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TO农产品贸易争端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WTO受理的贸易争端中,农产品贸易争端占了很大比重,影响农产品贸易争端发生的因素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农产品贸易争端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取出了起诉方因子、被诉方因子和竞争力因子三个主因子。笔者认为,经济水平高、第一产业比重低的成员以及在争端产品上竞争力较强的成员是主要的争端当事方。  相似文献   

2.
3.
以林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对林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得出林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林业上市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业绩呈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两职状态和董事会独立性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认为,林业上市公司应引进国外资本,扩大公司规模、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科学选用独立董事,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粮食种植面积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粮食种植面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政策、经济、投入、环境和发展这5个角度,给出了影响粮食种植面积的33个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其中部分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人力、物力投入和价格因素对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最大。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优化种植面积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四川省南充市粮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2002—2017年的8个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研究得到两个主要公共因子,从而找到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农业人员、农村用电量、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不可控的随机因子,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验证了因子分析的合理性,最后给出提高四川省南充市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疆棉花物流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产业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滞后的棉花物流发展已成为制约棉花产业增效的瓶颈。本文就新疆棉花物流发展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SPSS对棉花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测算出各个因素在棉花物流发展中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发展新疆棉花物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建武  张蔼容  李楠 《南方农村》2020,36(2):4-10,22
农民收入增长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广东农民增收处于瓶颈状态,找到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2-2017年广东省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影响广东农民增收的三个公共因子,并构建VAR模型对三个因子如何影响农民收入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农业发展内部因子长期内对广东农民收入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但影响力逐渐减弱,农业发展外部因子短期内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农业发展科技因子短期内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但这种正向效应会不断减弱。本文建议,为促进广东农民增收,应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积极引进人才,并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以适应农业科技变革。  相似文献   

8.
从核心生产能力、生产性服务能力和政策环境影响能力的视角,构建了山东省林业产业集群成长能力指标体系,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林业产业集群成长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业集群成长的影响按其重要性依次为:企业发展能力、生产性服务、政策法律、企业间关联性、集群发展软环境、集群发展硬环境、专业市场建设等。在现有4个集群中,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的成长能力最强,种苗花卉产业集群次之。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劳动力不同质的转移,大量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素质化等现象,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的畸形转移与结构性缺失,使得农村发展过渡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文章基于22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受人力资本、家庭、收入、就业因素的影响。其中,(1)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的贡献率是最大的,留守农户拥有技能、接受培训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结构;(2)家庭因素,家庭年纯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土地经营情况对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影响较大,(3)收入因素,本人月收入的影响权重较大;(4)就业因素,就业因素的影响力度较小,农户从事的行业以及就业地点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针对模型结果,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重心理论、泰尔系数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的整体演化、地区差异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绝对差异增速放缓,相对差异逐年缩小,入境旅游更易受到特殊事件的影响;旅游经济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西部内差异和东部内差异分别是造成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国内和入境旅游差异的主要原因;国内旅游呈现南部优于北部,东西部优于中部的局面,入境旅游则表现为东部主导地位无法撼动,中西部均出现阶梯式差距;经济基础、交通可达性和旅游资源禀赋是长江经济带国内旅游最重要的影响因子,交通可达性、接待设施水平和经济基础深刻影响着入境旅游。  相似文献   

12.
江西森林旅游开发的RM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MP分析方法,对江西森林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产品创新开发3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江西省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理念、格局和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3.
万绿湖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绿湖生态旅游区景色优美,水质良好,是吸引力较强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环境极易遭到破坏的生态脆弱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带来高就业率,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协调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生态型旅游目的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上级政府、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型目的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与旅游业彼此构成耦合发展的交互体,其发展普遍存在着一种时空差异。利用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分析了辽宁省14个城市2001-2012年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及其演变,并从辽中地区、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分区角度对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解。从时间角度,辽宁旅游经济差异逐渐减小,国际、国内旅游分异明显;从空间角度,辽宁省区域内较区域间差异显著,市际旅游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三方面对辽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发展森林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WOT分析法对辽宁省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辽宁省具有区位、交通、资源优势,但也有季节性差异大、资金投入缺乏、森林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劣势,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提出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多渠道筹措资金、资源培育和环保教育相结合、鼓励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等辽宁省发展森林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SWOT分析法在区域旅游发展研究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一些研究中有着自身的优势。乳山位于山东省东南端,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采用SWOT分析法,对乳山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1年我国13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与其所在省份经济指标的相关分析、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引领效应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差分析得出结论。(1)开发区引领效应指开发区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2)国家级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引领效应;(3)国家级开发区引领效应的综合得分近似服从正态分布;(4)东部开发区引领效应最强,其次为中部,再次为西部,然而其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人口统计的视角定量研究了武汉市居民乡村旅游消费行为。研究表明武汉市居民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有欣赏自然景观、呼吸新鲜空气和放松身心,对乡村旅游因子而言,武汉市居民更看重食品安全、特色景观和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9.
森林旅游负外部性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在探讨了森林旅游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对森林旅游经营者在经营中和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负外部性进行了分析。为解决森林旅游负外部性问题,除了政府改善控制外,还可以采用对经营者征税费和改革游客的收费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旅游业与能源消费息息相关。随着区域旅游业的日益繁荣,能源消费总量呈日渐上升趋势。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并分析了2005~2012年张家界市旅游业典型统计指标与能源消费的关联度,并且比较分析了各关联度之间的大小,结论是:区域旅游业中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旅游创汇收入、接待境外游客对能源消费具有一致、较高的解释程度。最后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提出了降低张家界市旅游业能源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