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行为与征信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刚  梁琦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82(12):37-41,70
银行和借款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很大程度上要受益于银行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文章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抉择模型分析我国银行间信用信息共享与合作动力机制,得出在目前信贷市场结构下,各银行对信用信息共享程度的期望值不同,而公共机关强制的信息共享可能对银行的行为产生游离或参与两种截然不同的效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信息共享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银行加深信息共享。同时通过公共征信系统和商业征信的共同辅助,形成相对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淑敏 《商展经济》2023,(13):146-149
信用监管是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监管机制,面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能够进一步发挥监管作用,激发主体活力。但在实践中,企业仍然面临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不健全、应用不充分、多元监管格局未形成和企业信用感知度不够等问题。为完善信用监管机制,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效能,还需进一步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体系,建立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新型信用监管机制,推动开展信用协同监管,并加强信用宣传教育,构建起“守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一直面临着诸多制约和困难.其中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连基本的信用信息资源也难以实现共享成为了最突出的一个障碍.在此环境下,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用经济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信用交易越来越频繁,由于授信者与受信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建立社会征信体系使信用信息实现共享可以有力的解决上述矛盾.本文通过对信息共享给授信者产生的效用进行分析,得出信息共享可以增加整体社会财富,但单个的信息拥有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强制信息共享采取消极的行动;在上述基础提出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并对信用信息进行定价,从而使单个信息源的决策与社会的选择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共享住宿产品成为解决外出旅游宾客住宿问题的另一新型住宿形式,除了拥有为宾客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节约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外,当前共享住宿产品的发展还面临着供需双方风险增加、政府监管不力、行业规范及产品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共享住宿产品提供者应当通力合作,在扩大产品供给的同时,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和监管体系,有效提高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住宿产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简安 《中国市场》2008,(19):12-13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交易日益普及,由此引起的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等信用问题越来越突出,诚信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成员各方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其进入一个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传统交易的方式、范围,但因时间和空间都分离,网络交易放大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给欺诈造成了可乘之机。本文主要以淘宝网率先引入的基于卖方商盟的信用管理模式为分析对象,运用博弈论理论,分别从进入门槛、连带责任、可置信承诺、规模效用、跨域协调等五个方面进行优势分析。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共享经济的产生与蓬勃发展。共享经济的关键是信用机制的建立,本文对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共享单车进行研究,从共享经济信用机制的发展和现状入手,分析信用机制对共享经济的意义以及共享单车在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银行信贷是最主要的信贷形式,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良选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银行可以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来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坏账损失。因此,征信体系的出现是信贷市场成熟的标志,也是借贷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动态的博弈活动也会影响到信用信息共享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正在探索构建信用监管体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信用制度文件,建设运行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公示等。但也存在主体覆盖不全、信用量化不够、法律依据不足、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构建以公共信用评价为核心的信用监管体系,用数据说话、数据管理、数据决策,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监管效率,为实现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信用支撑。  相似文献   

11.
信用担保机构是处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一种金融中介组织,其功能主要是降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通过其信用担保活动,提高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分析广西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有针对性的设定准入门槛和合作条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管理,才能使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合作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与大企业相比,我国近五千万家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消费市场需求萎缩,现金流紧张和政策惠及面小等更多的困难,而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在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民间信贷的管制和法律地位的缺失,过高的息差收入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重视不足,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产抵押,中小企业破产清算程序不完善,中小企业内部产权不明晰等方面。政府应优化资本市场结构,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引导民间金融进入合法合理的良性发展轨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系统,降低金融机构贷款审核成本;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3.
假按揭”问题严重侵害了业主的利益 ,扰乱了房地产市场次序。本文认为 ,“假按揭”广泛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 ,政府实现有效监督的前提是强制信息公开 ,让市场也参与监督 ,以弥补行政监督之不足 ,使房地产市场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造福民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于2006年1月正式运行,征信系统已初具规模,个人征信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例如个人征信法律法规不健全;信用数据的封闭与分割,掌握个人信用信息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实行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银行对个人信息不对称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通过研究这些来达到对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建议加快个人征信系统发展的步伐,以降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信用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有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大,业绩不稳定;信用能力弱、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的积极性;担保、抵押难,严重制约贷款的发放;国家信贷政策的不平衡等。借鉴韩国、德国发展中小企业的一些成功经验,企业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与银行建立良性的信用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小企业从银行融资创造良好环境;创新商业银行经营和风险控制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中小企业与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再担保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担保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具有高风险性。面对目前迅速膨胀的担保市场,政府应以市场经济手段引导其健康发展,介入再担保来规范担保行为,控制担保风险,促使担保行业良性发展。我国个别省市借鉴国外再担保模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再担保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对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再担保机制的探讨,提出了对我国建立再担保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再担保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担保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具有高风险性。面对目前迅速膨胀的担保市场,政府应以市场经济手段引导其健康发展,介入再担保来规范担保行为,控制担保风险,促使担保行业良性发展。我国个别省市借鉴国外再担保模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再担保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对国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再担保机制的探讨,提出了对我国建立再担保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买佳豪 《光彩》2021,(1):6-7
近日,锤子科技、蛋壳公寓再次因信用问题成为被执行人,这让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热议话题.在民营企业中,信用信息共享困难、惩戒范围不够明确、信用修复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始终是阻碍其经营发展的"壁垒".  相似文献   

19.
李文智 《商业研究》2004,(9):84-85,135
农发行作为国有政策性银行,由于发行信用信贷机制的不完善,在发行贷款的流程中,与其它商业银行同样受到信用环境的困扰。因此,只有建立信用介入机制、信用监测机制和信用保障机制,才能真正地发挥信用的作用,保障国家资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周敏 《商场现代化》2008,(1):213-213
信用道德的确立和信用制度的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段时期来,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因此,针对这两个原因,我们提出了解决经济领域信用缺失的五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