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当前农村消费品市场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农村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征(一)农村消费品市场网络逐步形成第一,农村消费品品种和档次相对较齐全,基本上能满足广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第二,农村消费品供应形成多家竞争格局。目前仍以家庭式门店为主,现代流通业态如超市、连锁分店、专卖店等新兴行业逐步延伸到农村消费品市场。农村消费品商品供需顺畅,品种互补率大大提高,已经自成体系。第三,农村消费品市场基本保持有序的经营和竞争。农村消费品市场相对于城镇来讲,农村消费群体需求商品低档次、低价格,购物货比三家,使得商家在商品价格和服务质量上展开竞争,市场相…  相似文献   

2.
马玉平 《经济师》2001,(2):149-149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它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就必须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合理引导消费。在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绝大多数产品出现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的形势下,积极发掘市场潜力,充分满足消费需求,促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努力发掘市场潜力现阶段,我国消费品市场尽管绝大多数产品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居民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基本上已得…  相似文献   

3.
一、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发育的现状 (一)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1.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巨大变化,计划管理范围不断缩小,形成了多种形式并存的市场交易格局。改革以来,我国城乡集贸市场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初步建立了中央、区域和地方性市场相互结合的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1978年,全国城乡集贸市场3.8万个,集市贸易成交额125亿元。到1991年底,全国城乡集贸市场已发展到7万多个,比1978年增长近一倍;集  相似文献   

4.
田扬群 《技术经济》2000,19(8):37-38
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 2 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消费品市场票证制度已退出历史的舞台 ,宣告了“短缺”时代的结束 ,代之而起的是买方市场格局的初步形成。在扩大内需的政策框架中 ,扩大消费需求成了“重头戏”。一年多来 ,“启动消费”、“刺激消费”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时至今日 ,消费品市场仍不见有明显的启动。一、制约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据国内贸易局对我国约 60 0种主要商品供求关系的统计 ,供求平衡的约占 74 % ,供大于求的占 2 6% ,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表明我国经济已由供给不足转向需求制约 ,其中主要受消费需求的制约。1、…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几十年的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开始形成。中国不仅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而且一些投资产品甚至基础产品也供过于求,许多行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人们普遍感受到商品供给丰富的真实存在,这不能不可谓是一个划时代的巨大变化。买方市场的形成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将对21世纪中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禹桥 《经济师》2014,(1):85-86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源大国、科技大国、重工业大国之一,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电子产品生产中具有全球性竞争优势。俄中两国具有发展双边经贸关系的强烈愿望。通过比较,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而俄罗斯属于资源密集型国家。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但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日用消费品中国市场供过于求,在俄罗斯紧缺;资源产品在中国市场紧缺,而在俄罗斯市场供过于求。这为开展中俄合作提供了机遇,也能够改善中俄两国供需缺口,使两国相对价格趋同。俄罗斯地域广阔,两国在经济互补方面存在相当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而我国的最终消费率1995年只有57.5%,2000年缓慢上升到60%,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消费水平明显偏低。从国内的数字看,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市场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启动消费政策集中出台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1998年,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只占33%,而2001年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比例上升到83%,上升了近50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尖锐了。从这点分析,虽然前一阶段启动消费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启动消费政策…  相似文献   

8.
靖学青 《经济师》1998,(9):9-11
伴随着改革开放及近2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后延续了几十年的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开始形成。到1997年底,中国不仅大部分消费品供过于求,而且一些投资本品甚至基础产品也供过于求,许多行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人们普遍感受到商品供给丰富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9.
通货紧缩是国民经济运行不可避免的伴生现象 ,一定时间内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的全面持续下降就形成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 ,产品市场长期供过于求 ,人们对未来物价走势的乐观预期等是形成通货紧缩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住宅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度比较高,又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应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结合吉林省实际,谈一下对启动吉林省住宅产业的一点看法。一、启动住宅市场的现实意义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是市场消费品中有90%左右的商品处于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状态,直接后果,一方面企业对市场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后期,我国市场供求格局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相伴而来的是:主要消费品供过于求,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内需、启动市场的政策,但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寄予厚望的农村市场,更是距离人们的期望差之甚远,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备受瞩目。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7.4%,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从消费支出比重变化情况和消费结构变动度两方面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消费品市场持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国汽车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深入研究中国汽车物流的特点,将为中国商品交易流通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以及从事汽车物流相关业务的物流企业提供先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汽车物流需求向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改革的确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从我国目前市场情况看,消费品市场暂处于基本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绝大多数商品进入“买方市场”,消费品市场长期低迷,已经连续两年出现通货紧缩取代通货膨胀。特别是自1997年10月以来,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已持续20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1998年3月以来也持续15个月负增长,这一现象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许多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国家的消费模式都具有自身的特征,在经济互动交往中一国或地区会向他国学习,但由于经济水平与生产能力的限制,本国某些商品的供给却不能满足需求,从而形成累积性需求,累积性需求是各国在发展中都存在的现象。由于累积性需求所形成的巨大市场为关联产业发展创造较好机会,所以累积性需求产业的发展轨迹不同于其它产业。累积性需求产业多是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我国的累积性需求产业主要是耐用消费品产业,而这些产业又多与高科技相关。处理好累积性需求产业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了过剩阶段,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过于求已成为文化生产的常态。当前我国文化生产的过剩是低水平的过剩,是需求约束与大量无效供给并存的过剩。根治这种低水平的过剩,需要对现行的文化产业政策做适当调整:一方面要优化供给结构,提升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推进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提升有效需求。在政策重点上以完善市场环境为主要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竞争己经进入了一个空前激烈的阶段,市场手段的使用也出现了从简单的要素竞争向比拼实力的系统竞争迈进.特别是在一线市场,中外快速消费品巨头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看中市场格局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近期刺激需求的着力点应放在投资需求上进入90年代以后,宏观经济形势一改过去供不应求的状况,需求不足、产品相对过剩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据测算,到1998年第一季度末,已有65%的商品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商品种类也由消费品转向投资品及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滑,消费品市场乍暖还寒。消费需求是三大需求中份额最大、波动最小的部分,同时也是政府最难直接调控因而最为明显反映经济自发增长态势的观察值。2000年和2001年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速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住房、旅游、教  相似文献   

19.
消费品购买力,是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在零售市场上购买生活消费品的货币总额。它反映了市场上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总量。研究市场供需平衡,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只有一个需求总额是不够的,必须了解消费品的需求构成,也就是消费品购买力的投向。所谓消费品购买力的投向,就是指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用货币向市场购买吃、穿、用、烧、住等各类生活消费品的分配比例及其内部的构成。它反映了市场上对各类商品的需求情况和各类商品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因此,它是安排市场,合理组织和分配商品货源,平衡市场供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启动消费是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大问题。我国近年来消费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商品供给方面也存在问题。住房、农村家电、轿车、信息与网络、旅游、文教等消费已经或正在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需要提高职工工资和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消费信贷 ,增加消费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