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头堡战略的实施给大理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大理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就如何抓住、抓好桥头堡建设机遇实现大理州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准确定位、摆正关系、注重相关、依托"四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大理州探索出了以"扶贫、脱贫"为主线的"抓两头促中间"模式,为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理州会展业发展现状和会展企业管理模式考察,分析大理州会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会展行业协会、建立会展主管机构、融合白族地方文化走"特色取胜"的建设道路、大力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建设高水平会展场馆打造国际会议会展中心、建立地方会展网络平台等发展策略,以期为大理州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调整的历程,研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形成。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由"补充"上升到了"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由"方针政策"上升到了"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到"制度内"、从宏观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微观企业实现形式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龙 《当代财经》2007,(12):5-10
把对经济工作考察的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大到经济发展,这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创新,是党和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内涵更丰富,在思路上应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载体,以体制改革与创新为保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试析美国经济从“虚拟”到“实体”的调整与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去工业化",期间以"FIRE"(火)产业为主体的金融服务领域呈现出一派非理性发展的"繁荣"景象,直到2007年这种情形被次贷危机所终止。伴随着以金融业为主体的虚拟经济遭遇严重挫折,作为未来美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动力的"ICE"(冰)产业便应运而生。这样,美国经济结构经历从"火"到"冰"的冷却和调整,并力图实现二者的融合与协同发展就成为未来美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滇西大理州和皖南黄山市为例,通过数据对比与结构分析方法,在剖析两地区旅游地产发展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指出大理州旅游地产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运用相关分析法定量讨论大理州旅游总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旅游总收入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引入旅游发展与多元化产业演变的趋势,揭示旅游总收入与产业结构的区域性差异.在相关统计方法的支持下,运用旅游发展系数与经济增长系数的关系,以此同时,分析旅游发展系与产业多元化系数的关系,从而揭示大理州在不同时期的旅游总收入空间格局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大理州旅游总收入变化与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聚居的多民族地区。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构成一个特定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认识该系统的基本特征,对于促进大理州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高层次上对大理州人口、资源、经  相似文献   

10.
观点     
《新经济》2013,(5):10
郑新立:中央微调政策能够保证年内经济触底回升2月14日上午,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如何实现稳增长"经济每月谈会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会上强调,当前国民经济运行又到了关键时刻,我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稳增长仍是当前经济政策的优先任务。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是寄希望于民间投资以  相似文献   

11.
徐州是陆桥东段第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在陆桥经济中起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2011年徐州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产业转型,着力改善民生民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服务陆桥城市、促进陆桥发展工作取得新成绩。当前,陆桥经济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积极推动沿线各国基础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中国大地.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山西省晋城市工业系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努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晋城工业经济连续跨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由"五小工业"到"四粱八柱"的历史跨越,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在政府主导下,外资推动了我国乡镇经济直接向城市经济转变,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超越了县域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仅没有实现我国经济顺利转入刘易斯拐点,还使我国经济由人口红利因素导致的快速增长转变为经济增长放缓的转折点.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加深了我国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且固化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产业再转移的压力,以城市经济为中心经济发展模式要向以县域经济为中心发展模式转变.这样既能够以全球竞争为导向打破"唯外资论"的思想障碍;也能够以内生发展为基础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帆 《经济学家》2012,(4):5-14
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来、或者自1902年严复翻译并出版《国富论》以来,中国经济理论已走过了百年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始终以"引入"和"再造"作为主要线索,尽管在不同的阶段,中国经济理论的主要引入对象出现了从欧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再到以新古典综合派为主体的现代经济学的依次转变,但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始终具有"西学东渐"的显著特征。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学界并不是以"全盘照搬"的方式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在引入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再造、并使之更好地耦合中国的经济实践也是中国经济学科演变的重要特征。从广泛性引入到选择性引入、从被动式改造到主动式建构将成为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和转型的重要使命与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2-2013)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在会议第三时段,围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议题,与会专家认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要把握历史机遇,通过鼓励创新将生产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现代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增加科技研发投入、鼓励创新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利益格局的变化是影响中国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的关键。从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需要进行增长路径的转型:增长目标从"国富优先"到"民富优先"转型;增长动力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从工业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型;政府角色从偏重增长目标向完善公共服务转型。为实现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必须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努力满足公共需求为主线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从2010年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番";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所有制经济发展,必须"两个毫不动摇"。这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性大事,极为重要,必须加深理解其深层内涵。文章以数据分析为依据,并联系江苏实际,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一、调整的理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全国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方针。这一重大决策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也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而推动全社会出现了蓬蓬勃勃的经济建设高潮,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本质上就是调集全部行政资源,试图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相当一些地方事实上已经演变为以经营城市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土地财政为中心,以拆迁为中心,这与人们心目中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当好裁判员的定位相距甚远,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乃至政治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一定的发展观是与之相应的发展理论的内核所在。二战以来,发展观经历了几个演变阶段:"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增长+反思变革"的发展观、"合理+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社会综合发展"的发展观。从50多年来发展观演变的逻辑轨迹可以看出,人类对发展观的认识越来越拓展、深化,实现了从注重物到注重人的转变,人的发展已成为发展的中轴目标。  相似文献   

20.
组织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 不解决,我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分析了当前"三农问题"存在的矛盾及其本质,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应以实现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以组织创新--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点,以从根本上彻底化解矛盾,促进现代农业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