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发生较大变化:邮政储蓄银行由过去单纯在农村经营储蓄业务变为储蓄与贷款业务并重;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国有商业银行重返农村金融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逐步介入农村信贷市场。作为长期扎根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信社),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地位已受到挑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农信社只有不断进行信贷业务创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才有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阶梯式管理架构、互补式运营策略、差别化针对服务,进一步巩固了在"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的优势地位随着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强力推进,农村金融需求不仅在数量,而且在结构、层次上对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农信社独家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已被打破。如果仍坚持原有的业务发展模式,显然难以应对农村金融新格局带来的挑战。在金融主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需求面前,农信社只有不断创新,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快、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才能找到通往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地区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农村金融体制的推行,成为破解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的视野下,积极推行"信贷+保险"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模式,将有力化解我国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深入开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投保模式2007年7月,政府支持、中投保保证、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服务新模式诞生。在此模式下,上海农商行向市农委推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市财政2000万元担保资金的5倍  相似文献   

5.
物流运输业是一种风险较高的行业,无疑,向从事物流运输业的经营者发放贷款,金融机构可能会遇到较大的贷款风险。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在办理此类贷款时,没有因为可能的风险而简单否决对这一行业的贷款支持,而是对传统业务进行创新,独辟蹊径地开创了由农信社、保险公司、运输公司和借款人四方合作的一种全新的贷款方式,通过"信贷+保险"的业务创新为运输车辆贷款系上了"安全带"。  相似文献   

6.
农信社的金融资产主要是贷款。贷款品种的创新与质量优劣,体现着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栏目集中了几篇各地农信社有关贷款品种创新与管理的典型事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额信贷无需抵押、方便灵活、适应性强,是解决农民资金需求的有效手段近6年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创新具有海南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有效地破解了农民贷款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保险“淮安模式”的调查分析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海英 《农村经济》2006,(10):57-59
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共保”,是淮安地区独特的农业保险模式。笔者通过对淮安农业保险试点镇农户的问卷调查,以及乡镇干部的座谈,发现淮安农业保险在运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淮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实现淮安农业保险持续推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往往是一次天灾,就能使农民数年辛苦所得损失殆尽,实际上,目前中国的农业保险主要解决的还是自然风险问题。 保险是与风险相对应的概念。农民天然处于一种风险较多的状态,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除农业风险之外,社会风险和生活风险也置于农户家庭风险考量的框架内,如家庭成员疾病、病故、离异、养老等。这就是为什么2008年世界银行报告《以农业促发展》重点提出农村居民的社会安全网对于农业产业的保障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打造现代银行,实现长远发展,产品创新势在必行。要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发展、满足客户需求、优化金融服务开展产品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提管理,更好地发挥农发行支持"三农"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作用,将农发行打造成现代银行和"百年老店"。2014年末,农发行贷款余额达到2.8万亿元,是1994年末的8倍,信贷产品创新已成为农发行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剂。信贷产品创新是新形势下农发行充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保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关于农业保险农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包括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在农村生产经营和农民日常生活中 ,农业风险几乎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而农业保险正是集中了农业风险 ,承担着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的责任。因此 ,农业保险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为有生命的动植物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 ,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本文所说的农业保险是特指针对农业 (种植业、养殖业 )生产的保险业务 ,是通过农户投保在更大范围内分散生产经营风险、在受灾后及时得到损失赔偿的制度。农业保险与国家财政和民政部门的救…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农村信贷、增强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受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成本收益比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国家给予了农村金融机构各种政策优惠,但是农村信贷的效果仍然不如预期,这迫切需要引入新的市场主体来打破当前的农村信贷僵局,  相似文献   

14.
引子 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得风气之先,得潮流之顺,以她的高效率、大气魄、大胸怀,向人们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在这里,有一个群体,他们正在用大手笔为我们勾勒出全心全意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瑰丽画面。这就是广东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队伍。  相似文献   

15.
小额信贷的小组贷款与信贷机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额信贷对小组进行贷款(而非个人),所以必须要求农户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组建小组,但是在小额信贷项目的执行中很多工作人员忽视小组的作用或随意组建小组,致使项目执行发生偏差。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等角度出发,着重对小额信贷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小组贷款机制的理论内涵,这对深刻理解小额信贷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创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在信贷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特别是在经营取向上对农村企业、经济组织与农户的金融需求存在着较强的金融排斥性,使其信贷创新的能动性与适应性大打折扣,并出现了信贷产品单一、产销不对路、服务方式陈旧等问题,导致了农村信贷创新与农村多元化需求相脱节,难以适应衣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快农村信贷创新步伐,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7.
创新机制.增强组织保证。农村信用社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尚未建立,要想把职业道德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使职工真正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危机感,当务之急要创新县联社职业道德教育机制。要按照上级要求,尽快建立县级联社系统党委,理顺农村信用社的党组织关系,并由党委指定专人负责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党委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使农村信用社的职业道德教育既有渗透作用和覆盖面,又有组织和人力上的保证,从而改变过去农村信用社职业道德教育一阵风,刮去刮来不见踪,既无组织保证,又无影响作用的形式主义。 创新制度,增…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推行的农业巨灾保险模式为基础,结合广东、黑龙江等地的巨灾保险实施经验,以创新林业巨灾保险模式和提升林业风险管理效率为目标,从林业巨灾风险管理的角度对林业巨灾保险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的林业巨灾风险管理以政府财政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存在救灾财政负担较重、救灾模式单一、救灾效率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林业风险管理的需求;通过结合当地特色林产品创新林业巨灾保险险种、引入商业保险机制,选用符合地方实际的巨灾保险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可有效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变政府的风险管理职能;创新林业巨灾保险应重视事前预防、提升商业保险的参与度、适时推行指数保险。因此,浙江省林业巨灾保险宜采用财政保险体系和专业保险体系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台风、火灾等风险而言宜采用财政保险体系,对于地方特色性的林业而言宜采用专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保险+期货"能够有效规避价格风险,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有力推动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逐步实现市场定价。"保险+期货"能够有效规避价格风险,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有力推动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化。一、"保险+期货"操作曩式简介"保险+期货"模式,是指以期货品种为保险标的,在保险合同承诺的期限内,因保  相似文献   

20.
佟晔 《山西农经》2022,(3):175-177
农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大,尽管在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下,农业经营早已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但我国处于世界最大季风区,这一自然限制成为农业稳定发展的障碍。"保险+期货"模式在传统农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农业产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了农业经营个体的收入保障程度,是资本市场服务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文章分析了我国"保险+期货"的运作模式,梳理了各方参与主体所承担的责任,结合这一模式落地实施后的试点效果及结构创新,明确了农业发展新形势下"保险+期货"模式的重要作用和现阶段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