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大中城市转移,外出打工日益增多。外出打工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劳务经济,它极大的拉动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拉动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拉动国民财富的动态平衡,同时,更重要是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民自身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1)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2)是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面积的相对减少使得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剩余。目前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打工,在此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也是保障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因此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国情特点,阐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协调两者矛盾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得忠 《经济问题》2007,336(8):73-7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渠道较少、外出就业以短期输出为主、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缺乏、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制约等问题.这与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量过大、城市就业压力增大、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减弱、农民自身素质低下等有关.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以系统化的理念、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市场化的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与组织,统筹规划,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壮大劳动力大容量转移的载体,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  相似文献   

4.
钱炳根 《经贸实践》2004,(11):56-57
在我国传统的农村人口中,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劳动。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即农村转移劳动力,可分为农村内部转移和农村外部转移两种形式。农村内部转移在产业分布上是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在地域分布上是由乡村向所在集镇转移,基本特征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农村外部转移有两种形式:一是农村劳动力直接迁移至城镇,即由农村居民(以下简称农民)变城市居民;二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创业,虽然既离土又离乡,但农民的身份没有变。  相似文献   

5.
赵红英 《经济师》2006,(9):246-247,250
本课题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14个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劳动力转移与农民素质的相关关系,明确了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峻  张华 《经济论坛》2006,(23):24-27
成功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摆脱贫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其特殊性。2006年5月,我们对湘西自治州的7县1市,1000个农村住户,8个行政村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点,对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一、湘西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特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边区,现辖7县1市。2005年全州总人口268.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1.07万人,…  相似文献   

7.
针对贵州省农村居民外出工资性收入正逐步成为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目前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的这一现象,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对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工资性现金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工资性现金收入对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高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明显;可以预测随着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工资性现金收入的不断增加,当其达到1 400元/人时,其对大专及大专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将大于对中专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为此,要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得提高家庭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影响、合理引导农村居民家庭将外出打工收入用于对家庭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家庭外出从业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对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受教育程度的投资等政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溶 《经济论坛》2005,(6):108-10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劳动力转移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28%。我国外出劳动力的年人均收入为2900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约高出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已引起了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党政领导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甘于仅有的农业生产领域或乡镇集体经济的生产方式,纷纷向大中城市、沿海地区转移,逐渐形成一支农民劳务大军。一、吉林省农民劳务发展的特点及成因分析据1995年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全省1600个农民家庭进行跟踪调查发现:1、全省有占劳动力总数6.50%的42万大军在外打工,比去年增加4万人,增长10.8%。2、外出劳动力在外时间以中长期为主。经调查汇总,1995年劳动力外出时间在1-3  相似文献   

10.
赵玉 《经济论坛》2004,(14):101-102
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说是“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农村劳动力不能合理、有序、规模化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则农民难以增收致富,农业结构难以调整升级,县域经济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例如,2002年威县农民年人均外出务工收入4800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10.1%,仅此一项农民可每年带回资金1亿元。在增长了见识、掌握了技术后,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创办企业,成为威县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已逐步成为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内蒙古武川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作用和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很大比例的国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以和县为例,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困境,进而提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为农民增收和实现中国城镇化建设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逐年增长。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代替,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这种大规模的转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给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安全增加了许多难度,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核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对于交通闭塞、土地瘠薄、经济基础薄弱的边远贫困的榆树市光明乡更是严峻课题。光明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2000年开始,立足本乡实际,以劳务输出为主攻方向,引导和组织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离土离乡外出打工,实行流动择业、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带头兴业,并鼓励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找到了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的成功之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力增强。 光明乡发展劳务经济,使农村经济和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务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增长因素;三是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用土地的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流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收入,但也给城市管理及计划生育带来了问题,由此产生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也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受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多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被迫"回家",给劳动力就近转移带来转机.  相似文献   

17.
走出山门--对南华县劳务输出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农村出现劳动力富余是历史的必然。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农民就业不充分,劳动生产率低,是影响农民收入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如何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环境,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三农”问题中理论和现实急需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南华县以打破地域界限,走出山门,跨出国界,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的转移就业,探索了一条发展“打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子。对此我们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要更好地转移农民就业,也就是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这又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状况,找出一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进城打工”潮流,到90年代已经替代乡镇企业成为农民职业流动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在21世纪初的几个年头里,“农民工进城”的趋势变得更加显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轻了农村就业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进一步增大了城市就业压力、农民工所处社会地位低下、生存状况恶劣、缺乏社会福利、保险和医疗保障以及因此产生的城市治安恶化、犯罪率上升等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产业转移、区域转移和身份转换三种形式,文中所用的转移主要指前两种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能有效地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本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我省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回流,对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挑战,从长期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促进我省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回流工作,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