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草业和畜牧业基地,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松嫩平原草原退化现象日趋严重,制约了该区的草业和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到破坏.本文分析了松嫩平原草原退化的原因,整理分析了退化草原的生态恢复方法,为松嫩平原草原保护和恢复提供... 相似文献
2.
由于特殊自然气候因素和人为破坏的影响,玛沁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已成为困扰玛沁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因素。本文就玛沁县生态退化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归纳阐释土地退化平衡(LDN)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意蕴,回答LDN导向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逻辑推理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LDN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和明确的响应层次,并遵循“同类平衡(Like for Like)”与“一票否决(One out-All out)”原则。(2)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的空间载体、生态本底、安全保障、服务双碳目标等功能得到拓展,客观上要求生态保护修复协调好尺度与格局、要素与系统、食物与生态、减排与增汇之间的关系。(3)LDN对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意蕴包括多尺度嵌套的动态平衡、多目标权衡的系统治理、多手段协同的实现路径。(4)基于LDN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策略包括:构建“功能—尺度”与“要素—系统”相耦合的LDN目标函数,引导生态保护修复目标量化;制定螺旋递进式“分区管控—分级治理—分类施策”的管理策略,促进自然与行政区划在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建立“干预管制—激励竞争—强制倒逼—差别治理”协同的保障机制,协调“自然—社会—政府—市场”等多部门关系。研究结论:LDN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中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能... 相似文献
4.
5.
6.
研究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多功能对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疆三地州24个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功能评价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南疆三地州县域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县域之间差距较大,分功能协调发展有待加强;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多功能空间分布呈现“单峰型”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结构,分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农业多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主要以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其中自然资源条件和地区非农化发展水平是其主导因素。因此,坚持功能拓展、互联互通、科技赋能和因地制宜对于促进农业多功能深化发展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进展及其中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论述"土地退化中性"的概念内涵、理论框架、实践探索与潜在风险,为中国生态文明框架下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和美丽国土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围绕平衡机制构建,基于土地数量与质量"无净损失"这一具体目标,多措并举阻碍、减少与修复自然环境恶化,继而实现保障粮食安全、协调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发展的目标;(2)来自国外的经验证明,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在实践中仍存在评价指标及参数选择标准化、土地规划与中性目标的有效衔接、政策法规与部门职能界限模糊、各类要素供给滞后、多方主体间利益协调等问题;(3)土地退化中性研究的国际经验,对于中国正在推进的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综合整治以及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创新等都有重要启示.研究结论:面对中国日趋复杂的区域性生态问题,可以借鉴土地退化中性理论和思想,统筹国土空间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优化国土空间整治修复结构布局,促进建立更加完善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制度. 相似文献
8.
矿山废弃地多为裸露岩面,需要大量的土壤用于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同时,我国农业废弃物数量巨大且逐年增多,其合理利用与管理也成为一个难题。将矿山生态恢复与农业废弃物有机结合,是寻找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新思路。本文阐述了我国矿山废弃地的治理现状、农业废弃物的特点,探讨了可用于矿山生态恢复的农业废弃物的基质类型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山地丘陵地区土壤侵蚀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壤监测;采用“3S”集成技术,建立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系统;利用RS和GP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更新,以GIS为组织手段对空间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处理,对土壤侵蚀严重及危险区进行预警;以重庆市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为例,详细介绍了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系统的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静态碱液(NaOH 溶液)吸收法来测定赣南红壤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呼吸,总结其释放规律.研究表明,农田和旱地的的 CO2释放量均为正值,但是 CO2的释放量存在着区别,同时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都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且土壤呼吸与温度的变化有相关性.通过模拟,农田和旱地土壤呼吸与土温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并且通过计算:农田和旱地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Q10)存在差异,农田和旱地对地下5cm 处土温的敏感性分别为3.66、5.56,农田的 Q10值要小于旱地. 相似文献
12.
李华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3):63-67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崇明岛特殊的地理特征、区位条件决定了崇明生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而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则为崇明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决定生态安全的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其承受的生态风险的两个维度,分析和归纳得出崇明岛的生态安全局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面临的巨大压力;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生物多样性有限;生态风险源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未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较大变化将对生态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安全主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恶化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决定了生态环境重建的必要性。生态消费具有适度性、高成本性、可持续性、全面性和精神消费第一性等特征。在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消费,让市场引导生态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西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问题。在分析西部发展生态消费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消费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国外生态修复研究的重点进展和主流共识,为把握未来生态修复研究的前沿态势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按照生态修复的"目标导向—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的框架进行梳理,现有研究在生态修复的对象及尺度、生态学及社会经济文化目标、各类型生态系统及要素的修复技术方法、成效评价维度及指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总体而言,目前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理论—实践—政策之间知识转移欠缺、生态学与社会经济学科交叉研究不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缺乏等问题。研究结论:理论—实践—政策耦合研究、生态学—社会经济学科交叉研究、气候变化—生态修复联动研究等可能是未来生态修复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经过十几年的生态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现有自然、经济、资源、环境等基础条件分析,结合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建设的新要求,综合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专家分析等综合评价,建立了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旨在对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