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经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为充分发挥社会奖励的积极作用,面向国内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所颁发的年度荣誉奖,是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而设立的唯一奖项,在中国产学研界具有很高的声誉。自2009年以来,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选工作受到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新闻媒体等产学研政资介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对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产生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产学研与金融的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我国金融创新的战略决策,提升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首都世界城市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2010年12月22日上午,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北京)高峰论坛第四分论坛“产学研合作与金融创新”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已由各地自发性的探索上升至具有国家理性的战略高度;合作向深层次、紧密性、实体化方向发展,呈现出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随后,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  相似文献   

4.
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众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涌现出一大批由产学研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的突出创新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产业技术进步,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办法》,经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决定授予清华大学、中国普天信息产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众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涌现出一大批由产学研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的突出创新成果,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审委员会认真评审,决定对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沙漠硅砂资源化利用重大攻关技术等77项成果授予"2011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相似文献   

6.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旨在表彰在我国政产学研用结合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相关细则,我会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负责该奖项的组织评审工作。该奖项是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按照《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认定与指导办法》,组织专家组对2011年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申报单位进行了认真评审,同意为辽宁省抚顺市、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7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授牌。  相似文献   

8.
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问题在我们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中长期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既是实现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完成中长期科技规划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我国经济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产学研合作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多种创新主体协同创新。互动共赢的新局面;进一步以开放战略支持创新战略;强化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努力加大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火花竞相进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创新人才争相聚集的环境和氛围;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是以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从1998年以来,我国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以中国科学院为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交互作用下,世界经济竞争、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创新战。站在竞争第一线的是企业,决定竞争胜负的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是从整体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产业》2021,(2):F0002-F0002,I0001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必然选择。“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强调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强化科技创新力量上升为国家战略指引方向。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做时代的先行者,没有捷径,但有新途,要坚持科技创新、科技自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及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是知识创新的主体,知识产出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现知识创新向技术创新的有效流转,将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区域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核心和支撑作用,已成为当前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这是十八届三种全会《决定》对如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全新指引。  相似文献   

15.
9月27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京举办"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座谈会"。会议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主持,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干勇院士就联盟的健康发展、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发表讲话。科技部创新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徐建国就科技部进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和国家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政策与举措作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2007年成立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和产学研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按照章程的宗旨和任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为企业创新、区域创新和国家创新做好服务,搭建了一个跨部委、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政金介、商贸用互动合作的资源整合型高层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得到了李克强、张德江、张高丽、刘延东等党和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好一个跨部委、跨地区的协同创新服务平台,200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徐志坚任会长。促进会成立以来,在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文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支持指导下,为推动我国产学研合作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全世界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无不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合作;世界500强企业无不与大学、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这种互动创新不仅是今天的必要,更是决定未来成败的关键。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创新能力,必须通过整个产学研体系充分的合作而得以提升。产学研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成优势,是科研、教育、生产领域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产学研合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出发,回顾了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构建“虚拟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当前,中国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创新黄金期。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打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产业及市场之间的壁垒,架起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的沟通桥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充裕的资金和优良的产业环境则是创新的保障。第八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安排了一系列互动专场,互动嘉宾从企业、人才、资金、产业环境等多方面,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经验畅谈了关于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问题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