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仍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性。从国际经验来看,二元经济转换的中心问题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而我国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转移由于诸多障碍的影响其规模还相当有限。因此,如何促进农业部门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的一元经济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涛  宋德勇 《南方经济》2006,94(8):77-84
通过引入城乡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结构,吸收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本文提出一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内生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加快资本积累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参考文献表明,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了辽宁省二元经济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作用,并提出了应实现城市支持农业的战略转变,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其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及优化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内生性因素,在农业效益很难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现实、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速度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但归根到底,经济增长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要靠经济增长。根据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与名义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今年国家制定了“压经济增长、保体制改革”以及2005年“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至1000万”的宏观调控目标,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解读是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我们得知,适宜经济结构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是迅速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二元结构转换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李善峰一、发展经济学对二元结构的一般性描述二元结构理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所谓二元结构,是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概括为两大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劳动力生产的传统农业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资本生产的现代工...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薇 《西部大开发》2010,(1):35-35,42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尤其以西部地区为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矛盾,如何处理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仅关系是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东西部城市之间的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伯文 《发展》2004,(6):28-3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乎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的问题,是关乎社会安定和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更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瓶颈"和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蔡涛 《现代乡镇》2005,(6):35-41
劳动力过剩,这一直是困扰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但我国这种劳动力过分集聚在农村的状况,究竟是什么制度安排造成的呢?下面,本文拟先介绍二元经济结构及劳动力转移理论,然后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把我国从1949年以来对农村劳动力的制度安排分成两个阶段来分析,最后再对刘易斯模型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理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致富、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走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误区,形成统一的认识框架,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并在此框架下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劳动社保制度改革,以及户籍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保证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农村非农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在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能够较好地对中国农村经济增长进行模拟和解释的理论模型.整个模型将中国农村经济增长划分为传统农业阶段、非农产业发展阶段与"反哺"阶段三个时间段,并着重分析了农业剩余的出现与非农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之所以成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文章最终认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促进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协调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从制度制约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旭晖 《乡镇经济》2008,24(12):93-9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文章回顾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分析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提出在制度制约和制度创新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中公共利益需要的多样化与长期性,决定了农民房地征收与平等保护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目前城市化中农民房地征收的平等保护制度依然缺失.统筹规划,统一立法,实施平等保护的征收法律制度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1996年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曾达到1.36亿人,比1978年时的社队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1亿以上.自1997年以来,由于乡镇企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自身也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因此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下降.2000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2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7%.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佳  张宏 《乡镇经济》2009,25(4):95-98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民工潮”,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进城离乡”的流动路径发生梗阻,大量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城市企业的破产、倒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在何方?文章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FDI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中国目前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现状,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二元经济结构被进一步加强的作用机制,并且从要素流动因素、政府政策因素,以及一个三元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强化固有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要素价格进行重估、加大对传统部门的财政倾斜以及维护农民应有政治权利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二元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中国的三农问题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之谓也。这一称谓今天已经纳入了官方话语之中,被广泛使用。从近况看,三农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领导人言之凿凿把它视为重中之重,为政之首;媒体则把它作为重大题材连篇累牍地予以报道;在年初的“两会”上,三农问题甚至成了代表们最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关提案的数量在所有的提案中遥遥领先;由此也足见三农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什么是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形呢?笔者在调查中,曾听农民说“我爷爷流血,我爸爸流汗,到了我自己则是流泪”。这句话换成可被接受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