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最关键的问题是计算确认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本文分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探讨了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新旧准则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差异及纳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 《财会月刊》2006,(11):42-43
本文分析了新旧准则下企业通过资产置换取得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金额的确定方法,举例分析了新旧准则存在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纳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新旧准则下企业通过资产置换取得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金额的确定方法,举例分析了新旧准则存在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纳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之间的交易除了货币性交易外,还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其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相对复杂,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以及其他相关规定,把握好分别在以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情形下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5.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是一种不以货币为媒介、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业务。非货币性交易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减少货币性资产流出、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及交换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从中可以看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是换入资产入账价格的确定。该准则第3条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符合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涉及到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即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未同时满。足该准则第3条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人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如果涉及到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即支付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收到补价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补价并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根据上述规定,可总结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会计处理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模式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了损益。公允价值是一种估计价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必须以交换具有商业性质和公允价值可靠计量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视角下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且对于以换入资产计量时的确凿证据未做具体说明,从而为会计处理提供了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对涉及补价与不涉及补价时的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应增设资产处置损益——非货币资产差价账户,以使会计处理结果更加合理,减少盈余管理空间。  相似文献   

9.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CAS 7)的要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与计量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另一种是账面价值模式。一、公允价值模式CAS 7规定,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业务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性资产而言的。资产的本质属性是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非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资产区分的主要标志是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是固定的或可确定的,准则中具体解释了货币性资产,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而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在实际工作中,纯粹的易货贸易并不多见,如果换入与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相等,则交易双方一般采用货币性资产结清差价。涉及的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易,一般以货币性资产占整个资产交换总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适用其他相关准则。  相似文献   

1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处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对于换入资产成本中的相关税费处理做了原则性规定.未述及具体内容及相应处理。笔者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相关税费应分别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付的补价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不等的情况,如何进行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认定及后续的会计处理?本文根据“补价大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和“补价小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两种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冷琳 《财会月刊》2013,(7):36-37
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收付的补价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不等的情况,如何进行非货币资产交换的认定及后续的会计处理?本文根据补价大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和补价小于双方资产公允价值之差两种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在发生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一、新准则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主要变化 1.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发生了变化。旧准则中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新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资产,分别采用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  相似文献   

16.
傅智端 《财会月刊》2006,(12):35-36
笔者通过对新旧准则中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会计处理的分析和举例进行说明,提出几点个人看法,即新准则突出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人多项资产的,在确定各项换人资产的成本时,应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人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人资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第3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及会计处理提出了质疑,指出了准则中存在的某些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准则中的某些定义及会计处理提出了质疑,指出了准则中存在的某些局限性和不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