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2004,(3):27-29
(资料显示,从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到2002年底,其库区泥沙淤积总量达到85.4亿立方米,致使黄河潼关高程抬高了5.38米,而潼关高程的升高又使渭河河床整体抬高,断面过洪能力逐年下降,2002年断面过洪能力还不及1960年的四分之一。12条南山支流的河床亦随之抬高,多数变成了悬河,临水和背水面的高差达2米到4.7米,造成明显的"小流量、高水位、大灾情"的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2.
前些时,有媒体报道,陕西潼关工商局在高速路上进行雁过拔毛式的乱罚款,数额一般都在万元以上,而且不出具任何凭证,不少车主称潼关为“鬼门关”。河南巩义车主张建勋在过潼关时被工商人员非法罚款2.7万元,不堪重负,回家后服毒自尽。  相似文献   

3.
潼关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处,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于此.南依巍巍秦岭,北濒滔滔黄河,西连华山,东接三门峡,素有"西北咽喉道、秦地东大门"之称.西汉初年设县,东汉来年建关,历来为军事要塞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县总面积526平方公里,五镇一乡,84个行政村,人口16万,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盛产黄金闻名于世.县城规划区面积1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1万.  相似文献   

4.
潼关金矿区在过去由于无序开采、非法开采、乱采滥挖等,使得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对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的综合整治效益进行全面客观评价,能为矿区综合整治工程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结合潼关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实际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潼关金矿区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前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金矿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全面评价。经计算潼关金矿区整治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得分分别为26.10、27.08、24.35、25.36,整治后依次为84.70、84.29、85.69、85.14。结果表明,潼关金矿在综合整治后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杨长水 《当代陕西》2011,(2):F0003-F0003
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工程2月17日正式启动。我省计划在从今年起的五年内,总投入607亿元完成渭河的综合整治。省委书记赵乐际指示:“一定要把渭河的事情办好!‘十二五’期间,要集中精力,集中各方力量治理渭河,确保渭河安澜。”省委副书记、省长赵正永强调:“把治理渭河当作大事,进行全线、系统治理,修堤、治河、滩岸综合开发利用,让渭河水患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渭河水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分析了渭河水文化的功能价值,探讨了渭河水文化建设规划实践问题。指出渭河水文化具有整合功能、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传承功能。渭河水文化建设规划要紧扣渭河水文化主题,总体布局按“一主一副一长廊”、“四带、五区、多点元”进行,打造以人为本,彰显亲水性,以水为线的美好水利景区。  相似文献   

7.
潼关作为陕西的东大门、渭南的窗口,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起点.建好陕西东大门既是省市的要求,也是16万潼关人民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8.
2011年,渭河综合整治大会战拉开帷幕,388公里的渭河两岸,摆下100多处建设现场,数万建设者战酷暑、斗严寒,昼夜奋战.渭河治理工程战线之长,规模之大,投资之多,前所未有. “把渭河治理当成大事,进行全线、系统治理,修堤、治河、滩岸综合开发利用,让渭河水患彻底根治.”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渭河综合整治提出的目标.在渭河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污染治理、调水拦沙等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  相似文献   

9.
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自西向东经甘肃省的渭源、陇西、武山、甘谷、天水等地后于宝鸡凤阁岭流入陕西省,横贯关中平原,经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市后于潼关注入黄河.随着渭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量持续增加,国民经济用水的大量增加,已严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河道水量减少,甚至局部河段断流,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地下水超采、水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开发治理中还存在重开源、轻节流和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导致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供需失衡.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1,(24):20-20
从陕西省政府获悉,为加大保护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力度,陕西省将在2012年至2014年间投资80亿元用于渭河治污,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渭河水质基本变清。  相似文献   

11.
白晶 《西部大开发》2007,(12):74-75
曾经的渭河,不仅孕育了八百里秦川的盎然生机,也孕育了华夏文明。然而现在的渭河,上游水源干涸,中游水体污染,下游泥沙淤积。为了让渭河重归"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丽和宁静,让她依旧游弋和冲撞在黄土高原与巍巍秦岭之间,还人们一个健康美丽的渭河,陕西省将"打造一条绿色健康的渭河生态长廊"。这将是一个改变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思路和创举,也将彻底改善数年来陕西的脆弱生态,为关中经济圈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作为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当家人的蒋建军,从事水利行业已逾26年。从打造渭河生态长廊的提出,到渭河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将通过对他的采访,为读者解读蒋建军的生态渭河。  相似文献   

12.
陈钢 《当代陕西》2004,(7):48-49
2003年渭河洪灾,使人们对渭河防洪一时众说纷纭,以前本刊已有介绍。本期我们选编耿乃立对这个问题的一家之言。《当代陕西》的观点是,要把渭河的事情办好,最终要靠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当渭河横越时空,流入2015年6月时,一条人水和谐、安澜生态的绿色新地标在三秦大地重彩登场. 在渭河综合整治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之际,《当代陕西》走访了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通过详细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陕西“治渭人”五年来科学求实、攻坚克难、扎实苦干的综合整治,这条孕育了千年华夏文明的陕西人民母亲河,从此终结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小水大灾成为常态”的历史“魔咒”,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相似文献   

14.
渭河水资源是关乎陕西关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如何尽快恢复其美丽容颜?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局长蒋建军认为:“维护渭河健康生命,是治理渭河工作的重要目标与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渭河水资源是关乎陕西关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如何尽快恢复其美丽容颜?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局长蒋建军认为: "维护渭河健康生命,是治理渭河工作的重要目标与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艾荔丰 《魅力中国》2011,(8):262-262
人们常说渭河是关中平原的母亲河,这话着实不错。她更是咸阳这座城市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渭河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咸阳人,而且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城市文明。无论是先秦的山水俱阳,还是秦代的渭水贯都;无论是汉唐的渭河三桥,亦或是明清的咸阳古渡,渭河始终与咸阳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2010,(1):100-101
1980年以前,渭河水质尚好,受污染较小。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人口迅速膨胀,渭河污染急速加剧。上世纪90年代之后,渭河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被老百姓称为“关中下水道”。  相似文献   

18.
渭河是陕西境内为关中经济带提供水资源的唯一一条河流,其生态问题值得关注。沿渭河建设一条陕西省内最长的生态走廊一经提出,引来专家们的热议,有质疑,亦有支持。本文采访了陕西省科技厅原厅长孙海鹰,让我们听听他是怎么看待建设渭河生态长廊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近日出台的《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年-2012年)》,国家和陕西将投资133亿元治理渭河,到2012年基本解决渭河黑臭问题,显著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使渭河沿线成为三秦大地的绿色长廊。  相似文献   

20.
资讯     
我省渭河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开工建设,将根除渭河下游倒灌和南山支流的水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