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最大主体,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业,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不到20%,日本不到30%。工业生产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吸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我国工业的化学吸氧量约占总量的40%,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85%。近些年来,国家把工业节能减排作为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PM2.5指数的上升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基于OECD和WTO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比较中国与欧盟主要成员国各行业生产和最终产品出口引致的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及其完全排放强度,并对出口排放量的变化进行SDA分解,分析表明:1995—2009年,中国生产和最终产品出口引致的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分别增长了约88%和97%,而欧盟主要成员国除丹麦外均实现了负增长,中国各行业的PM2.5来源气体完全排放强度也远远高于欧盟主要成员国;中国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口的增长,投入产出结构变化也一定程度导致排放量增加,而排放强度的降低则减少了排放量;欧盟主要成员国虽然出口也有不同幅度增长,但由于投入产出结构的优化以及排放强度的降低,其排放量实现了负增长。应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以有效减少PM2.5来源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3.
建材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建材行业是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大户,其能源消耗约占全国工业能耗的10%、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CO2排放量约占全国CO2排放总量的15%~20%。我国建材行业在能源消耗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例如,我国新型干法水  相似文献   

4.
以2004-2013年中国境内31个省市区为样本,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投资总量增长及结构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SO2)排放的影响,以研究投资增长是否加重了中国的排污负担。研究发现,工业SO2排放存在省际空间溢出效应并在部分地区形成了"高-高"聚集区域。从总量角度看,工业SO2排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从结构角度看,地方投资对工业SO2排放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国有投资和非国有投资虽然表面上对工业SO2排放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对于特定的高排放行业,非国有投资依然是造成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对工业SO2排放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并与细分行业分布情况无关;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工业SO2排放的主因,增加更新改造投资不会对排放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制造业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2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但我国工业发展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工业能耗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重点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工业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传统增长模式严重制约着工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全国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狠抓节能降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91吨标准煤,累计下降26%;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度降低,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速度,支撑了工业年均14.9%的增长;与此同时,工业领域实现COD排放总量削减21.63%,二氧化硫总量削减14.0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36.7%,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超过15亿吨,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总量二十分之一。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6614亿元.约拉动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现价总产值约占全国总量二十分之一。2004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现价总产值占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的52%,位居广东、江苏、上海、天津之后。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近一成.占工业总量三分之一。2004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77.66亿元.同比增长17.7%。电子信息产业支柱地位显著.增加值占高新技术产业的三分之二。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超过高技术制造业。中关村科技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市六分之一强。产业环境不断改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闽西是福建省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尤以石灰石、煤炭占居首位,为龙岩地区水泥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我省第一家水泥厂──龙岩实验水泥厂(龙门水泥厂)1952年诞生以后,我区水泥工业逐步发展,八十年代以年均20.5%的速度递增,进入九十年代,水泥企业迅猛发展,由1988年的47家增至现在的192家,水泥产量由1988年的94.73万吨增到1995年的494.2万吨,成为我省第二大水泥生产基地。如今,水泥工业已成为闽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工业,使老区人民走出了一条“办建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水泥…  相似文献   

9.
一、铜川市水泥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优势 铜川不仅有"渭北黑腰带"的美誉,还以"水泥城"的新貌展露丰姿.水泥工业作为铜川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现有水泥生产企业23户.2002年生产水泥409万吨,占全省水泥总量的32%,其中13户市辖区内水泥企业全年上缴税金9258万元,实现利润5160万元.  相似文献   

10.
食品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其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以上.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为我国食品工业高速增长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食品行业市场巨大的潜力逐步发掘,食品安全也成为食品工业能否高速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11.
轻工行业清洁生产推行的现状 轻工全行业将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一是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并对陶瓷、日用玻璃、造纸、发酵等耗能、耗水、污染较多的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有效地降低了综合消耗,造纸、发酵、酿酒等行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龙头骨干企业水耗、能耗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节能减排任务仍旧繁重,单位产值和单位产品水耗、能耗、主要设备能耗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50%,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8%,能源消费量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75%.轻工行业重点节能减排行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最大主体.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业,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不到20%.日本不到30%.工业生产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吸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我国工业的化学吸氧量约占总量的40%,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85%.近些年来.国家把工业节能减排作为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目前.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量和吨铝的综合电耗水平世界领先.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从上海市"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获悉,上海作为全国首批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省市之一,该项目试点已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上海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4年,基本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框架;到"十二五"末,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22.07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3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34,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53%。  相似文献   

14.
周文 《企业家天地》2005,(12):32-33
湖南韶峰水泥集团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湘乡水泥厂,是新中国第一家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高标号水泥生产骨干企业,公司现有总资产15.722亿元,净资产6.5亿元,1996年7月1日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现有一条日产水泥熟料2000吨的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和四条大型湿法回转窑生产线,年产高强度等级水泥能力202万吨。公司为湖南省建材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我国重要的高标号水泥生产基地之一,曾为即将过去的“十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的全国九大水泥集团之一。并跻身全国九大水泥集团和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总量的增长将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将对城镇化产生双重影响,第二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将不断加强。面对"十二五"的到来以及黑龙江省率先实施城镇化的历史机遇,七台河地区作为黑龙江东部的工业重镇,实现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速度是历史也是现实的必然。结合七台河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现状,深入分析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规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带动七台河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生产力布局调整、促进周边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势在必行2010年10月中旬落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使"十二五"规划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规划建议发布后,未来5年我国经济发展思路渐趋明朗。可以预期,"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增长调控目标或在7%~7.5%之间,政府将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高,并将推动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多项政策措施出台。经济结构调整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而产业结构调整则将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一)总体形势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下继续保持规模化发展态势,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初步统计显示,2011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等计入能源统计的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约3100万吨标准煤,加上水电后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为2.53亿吨,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3%;计人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2.9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4%.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国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92吨标准煤,年均下降5.85%、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14.9%的工业增长,为确保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促进工业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是推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别下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制造业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220余种工业产品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但我国工业发展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工业能耗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0%,重点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工业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的传统增长模式严重制约着工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广东工业增长的弹性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作为全国工业大省,其工业的增长关系到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能否实现.尽管广东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绝对量可能增大,但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如果相对慢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那么整体的工业增加值率会下降.运用双对数模型以及自回归模型修正研究,可以测算出广东工业增加值率对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率对工业总产值以及工业增加值对工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并显示广东工业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率存在反向变化的关系.研究还发现广东工业的增长偏离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