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特别是全球化新趋势,我认为必须认真研究,进入21世纪国企改革发展的战略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国企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认识。正确认识国企改革发展的长期性目前,人们对国企改革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加上”三年脱困”,国企改革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了;还一部分同志对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看得过重,对搞好国企缺乏信心,有的甚至认为只有私有化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持上  相似文献   

2.
都说改革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但当改革步入深水区后 ,又该怎么办?当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终于浮出水面 ,国企改革能否平安涉水而过 ,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尖锐 :它不仅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 ,也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鼓励竞争还是保护落后?国有经济战线过长 ,低层次重复现象严重 ,被认为是国企的主要问题。因此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被认为是当前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但是现在所采取的却是一种简单的“画地为牢”的做法 :把利润丰厚的产业 ,划为国企的自留地 ;风险大的 ,则放手让私营经济去搏杀。姑且不论此举是否有失公…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是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学术界和国家有关当局认为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明晰产权。但笔者认为不剥离国企政策性负担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企改革问题。国企改革的思路应是剥离政策性负担,硬化企业预算约束,理顺价格体系,完善外部治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在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并产生不少新问题。经济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而国企改革又是经济改革的重点。国企是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焦点,更是难点。在改革开放逐步进入深水区的情形之下,国企改革更需要战略眼光、阶段设计和细节推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提出存量国企的概念、分析存量国企弊端和仍然存在的问题,重新设计未来国企改革的新范式——渐进式全面私有化改革,并对今后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几点建议,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应落到全面私有化的路径上去,最大限度的发挥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年,朗咸平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引发诸多争议。由此,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也形成了两种决然不同的观点。本人认为部分国有企业的“国退民进”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必然的选择,但理想化的方案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并不一定导致理想的结局。姑且不论各种国企改革方案背后所隐藏的集团利益,现有的国企改革方案显然没有考虑中国当前社会主流思想以及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一点在我国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国企改革巳进入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国企改革目标的攻坚阶段,对国企进行清晰和单一化,以追求效率,创造财富,是西部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国企产权改革无疑是这些年最热门话题之一,然而多年来尽管由于国企革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白热化,但人听到的却大都是赞扬声。去年由我国港一个教授引发的“产权改革大争”把国企改革是否已走向权贵私有化问题摆到了桌面上。围绕这个问题,经学家站队列阵,开始论战。“倒郎派”多参与了20年来国企改革的政策研,也就是俗称的“主流经济学家”。他的主要论点是:国企改革的成效不容杀,产权改革方向不会变更。而站在郎平一边,痛斥国企改制是堕落向权贵有化深渊的,多为“非主流学者”。值注意的是,通常代表民意指向的网络论,几乎都一边倒地支持郎咸…  相似文献   

9.
“政企分开”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契入点、重点,也是久攻不下的难点。如何在新形势下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呢?我认为对国企进行分类改革,即把需要政企分开的企业和不需要政企分开的企业分列开来,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模式是最佳策略选择。 关于“政企分开”的问题 国企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改变企业的行政属性,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是政府的行政附属物,政府对企业管得太严。统得太死,企业既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也没有相应的法人财产权,这不仅影响了真正…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改革,在经济新常态和“新东北现象”的背景下,具有新的重要意义. 有观点认为“新东北现象”的原因仍是有国企存在或其比重过高.这是错误的,也缺乏根据.事实上,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企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民企产值早已超过“半壁江山”.但并不是说国企改革大功告成,现有国企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不少国企没有服务于全民利益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功能定位.第二,国企实行互相矛盾的管理模式:企业高管都套用行政级别,薪酬待遇却按职业经理人标准与国际接轨.第三,国资委没有充分履行应尽的委托责任,国有资本最终所有者的权益没有充分享有.第四,部分企业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第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偿债风险过大.  相似文献   

11.
杨承训 《南方经济》2005,(11):31-34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一文主张国企尽快私有化,认为其原因在于市场竞争的要求和选择,设计了一个兼顾四方利益的“均衡模型”。但其模型并非均衡,强调的重点是突出收购者的利益,政府出售国企不必“纠缠”价格,实际上等于贱价出卖或一送了之,形成四种不均衡。大量的实际材料证明,MBO已经出现了不少严重问题。如果取消了国企的主导地位,实现私有化,那就一定是灾难性的“非均衡模型”。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应当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家为改善国企经营管理服务,而不能去充当私有化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陶友之 《上海改革》2003,(11):44-47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相辅相成。新的国有资产监管“条例”是对国企20多年来改革实践的总结,为推进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需在国企深化改革中继续作新的探索,当前最突出的是关于地方政府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归谁所有和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能否解决所有者缺位的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苑二刚 《上海国资》2005,(12):34-35
股改是解决国企改革疲劳症的良方,但绝非万能良药 “虽然相对从前,国企改革的步伐有所放慢,但实际上国 企改革并没有到走进死胡同的地步,目前的国企改革 仍然存在许多有利因素,也有许多外力可以借助,股权改革就是 一个很好的契机。”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博士对 《上海国资》表示。  相似文献   

14.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每个阶段的改革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总之,直到今天尽管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国企改革并没有真正、完全到位。  相似文献   

15.
高梁 《开放导报》2005,(5):67-69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服务,而不是不顾经济结构的单向私有化.用MBO方式搞私有化改革将导致产权关系的长期和全面混乱,会颠覆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前一段流行理论的误区,正是理论家的堕落。国有企业的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但绝不允许侵吞公产的“产权改革”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混合经济所有制”的要求,全国各地再度呈现国企“改革热”.通过国企改革强化中国经济活力,释放主动性增长动力当然是好事,但且慢,我们的问题是——红利去哪儿?会不会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国有资产流失?会不会再度变成贱卖国资的盛宴?笔者认为,必须汲取上一轮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必须在改革设计之初就对国有资产股权出售的收益做出制度性安排,核心是如何为中国全体老百姓带来应有的福利.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中共中央宣布在今秋要召开十五届四中全会,将就国企改革作出重大决定。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到底什么是“重大决定”?国企当前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态势之下?当前国企改革的症结何在国企改革,人们都说到了核心阶段、攻关阶段、攻坚阶段,至少国企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成效。因为整个国企从改革开放以来,亏损面在扩大,家政增多,国企的不景气已经给中国的经济改革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它所带来的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下降、税收不能到位、财政补贴、失业率的惊人上升,都已给整个的中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牵制了中国改革的步伐。我认…  相似文献   

18.
国企改革方向要不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魁 《发展》2004,(11):3-3
最近,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对国有资产流失与经济发展、产权改革、国有企业的归属、国资贱卖、国企改革是否有阴暗面等问题进行了大讨论.有人认为走过20年历程的国企改革是不做研究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造成了很大祸患,所以应该停止国企的产权改革.中国是否应该停止国企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不可能由全民来经营,解决好国企经营者的委托问题(即如何选择)尤为重要。以往国企选择经营者大多缺乏硬约束,出现了不少弊端。在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国企选择经营者应有何新思路,“企业改革”栏目中的《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经营者》一文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来,随着朗咸平和顾雏军关于国企产权改革争论日趋激烈,国企产权改革到底该走向何方引起大家关注。10月10日至14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于友民率全国人大财经委国有资产法起草组赴陕调研,足见国企改革中的新问题已经摆上桌面,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