鲁 《中国市场》2010,(46):44-48
近一时期,"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似乎已成为未来政策考虑的一个重要部分。但过去向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的政策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在城市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不能代替大城市发展。政策向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会导致资金和土地资源浪费,应采取均衡的城市化政策,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搞好区域布局规划和城市规划,消除逆市场的政策倾斜,促进城市规模优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化发展的必然规律,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乡缩小差别的重要标志。根据我国国情,我国城市化不能走重点发展大城市的道路,而应当走大中小(包括小城镇)城市并举的道路。因此,我们切不可小视小城镇的建设,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已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有利于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有利于较快地增加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大城市的工业向小城镇分流,从而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都起着重大作用。可见,发展和建设小城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城市户籍改革的困境及未来政策走向——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户籍改革按照从小城镇、中等规模城市再到大城市的逻辑顺序展开.大城市户籍改革面临着人口承载能力限制、财政分权模式下的差别待遇、人才与人口可控性等一系列难题.消解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压力,涉及均衡区域资源配置、是否保留户籍的工具性,以及筛选机制和户籍门槛等核心问题.大城市户籍政策调整的关键仍然是寻求政策供需的均衡点,未来的政策走向是渐进式改革与福利供给"普惠制"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李怡  左娜  廖永生 《商业时代》2008,(13):93-94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小城镇发展的多元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作为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面临着挑战;大城市的辐射作为外在动力不能覆盖全部的小城镇;随着一些新动力出现,多元动力机制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道路为城市发展工业,变消费性城市为生产性城市,城乡之间存在互帮互助、统筹发展的辩证关系。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思想百花齐放,除了初期占主导地位的小城镇理论外,大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和城市体系论都受到过关注。新世纪以来,充分发展大城市得到越来越多的赞同,同时也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服务业是知识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反映,是时代的需要。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发展技术水平高、资源聚集的现代服务业有利于适应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作为中国北方经济重镇的天津也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14.
选好小城镇发展的定位河南开封市通许县玉皇庙村的孙家兴一家是种苹果的果农,到大城市打工只是为挣钱,他们明白自己很难融入大城市,而到县城里去生活是他们全家的梦想,因为这里更有地缘上的亲近感。今年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孙家兴在通许县买了房,准备做水果买卖。  相似文献   

15.
钟世臣 《现代商业》2008,(2):274-275
城市化发展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没有一定比例的城市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城镇化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城镇化建设中,要注意大城市、小城镇、农村三者的利益关系。要在整体规划上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实现整体的、长远利益;要着眼于小城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进行城镇化改造;要立足于农村发展、农民富裕来建设发展小城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还要根据小城镇的具体特点,注重文化建设,形成本地特色,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但我国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是以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以小城镇为主,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指出.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在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可能成为较有效率和效益、较切合实际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演进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有效支撑了产业结构的演进。但是,由于对外资和外贸的过度依赖削弱了二者之间互动的内生性。产业结构的演进应重在提高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政府需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快速成长,积极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通过技术的突破抢占价值链的高端;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外延型城镇化和内涵型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大城市应该坚持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群和城市圈的建设,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县城以及小城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1,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必须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只发展几个大城市,而是需要发展更多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城镇群。2小城镇的发展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城镇化建设中起步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苏南地区城镇化模式的研究,以期寻找苏南小城镇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赵国亮  赵娇 《中国市场》2011,(42):64-67
中国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凸现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给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对大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界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对这些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种极端天气频发,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对低碳发展道路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我国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已成为许多超大城市发展的议题。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急需建立一个专门针对超大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并衡量已取得的成就,对超大城市绿色低碳未来发展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一个针对我国超大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体系,选取了我国三个经济区中较有代表性的三个超大城市天津、上海、广州进行对比,对我国超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即我国超大城市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要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城市生态建设投入、加强城市文化发展、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