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日本钢铁技术在世界处于最佳状态的话,80年代其家电产业开始兴盛,90年代汽车成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这些年,日本产业开始向节能、环保、新能源方面升级.谁最先掌控了新能源的关键技术,谁就在国际产业界有很强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2.
一战后的日本九州岛是一个十分落后贫困的地区,但是进入70年代,它的经济增长率已超出日本平均水平;随后它又进一步发展尖端产业,到了80年代,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九州  相似文献   

3.
战后50年来,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条是得益于产业技术开发的有力推进,使日本众多产业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80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每年以4.5%的速度递增,其中源于技术开发、技术进步的份额为2%,几乎占一半,日本民间企业是产业技术开发的名副  相似文献   

4.
《经济月刊》2012,(9):89-89
日立的华丽转身,可以被看作是日本经济转型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体现。 观察日本经济,基本上每十年便会发生一次重要的转变,期间起支柱作用的产业出现变化。在战后经济恢复期,日本最重要的产业曾经是煤矿,其后是水泥。到了上世纪60年代,纺织业开始兴起,接着又出现了钢铗业的振兴。进入80年代以后,家电成为日本经济的代表,再往后则是汽车业、电子产业等。电视等家电业的隆盛期在今天的日本已经要成为历史,即便是半导体等电子业,现在也在逐步淡出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5.
美国技术转移措施及组织运作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及转化进程,已成为跨世纪世界经济变动的一个重要趋势。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都已认识到,技术转移不仅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决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许多重要产业均被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超越,如汽车、化工等行业,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并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反思。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转移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协调联邦实验室、大学与产业界的充分合作,以及在三者之间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美国…  相似文献   

6.
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坚 《经济前沿》2001,(9):31-34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为实现“技术立国”目标而建立的科学工业园区,开创了科学工业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名噪全球。虽然近些年已声名日下,被世人称为“现代科技乌托邦”,但日本筑波科学城模式依然不乏参照价值。一、背景与沿革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因此非常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意识到技术竞争的趋势,开始从战后“贸易立国”逐步转向“技术立国”的轨道,从强调应用研究逐步转向注重基础研究的方向,从技术模仿转向技术创新,并且采取了一系…  相似文献   

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重组以全新态势深化发展。为增强下一阶段我国深化国际产业承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改善承接效果,我们有必要对以往各国国际产业承接的有效措施予以全面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前:贸易主导型产业承接1950—1985年间,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方面最为成功的例证就是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在此时期,欧美发达国家、日本、NIEs、东盟和中国在亚太地区组成所谓“雁行模式”发展序列。在此序列下,人们可以明显观察到不同经济体之间前后相续地发生了成规模的单向产业转移。转移方向大致表现为“欧美→日本→N…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将最新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的革命在美国、日本、西欧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兴起。发展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国振兴本国经济的途径、因此,以交待高新技术发展为目标的风险投资便不断受到各国的青睐。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我国高新技术向产业的渗透始前于70年代末的改年评放,起步于80年代中期的“863”火炬计划。198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CVIC)”.它是我国大陆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金…  相似文献   

9.
蒲小雷  韩新元 《经济》2014,(8):100-101
正Themis异常值信用评级技术是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定量化信用评级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期,伴随着日本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日本对美国信用评级提出严重置疑和严厉批判,日本本土信用评级技术被广泛重视起来。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80年代后期推出的Themis异常值信用评级技术在日本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应用后得到证实,其信用评级和预测风险的准确率远高于美国信用评级结果(提前一年预测风险和破产的准确率高达92-94%),因此在短短10年间该评级技术和  相似文献   

10.
羊绍武 《当代经济》2005,(11):45-46
70年代以后,特别是“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推动了日本产业的海外转移。日元升值影响着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的规模、产业转移目的地以及所转移的产业本身。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的效应导致了日本9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的空心化。本文分析了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产业海外转移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特别强调日本产业海外转移的长期效应对产业空心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IMF的统计,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金额达38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排在第3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成规模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80年代制造业大规模向海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日本国内的危机感,产生了所谓“空洞化”问题。产业空洞化对日本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原有企业间关系趋向解体。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是日本输出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主要产业,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FDI输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涉及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在60年代和70年代,来自日本制造业的FDI稳步增长.自1989年起,日本制造业的FDI开始迅速上升,1991年达到一个发展顶峰,经过几年的衰退期后,1998年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2000年的衰退比较严重,此后则一直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其他非制造业如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的FDI输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进入90年代后,制造业重新成为日本FDI输出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3.
韩国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半导体产业起步于80年代初,20年来迅速发展,如今韩国已脐身于世界半导体大国,DRAM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韩国半导体产业能迅速崛起,主要原因是:1.决策正确选择了通用性强的DRAM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技术起点高;投资巨大,迅速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2.建立举国一体的研究开发体制,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韩国自60年代以来,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产业有:重化工、造船。汽车、电子,技术和设备基本靠引进,实际是装配产业,不但要支付大量技术使用费、成本增高,而且…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微电子技术引起了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和海洋技术的重大革命.当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已显示出美好的前景.据有关机构预测,90年代末,一块指甲大小的超导芯片,能容纳人类迄今所创造的全部知识;到2000年,电子产业的销售额将从1992年的7600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成功世界最大产业,新材料种类将从目前50万种增加到100万种;2000年后的科学技术将是纪年上的黄金盛世.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是需要"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组成一个完整的物质流体系,亟需改变动脉产业与静脉产业断裂的现状对大多数人来说,"静脉产业"这一词汇,还是比较陌生的。静脉产业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学者提出。当时日本在基本解决了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型污染之后,由后工业化型或消费型社会结构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逐渐成为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OTO制度对中日经贸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一个以贸易立国的经济技术大国,贸易进出口在其经济中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从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作为经济支柱的制造业在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进而使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实施了一系列的限制性保护措施,并导致了与美国为首的主要贸易对象国之间的经贸摩擦。为改变这种局面,缓和外国商品进口限制以及改善国内投资环境,日本政府于上世纪80年代初确立了OTO制度,使之成为促进日本国内市场开放的一项战略性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迅猛,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正迅速地向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和扩散。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技术贸易的大幅度增长,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科技产业化和生产科技化的时代旋律。国内外实践已充分证明,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1.引言东亚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出口上的显著成功,已给国际商业环境添加了新的压力,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年代如80年代初和90年代尤为如此。据称,这些国家(地区)和日本共同加剧了很多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失业和非工业化趋势。最初东亚出口大量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和鞋类。这类出口由于多种纤维协议而大受限制,该协议是对关贸总协定所规定的自由贸易规则的严重背离。但是,东亚地区迅速工业化和不断变化的比较利益,引发了来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登上舞台的背景 日本登上世界舞台的背景是经济的变化。自70年代中叶,美国把日本看成是经济大国,其经济实力是主要因素。且日本向这种因素方向发展,还是80年代以后的事。这种趋势不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日本企业海外投资重心向亚洲的转移,日本各产业以东亚为中心面向21世纪构建亚洲战略化生产体系取得了很大进展,正在形成适合亚洲当地需要、面向未来的生产全球化的分工体系;同时,具有竞争优势的日本型的生产经营制度也在向东亚国家转移,从而使日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国际化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投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多样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大型纺织企业开始大量向东亚国家和地区进行绿地式新建直接投资。东洋纺公司在70年代初期就已经在泰国运作一家纺织生产公司;1975年3月在马来西亚开了一家棉纺织生产公司,尔后在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