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增值税进项税额审计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1.对进项税额抵扣凭证的审计。主要是看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是否合法,并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及相关账户核对,按扣税凭证的种类或适用税率分别计算应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企业国内采购的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是否按照规定取得增值税扣税凭证,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是否合法有效,计算是否准确。  相似文献   

2.
1994年税制改革实施新的增值税制后,财政部对增值税的会计核算作了相应规定,并且随着增值税政策的调整和增值税会计核算具体要求的变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对增值税会计核算的规定陆续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在“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中增设了“减免税款”、“转出未交税金”、“转出多交税金”、“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专栏,使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基本满足了增值税政策变化的要求。但是。从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情况、特别是从历次大检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纳税人偷逃增值税现象还较为严重。从方便和规范企业增值税会计核算、减少偷逃增值税现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和完善,具体措施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关于商品削价损失进项税额是否转出的问题。有人认为削价损失部分的进项税额在购进商品时已进行了抵扣,因此。企业在削价出售商品时,就应该将由于销售商品损失部分的进项税额予以转出。借记“管理费用”科目(或相关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和做法。商品削价损失的进项税额是否转出,要分清是经营性削价损失,还是非经营性削价损失.  相似文献   

4.
根据财政部规定的一般纳税人应设置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核算范围,其中对规定的不允许抵扣的用于简易计税项目、免税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项目,结合实际经济业务核算,分别按采购业务初始已明确用途、初始不明确用途而后期部分改变用途的多种情况列举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同时又结合实际业务中出现的因核定采购价格低于发票价格、取得专票税率未达到一般纳税人允许抵扣税率等情况所产生的税差、价差,需要调整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转出.  相似文献   

5.
丰冠华 《当代经济》2016,(15):70-72
当前,2012年,我国有关部门针对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进行会计处理过程做了明确规定,在“应交税费”的科目下,增设了“增值税留抵税额”项目.根据要求和规定,企业不得从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留抵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在营增改新会计制度实施后,挂账留抵税额已成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以某公司两个月的实际收入、支出为例,对如何处理“营改增”挂账留抵税额的会计和税务问题分别进行的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华 《经济研究导刊》2009,(20):121-123
增值税转型造成了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因固定资产购置时间不同和原购置时增值税的处理不同,从而使固定资产新增时增值税进项税、视同销售时销项税的处理发生了改变。购进用于非应税项目等的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要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以及自制或购进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要在当月按原适用税率计算并转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通过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核算特例,详细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变化与纳税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增值税计入固定资产成本,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4%的征收率计算税额后再减半征收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增值税单独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并允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则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增值税转型使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发生了变化,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业务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发生的两种行为,前者是购进的货物改变了原用途(已经代扣了进项税);后者是应该用于销售的货物未用于销售(减少了销项税)。通过把前者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后者作为"视同销售"处理,则能很清晰的区分两者,更能确保增值税税款计算的正确。  相似文献   

9.
增值税转型即为由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在消费型增值税下,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予以抵扣,这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进项税额以及销项税额等产生影响,进而刺激企业购置新设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整生产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对实现企业整体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瑞环  忻红 《经济论坛》2003,(8):53-53,57
所谓出口退税就是退还出口产品在国内生产、流通过程中交纳的流转税款,使出口产品以不含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对于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具体办法有“先征后退”、“免抵退”两种。“先征后退”简单说就是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先对出口货物征税,货物出口后再办理退税。而“免抵退”是指生产企业对出口产品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出口产品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已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按规定应予以退税的,先用于抵顶内销产品的应交税额,若当期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按有关规定办理退税;若当期应抵顶…  相似文献   

11.
“应付账款”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无论工业还是商品流通等企业,都客观存在:(1)钱货两清;(2)先付款货后到;(3)货先到款后付三种情况。尤其在当前面临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多数企业资金紧张,从而“应付账款”账户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专用发票开具时,限有关规定“采用赊销、分期付款结算方式的,为合同规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因此,卖方企业为了避免在收到货款以前产生纳税义务,一般不先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1月1日起,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已全面转变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增值型转型将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次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规定,无论增值税额有没有新增的,都可以直接抵扣,这样企业在抵扣设备进项税额时不再受其是否有应缴增值税增量的限制。文章认为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应税货物的增值税处理方法,采用规范的抵扣办法,企业购进的设备和原材料一样,按照正常的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  相似文献   

13.
徐国民 《经济师》2005,(10):278-278,281
文章将增值税的基本要求与我国商业售价核算的金额控制优点相结合,深入分析了增值税条件下“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两账户核算内容的构成变化,紧密联系商品流通企业购进、销售、调价、月末结转等基本经济业务类型,推导出了“进销差价率”等计算公式,总结出了增值税条件下商业售价核算的基本会计分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增值税视同销售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核算规范与否,不仅影响企业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的正确性,而且还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甚至影响会计损益计算及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因此,正确界定二者的内涵。认清其本质,框定其适用范围,深入分析其纳税影响、损益影响及所得税影响,从会计视角透视二者之差异,划清视同销售与进项税额转出的界限,避免少缴或不缴增值税,为会计生成更可靠的信息提供正确的纳税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潇丹 《当代经济》2017,(22):114-115
2016年5月1日“营改增”税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增值税全面代替营业税,营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营改增”税制改革为我国各行各业实现结构性减税、避免重复征税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与此同时“营改增”税制改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后建筑行业财税方面出现的进项税额抵扣不足、账务处理难度加大、纳税地点确定问题,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式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后,对于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也给企业在固定资产计价及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的会计处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在“消费型”增值税实施过程中的会计协调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的理论分析(一)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增值税转型前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的税收负担沉重。增值税转型后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允许当期一次性全部扣除,因此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只包括了增值额(纳税人新创造价值),这样相对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由于购置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由原来的不可抵扣变为  相似文献   

18.
谢圆 《当代经济》2009,(16):6-7
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允许纳税人抵扣符合条件的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实现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这一变化给企业核算带来新的影响.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如何通过进一步改革充分发挥增值税的特有优势,是目前一个重大任务.本文就增值税转型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以求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我国增值税转型.  相似文献   

19.
目前,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与进项税额转出业务在会计核算上具有相似性,且视同销售业务在会计核算上又分为确认收入和不确认收入按成本结转两种处理方式,给会计实务工作者带来了困惑.本文拟结合税法的相关规定,对该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杨华峰 《技术经济》2001,20(1):43-46
一、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因素分析1、现行增值税税制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1)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现行“生产型”增值税 ,对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税款和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发生的技术性费用所负担的营业税均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扣除 ;取消对新产品减免税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 ;取消对技术改造措施贷款用新增利润、新增流转税归还到期贷款本息的税收政策 ,影响了企业技术改革的进程。(2 )增加了企业的税负。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升级 ,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 ,研究开发的风险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