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自河北的副乡长贾建友和来自辽宁的村支部书记潘远臣,两位相距上千公里的乡村干部聚在了一起。乡村干部之间天然的亲近感,让两人彻夜长谈,并有了下面的文字。乡村干部的腐败问题乡:在你看来,乡镇干部廉洁吗?是不是真的很腐败?村:大部分乡镇干部腐败不了,他们没有腐败的机会和权力,好些人有时候想找人请吃顿饭也找不到。可以说乡镇干部中真正能腐败起来的在我眼里不超过五六个人。乡:书记、乡长,尤其是书记,这从当前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就能看出来。腐败一般主要是一把手的腐败,这是好象已成了规律。村:是铁定的!因为只有他…  相似文献   

2.
与一些乡镇干部交谈中发现,有的同志对调查研究理解不全面,认为自己身在最基层,整天在群众堆里转,够接触实际了,还用搞什么调查研究。但是当我问到一些比较细微的问题时,他们大都答不上来。比如我问一些乡镇干部:群众对发展民营经济到底有什么顾虑?到底有多少人有创业愿望、有投资能力?30来岁的人和50多岁的人观念上有什么异同?农民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等。问到这些问题,他们就不好回答了。  相似文献   

3.
某地罢免了一位村委会主任。事后,到这里观摩的一些县乡干部议论纷纷:有的说,这种用民主方式罢免村干部好是好,就是兴师动众,太麻烦,反正也是让他下台,不如直接免职省事 !有的感叹,村民选上来的村干部的确比较有进取心,但是只对下负责,对乡镇安排的事儿不怎么认真办…… 村民自治,确实给乡镇干部提出了不少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如果换个角度看,又不该成为问题。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体制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搞就没有出路。关键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有的仍然习惯于过去的下命令、作指示,搞行政指挥,…  相似文献   

4.
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为了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一些地方采取了一个通行的做法,即安排乡镇干部到村任职,一般是担任书记。有的人“一厢情愿”,认为这实在是“两全其美”:一方面安置分流了富余人员,另一方面加强了村级组织建设。有的地方甚至把这当作经验予以推广。但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大规模地安排行政干部到村任职的做法并不可取。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乡镇干部分流的压力,缓解了一些矛盾,但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来说,非但不是“雪中送炭”,实际上倒是“雪上加霜”。许多乡镇干部“下嫁”到村后,拉不开面子,迈不开步子,打不开局面,给农…  相似文献   

5.
常听农民说,不少乡镇干部连自身都管不住,还如何管好老百姓,带领百姓奔小康?   时下有些乡镇干部是“自身三不管干部”。一是管不了自己的嘴。他们下乡,不用嘴来宣讲政策、法规,跟百姓谈心,而是海吃海喝,因此也就出了“吃穷富裕村”的怪事儿。二是管不了自己的手。有些乡镇干部下乡连为百姓“指手画脚”都懒得动了,而为自己的利益,却手勤得很,手拿钓杆钓鱼塘里的鱼 (钓不到让农民帮着网 ),到专业户的果园里拿成袋的果实等等。可谓手动获利,不亦乐乎。三是管不住自己的脚。一些乡镇干部“多才多艺”,跳起舞来,风度超“群”…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不少新闻单位披露了一些乡镇干部违法乱纪、为政不廉的案例,这无疑对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于群关系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笔者认为,乡镇干部违法乱纪的毕竟是少数,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看到有的报刊登载的“乡干部喝酒不醉”,“昔日乡干部、今日阶下囚”之类的文章,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不少乡镇干部说:现在乡干部不受欢迎,报纸也在吹,好象乡干部除了喝酒谋私  相似文献   

7.
村务公开是当前广大农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村务公开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应付公开。一些村委会把村务公开当做一种形式,采取应付态度。有的公开去年的,不公开今年的;有的公开上半年的,不公开下半年的;有的公开栏第一期内容是村务,第二期又变成了计生宣传或科技知识等;还有的村听说上面要来人检查了,才张榜公布一下。检查人员前脚走,他们立即就给收掉。在检查组看来,这些村的村务是公开了,可具体内容是什么?广大农民群众很少知道。─—内部公开。按要求,村务公开可以采取张榜公布、有线广…  相似文献   

8.
我这个人可能有点书呆子气,谁都劝人家读书,朋友之间交往多是送书。我认为书是最好的礼,也是最好的营养品。现在缺营的人不多,缺知识的人不少,很要提倡读书。乡镇干部一天到晚忙得鞋壳里长草,读书时间确实不多,但决非没有一点时间可挤。有的乡干部说,整天和农民打道,不需要多大学问,把政策记就行了,不需要多少书本知识。有的干部说,不知道读什么书。认为和农民打交道不需要多知识是老皇历了。对现在的农民定得刮目相待。现代社会,信息道很多,有些农民见多识广。我触过一些农民,他们的知识面可广了,不管是对政策、对法律、对现代科技,都能提…  相似文献   

9.
乡镇干部长年累月奔跑在乡村之间,落实着国家的各项方针,但他们的工作、生活中的难处有谁能体会到呢?乡镇干部经常与广大农村群众打交道,为了落实一项国家政策,早出晚归。晴天自行车一骑几十公里,雨天步行也得深入下去。如遇群众对政策不理解,三番五次甚至十几次上门做工作,磨破嘴皮、喊哑嗓子,只要群众能理解,他们不叫难;如若群众不能理解,工作无法进行──有时还可能受到围攻。谩骂,他们也不叫难。只是一些坐在办公室专门挑剔乡镇干部的人,总认为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横加指责;特别是电影、电视剧中描绘的乡镇…  相似文献   

10.
实话实说     
承诺就该践诺最近笔者下村了解到,有的乡镇干部联系村确实做到了中心工作重点抓,平时工作抓重点 ,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为村里办了不少实 事,为帮助村民增收出了不少好点子。对此,群众是满意的。但是,也有村民对乡镇经常调 换联系村干部的做法很有意见。他们说,有些联系村干部在讨钱要款时,在村民面前尽挑好 话讲,对村民提出的要求件件都答应办,胸脯拍得比谁都响,可是,钱一收好,再也找不到 人了,原先承诺的如修路、建渠、架电线之类的事都抛到了脑后。转眼到了第二年,乡里对 联村…  相似文献   

11.
去年秋冬,应邀到一些乡镇去给干部讲课。我说,现在的乡镇干部要积极帮助农民向农外转移,要使更多的农民不再是农民。散会后一些乡镇干部对我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新鲜,过去我们从来没这样想过。相反,总是教育农民要安心农业生产,甚至还抑制过向往城市的思想。他们为什么会是这种思想状态,想来也不奇怪。因为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强调“农业劳动最光荣”、“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要年轻人立志在农村干一辈子”,表扬栓保,批评银环(豫剧《朝阳沟》里的两个青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但在一些乡镇干部的心目中,仍然不把…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参加督察减轻农民负担情况,接触了许多乡镇干部和农民。少数县市因减负问题,恶化了干群关系,有的甚至造成流血事件。一些地方的农民对政府收钱收粮的方式有看法,对农村“三乱”很愤恨,对个别干部粗暴的行为有意见,渴望得到政府的保护,而乡镇干部认为工作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上面要交钱,下面不愿交。他们认为关键是教育农民。对此我有许多感慨。我的观点是,只有保护农民,才能教育农民。为什么有些乡镇经济基础并不很好,农民交钱交粮却不打折扣?为什么少数经济发达地方,却出现了“上访大户”,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乡镇论坛》2010,(22):25-25
现今,农村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乡镇政府职能因此发生了转型,乡镇干部被赋予新的职责。提高科技素质,增强服务本领,已成为乡镇干部转变工作方式的基本标准。然而,一些乡镇干部虽然身在农村基层,却缺乏学科技的热情。由于不学科技、不懂科技,他们在推广农业新技术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念资料,只做一般性的宣传发动,既不实用又浪费时间;在指导农民科技致富时,他们说不清、道不明,每当农民问起与时令生产有关的农业科技知识时,总是一问三不知,让农民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14.
朱永刚 《乡镇论坛》2011,(19):12-12
从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湖北省南漳县就试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的运行机制。目前,该县已在80%以上的村推行了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从该县推行的村主职干部“一肩挑”的运行情况来看,“一肩挑”有效解决了农村工作长期解决不了的矛盾,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推行时间短等原因,也暴露出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一肩挑”带来的四大难题一是认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在调查中,有少数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型村级领导体制认识不一,有的乡镇干部认为实行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  相似文献   

15.
乡镇干部长年累月跑在乡村路上 ,与群众打交道 ,早出晚归。他们晴天骑着自行车 ,一骑就是几十公里 ,下雨天步行也得深入下去。如果遇到有的群众对政策不理解的情况 ,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 ,踏破脚板子 ,磨破嘴皮子。有时还可能受到一时想不通的群众的围攻、谩骂。然而一些坐在办公室里专门挑剔乡镇干部的人 ,却总认为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有些电影、电视剧中的乡镇干部 ,一出场就是歪戴帽子、斜瞪着眼 ,出口假、大、空。宣传报道给人的印象是 ,只要一提到减轻农民负担问题 ,马上就跟乡镇干部联系起来 ,什么“大吃大喝、蛮横收…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县乡机构改革工作中,有的地方思想认识不高,简单地将部分乡镇干部分流安置到村任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其弊大于利,理由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支持为乡镇干部说几句公道话幽谷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有时会看到一些评论乡镇干部的文章,如有的说:“乡镇干部是上午满天飞,中午端酒杯,下午早早回,晚上桌上围。”有的说:“乡镇干部是上面来了文件看一看,下到村上转一转,就大功告成睡...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分析乡镇工作每况愈下的原因时 ,往往归咎于乡镇干部的素质低下和胡作非为 ,尤其是舆论宣传 ,往往把乡镇干部说成灰头灰脸的“农民公敌”。实际上乡镇工作难做 ,乡镇干部难当 ,不少任劳任怨的乡镇干部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倒。笔者在乡镇工作了10多年 ,迫切希望能借媒体之一角 ,勾勒出一幅乡镇干部的自画像 ,呼吁全社会都能理解、支持和善待乡镇干部。乡镇干部并不都是文盲加法盲的大老粗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大、中专毕业证。比如笔者所在的湖南省益阳市龙光桥镇机关的123名干部、职工中 ,有硕士研究生1人 ,大学本科12人 ,大专2…  相似文献   

19.
所谓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是指在甲地工作的乡镇干部差不多每天都要回乙地休息,他们象中学、大学里的部分学生那样,不搞寄宿,而进行走读。学生走读,无可非议,而乡镇干部走读,倒值得商榷。乡镇干部“走读”现象,这是近几年来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开始,一些原来在县级机关工作的干部,因工作需要,被组织上安排到离机关不很远的乡镇担任领导。他们人虽下去了,但家仍在机关,所以早出晚归搞走读。后来,不仅在县级机关,而且在乡镇之间;也不光是领导干部,还是干部;不论是路近的,还  相似文献   

20.
乡村采录     
别因电话疏远了群众江俊近日,因事遇到一些乡镇办公室人员,不少同志反映乡镇电话费居高不下,且有看涨之势。究其原因,与部分乡镇干部经常在电话里布置工作不无关系。电话,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工作在基层的乡镇干部,通过电话向所管村了解突发性的情况以及下发紧急通知未尝不可。然而,笔者觉得,乡镇于部总在电话里布置工作就不恰当了,至少有以下害处:一是疏远了干群关系。乡镇干部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苦与痛,欢与乐,听不到老百姓换C窝子的话,长期下去,干群之间易产生隔阂,增加工作的难度。二是滋长了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