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在天然气的交接计量过程中,天然气的计量输差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输差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巡线巡视,合理进行气样采集等方法有效地降低因输差带来的利润流失,进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天然气的输送运营中,输差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的经济负担,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指标。如何提高计量技术水平和降低输差,直到消除输差,这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就天然气输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天然气计量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提出控制输差的标准、查找输差的方法和减少输差的有关措施,以不断提高天然气输差管理水平,减少计量误差,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燃气输送工作的难点是天然气的计量输差问题。计量仪表是计量贸易使用的重要工具,其能否高质量的发挥作用和计量输差的控制管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天然气计量仪器,然后探讨了导致燃气输差的原因,最后研究了几种控制天然气输差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7.
原油在油罐储存、管道输送和计量交接过程中会产生输差,针对产生输差的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并就如何减少自用油、减小计量误差、降低损耗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曾维英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22(11):36-39
分析了影响自动化计量系统榆差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针对2003年卧两交接输差居高不下的异常情况,通过深入现场细致的工作。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经验.并以此成功地对2004年及以后的输差进行了控制。 相似文献
9.
林业科学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针对北京市“久治难愈”的红木市场,试行一种“户籍式”管理办法。消费者只要拨通质监局的电话,报上红木“身份标签”上的产品编号,就能知道所选中的红木家具是不是真红木,而不会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0.
11.
李波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7,23(12):44-46
就天然气长输管道系统产生输差的主要原因:计量系统的准确性、非计量漏失量、数据采集与计算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控制减少输差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按照油气藏分类可分为:气田气、凝析气田气和油田伴生气。其中油田伴生气是指在油气藏中,烃类以液相和气相两相共存,在开采过程中伴随原油同时被采出的天然气。目前对油田伴生气的计量基本上都是采用标准孔板节流装置配用CWD-430双波纹管差压计来进行计量。如何准确对这种天然气流体进行计量,是目前油田天然气计量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着重阐述了提高油田伴生气的计量准确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流量计量的发展和计量器具选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长印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21(5):117-118
说明了天然气计量国际标准的改变情况.分析了影响我国天然气计量方式的相关因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天然气计量器具选型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原油储罐油水计量在线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原油储罐油水计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确定圆柱形油罐内油水量的方法,成功解决了油水过渡带这一困扰油罐计量的难题。该系统特别适合储存非均质的、两种不同性质液体的圆柱形储罐。 相似文献
15.
田兴国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3,19(2):15-17
当液化石油气体积采用容积式流量计测量,相对密度采用压力密度计手工测量的计量方式时,依据现有的质量计算标准。其质量无法进行计算。根据生产实际需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上测量条件下的一种近似质量计算法。用该法对液化石油气的质量进行计算。精度可以满足液化石油气交接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油气资产定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增华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6,22(4):58-62
油气资产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意义重大,但是国内外尚没有对这一关键概念的完整定义,文章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油气资产的界定入手,经过对比分析,得出油气资产的定义,并将油气资产划分为油气储量资产和非储量油气资产,阐述了这两类油气资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7.
郑琦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20(11):30-30
湿气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存在形态、物性参数等经常不能达到标准孔板所要求的技术条件,从而导致较大的湿气测量误差。根据现场实际,对影响湿气测量的超压缩系数计算、相对密度变化、孔板安装条件等因素进行探讨,并给出了现场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8.
章玲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26(1):31-33
分析了液化石油气管道输送计量过程中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以下用CMF代表)出现“零漂”与“走数”的原因,从影响测量设备的环境因素、密闭管道的工艺流程、被测介质物性、人员操作入手,在强化测量设备、测量过程控制管理、改进工艺条件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