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秘的人     
他是洛杉矶房地产巨头中最神秘的一个。说他是神秘的人,是因为他与一般人的想法不大一样,他并不想出名。他非常狡猾,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甚至把一个心理学家“赶”出了某家公寓。很多人都对他发表了看法,但是当向更多的人询问与他相关的事情时,这些人的第一反应是:“他是谁啊?”1986年美国房地产界出了一则轰动  相似文献   

2.
邹容 《英才》2005,(6):75-76
“林先生,你能不能马上来一趟?我在派出所里。”捂着流血的鼻梁,美国人伯明翰通完话后挂掉手机,怒气冲冲地对一个人嚷嚷,“我要把你送进监狱!”他的私人律师林建华迅速赶到派出所, 了解事件原委。原来伯明翰在浦东区的一家会所里玩台球,跟人吵了起来,双方都是火暴脾气,—语不和,竟然动起手来,伯明翰吃了亏,被打伤了鼻梁骨,到医院缝了七针。伯明翰坚持对方打伤了自己,罪该入狱。他拉住林建华,“你一定帮我起诉他,告他伤害罪。”他根据自己在美国的经验,认为这已经构成了量刑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伟 《新前程》2007,(9):84-85
“我的衣服基本都在超市里面购买。”朱敏习惯性晃着腿笑着说。“我看不得浪费。”不光是他自己。连太太、儿子都和他一个“毛病”。别为假象迷惑,面前这个回国后想买5万元车的人,实际上把自己在美国的大部分财富带回了中国,在专业方面他甚至有些铺张,只要打动他,从他手上拿到上千万美元不在话下。甚至,朱敏一直不愿把自己称为VC,而是天使。  相似文献   

4.
美国“超人”要移头晓辉继成功替狗和猴子进行头颅移植手术后,美国一名脑部外科专家最近宣布,他打算进行全球首例头部移植手术,而斗胆做这一次试验品的竟是美国的前“超人”克里斯托夫·里夫。“超人”克里斯托夫·里夫因为多年前坠马事件,导致全身瘫痪。多年来,他日常起居一直靠其妻子照顾,就连代步也要依赖电动轮椅。不久的将来,他将通过手术,将自己的头移植到一个体能健康但刚死去的人的身体之上,成为全球第一个移植身躯的人。到那时,他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超人”了。长久以来,头颅移植手术被视为神经外科的最高境界。从理论…  相似文献   

5.
《中外企业文化》2008,(10):81-81
有个人不堪忍受自己坎坷的命运,祈求上帝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对他说:“如果你在世间找到一位对自己命运满足的人,你的厄运即可结束。”于是他走到皇宫,询问国王:“您对自己的命运满意吗?”国王说:“我日日寝食难安,担心国家,担心王位,还不如一个快乐的流浪汉!”于是他找到一个流浪汉问了同样的问题,流浪汉说:“我一天到晚食不果腹,怎么对自己的命运满意?”他接着访问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他有所领悟,不再抱怨有残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创业12年,文亨利说自己最大的成就是没有浪费每一天,“我每天都在兑现自己的承诺——天天快乐。” 每一个遇到文亨利的人.都会被他的活力感染。40岁的他仍然是个美国大男孩.在讲话时总是表情丰富,甚至手舞足蹈。从小到大,最能吸引文亨利的就是“好玩”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驼人     
1965年11月,王国胜出生在河南省长垣县孟岗乡萎园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儿时的一场大病,使他落下了终身残疾。但是,严重驼背的王国胜从来也不讳言自己生理上的缺陷,他自嘲地称自己为“驼人”。在自己事业取得成功之后,他为其企业取名为“驼人公司”,把自己的产品注册为“驼人”商标。  相似文献   

8.
真实故事     
《英才》2001,(9)
★《鲍威尔——美国第一位黑人国务卿》鲍威尔从很多意义上来说都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一个体现“美国梦想”的人,但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9.
汪仁 《企业文化》2003,(8):12-12
美国是一个崇拜企业的社会。1932年就职的美国总统柯立芝就认为“美国的事业便是企业”,他说:“一个人建造一个工厂,便是建造一座教堂……在那里工作的人,就是在那里做礼拜。  相似文献   

10.
蒋卫锁形容自己当年的西部乳业万里行是“抱着棺材走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人买他的人头。因为他站到了“另一个利益群体的对立面上”,打破了潜规则。漠视、流言、恐吓、家庭矛盾……让他身心俱疲。  相似文献   

11.
王许松 《数据》2010,(1):16-18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一个与统计结下不解之缘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半生的精力都献给统计事业了。”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经济学人分为十大类,刘世锦应该说是一名年轻的“政府经济学人”。在此次采访前,他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负责制定关于我国“十五”期间政府对产业经济的规划政策。中国经济的青苹果刘世锦对“新经济”产业问题颇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前几天,我与一个美国朋友聊天,他惊讶地对我说:真没有想到,中国有那么多讲知识经济的书呀!看来,知识经济在中国‘炒’得比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4,(Z1)
<正> 品牌策略一般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探讨。从外国来说,一般都是你的商业战略是什么?你想使你的客户怎么样看待你?你要认识到谁是你的客户?你想你的品牌在客户头脑里占什么地位? 我们看到美国“运通卡”怎么样理解自己的定位,同时他也想他的客户怎么样看待他。从以上的三点来看,“运通卡“不把自己作为一个信用卡公司,而是作为一个娱乐公司,他想让他的客户把他认为是一个服务型公司;美国“运  相似文献   

14.
美国投资界叫他“Mr.Duan”,他自称是一个“独立投资者”。除了在家办公,他在美国没有专门的办公室,他也早已习惯了不穿西装不打领带的生活。这是那个曾经叱咤中国商界的“标王”段永平吗?四年前,段永平移居美国,从经营步步高的轨道上脱身而出、令企业平稳过渡、接着又在投资与慈善领域里初试身手,这一系列尝试却让他把大多数中国“同行”抛在了后面,也在点滴重塑着中国新移民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形象。就在一退一进之间,段永平更新了自己的人生设计。  相似文献   

15.
人性化时代     
美国人的个性有时的确令人拍案称奇。最近,美国殡葬公司的生意特火,据说是因为它们开展了一项别开生面的业务:由死者生前为他们自己的葬礼进行个性化设计。这项业务使得许多追求完美的人,可以在死后“主持”自己的葬礼,从而走完一个“完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笑口常开     
找狗 有一个美国人在英国一小镇游玩时,走失了一条名贵的狗,他请当地的晚报登一则启事,悬赏一百万英镑以找回那条狗。到了傍晚,报纸没有来,这位美国人就到报馆里去,结果他发现那儿除了一个看门人外,其他一个人也没有。 “报纸要出来了吧?”他问。 “恐怕不会.先生,”看门人回答道,“全报馆的人都出去找一条走失的狗了。” 你也看见啦 有位年轻的女士养了一只鹦鹉,口齿伶俐。一天女士正在洗澡,那只鹦鹉叫道:“看见了,看见了。”女士骂道:“你再偷看,我把你头上的毛全拔光。” 不久,女士家里来了一位男士,是个光头。那只鹦…  相似文献   

17.
《大众标准化》2011,(7):29-29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6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7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6个人的意见唇,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6个幕僚们仍然不能一致认同林肯的意见,但林肯坚持“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完全赞成,但我要宣布:...  相似文献   

18.
世间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生也学不尽。 南怀瑾先生在讲解《庄子》时,强渊了“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这其实是在讲做人的道理。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他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也无法改变。一个人人迷的时候,你要劝他“回头是岸”难上加难。所以,明知道你为了他,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是为他着想了。因此,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无论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朋友,总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相似文献   

19.
每桶四美元     
《财务与会计》2008,(4):74-74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为此他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人叫了。  相似文献   

20.
公安部派遣的首任驻美缉毒联络官孔宪明介绍了他在美国的一些见闻,现摘编如下:一个警官两只手机有一次,我注意到一位接待我们访问的美国警官身上竟然带着两只手机。他告诉我,公家的电话用公家的手机打,私人的电话用自己的手机打。我问:“您总是同时带着两只手机吗?”“不,公家的手机是临时借给我用的,任务结束以后再还回去。”这位警官说:“电话账单上每个电话主被叫号码都列得清清楚楚,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如果出现在公家的电话账单上,不仅名誉要受损失,还要接受处理。”原来如此!美国人这样做,反映了一个原则,公家不占个人的便宜,个人也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