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价虚高,开发商当道。遭遇开发商不诚信行为的部分购房者向记者讲述了他们的经历,希望以亲身体验提醒其他购房者,“买房是大事,理性是保障。”对于这些故事,记者特别请专家进行了客观分析与支招。  相似文献   

2.
沈彬 《楼市》2006,(17)
被冠以“外行、外地、外资”的“三外”开发商经常被那些“资深”开发商所诟病,或者是因为市场过热期高价拿地,让老牌开发商望地兴叹,或者是因为市场低潮期低价抛盘,让周边开发商咬牙切齿。总而言之“,三外”开发商是不懂行业游戏规则的“冲进瓷器店的蛮牛”。但问题在于,是谁更不懂得游戏规则,是那些“老牌”开发商?还是像国美、苏宁这样的“三外”开发商?国美、苏宁上手就是从资本运作开始,因为有“商业”为依托,地产业务从一开始就是按需定销,有产业的支撑。苏宁电器第二大股东江苏苏宁电器和关联公司苏宁环球集团均投资房地产,而苏宁电…  相似文献   

3.
商品房的“卖点”一直是使购房人怦然心动、慷慨解囊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购房人付款后至开发商交房及办理房屋产权经常有一段时间差。由于购房人和开发商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及目前开发商的“道德风险”大量存在,未兑现的承诺——“卖点”没有了,购房人当然不满意,纠纷也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梁仕臣造市     
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地区,最近突然奇迹般地耸立起一座钢城,这座钢城的名字就叫唐山恒通精密薄板有限公司。在1995年初,这里尚是一片空地,一年半的时间,空地上猛然出现了一座海市蜃楼般的钢城,自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注意:在这座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钢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且听本刊记者采访后撰写的一篇关于“造市”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这座钢城的“掌门人”梁仕臣。——编者梁仕臣,一个外表憨厚而胸藏韬略的北方汉子,凡是与他初次打交道的人,都不会认定他是一名聚敛财富的专家,但近年来梁仕臣却几乎走到哪儿就能把财富带到…  相似文献   

5.
拿不到土地,得不到资金,卖不出房子,这是令许多开发商十分头疼的问题。开发商要么是死,要么是活,只有这两条路。那么,在这种形势下开发商可以有哪些“活法”呢?  相似文献   

6.
王春  齐艳秋 《中外管理》2001,(11):41-42
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媒介和组织者.是现代金融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金融市场上的“造市者”。投资银行不从事商业银行所经营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结算、汇兑等业务,而是侧重于产权关系的调整和金融资源的再配置。  相似文献   

7.
我刚刚看了一处房子,可开发商让我先交2万元“定金”,可我听朋友说该项目一期已经入住的业主正在和开发商闹纠纷,万一我不买,此“定金”很难要回,是这样吗? 律师解析: 落定后 定金还拿得回吗 若是购房者和开发商都有了成交的意向,开发商一般要求购房者先付订金。而有很多的购房者则会认为,一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政府将引导100亿元资金进入楼市。”消息一发布,便在上半年交易额已萎缩至300亿元的重庆房地产行业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这是重庆楼市的一针“兴奋剂”,让重庆的开发商在迷茫之中看到了一线曙光。也有开发商对此嗤之以鼻,认为不但不会对目前愁云惨雾的房地产市场产生利好,而且是“票房毒药”,对整体楼市价格的打击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9.
放眼2003年的长沙楼市,风云变幻、烽火连天,无时不在上演着成败输赢的老故事,众多的开发商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而“一心花苑”无疑是幸运的——自2002年10月26日项目开盘,至2003年10月底,1年时间实现销售率94%。虽然说“一心花苑”是幸运的,但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一  相似文献   

10.
山东单县的陈女士最近很受伤,交了十几万元首付认购的房子却在交房前夕被开发商卖给了别人。开发商称之所以“一房两卖”是因为她“失联”了,并扬言“有本事找律师去,看能不能拿回首付”。  相似文献   

11.
自2001年景洲大厦事件之后(业主收回停车场产权),开发商们吸取教训,重新站稳阵脚。他们的策略就是在卖房时,所有的购房合同都写上“附加条款”,将地下车库、会所、泳池之类有希望赚钱的地方都“约定”为开发商所有。更有些想像力丰富的开发商将小区所有住宅的墙面都“约定”为他们的财产,当然他们这样“约定”是为了通过发布“广告”来赚钱。20年后,当房屋老化,外墙脱落,他们不知还要不要这个“约定”?  相似文献   

12.
行业     
《房地产导刊》2003,(69):11-11
房地产业“霸王条款”最明显的问题反映在合同方面,开发商虽然用了标准文本合同,但是有些开发商私自打印好本该协商的条款。此外,还有广告方面夸大宣传所产生的问题,如房型与实际不符或推出种种优惠措施最终不能兑现;再有,房屋面积是开发商说了算等,这些部有“不平等格式条款之嫌”。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人们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抨击不绝于耳,称他们“见利忘义”、“为富不仁”,甚至是“牟取暴利的奸商”。这里既有人们对房价高位运行、购房负担沉重所导致的怨忿,也有对个别开发商口吐厥词冒犯民众引起的众怒,更有对有些开发商偷税漏税、骗贷等经济犯罪和坑蒙拐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的憎恶。房地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崛起。十多年来,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成就了一批房地产开发商,使他们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和淘金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开始在更广的领域、向着更高的目标大显身手,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势群体。这个群…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开发商体会到了与业主加强沟通、交流的意义,也有越来越多的业主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价值,不少购房人士自发聚集与开发商进行谈判,也有一些开发商自觉地组织购房人士开展活动,进行联谊,讨论楼盘开发、建设中的一些事宜。对于这样组织起来的购房人群,就出现了一个称呼:“准业主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开发商与业主间的“入住纠纷”直接原因多源于商品房的质量差、面积缩水、维修服务不到位等几个方面。尽管少数开发商提出花样翻新的“质量承诺”或“质量宣言”,也难以遏制纠纷的发生。而开发商与建设单位等单位之间的纠纷更是让房地产开发商后院着火。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房价“全线飘红”,开发商挣钱都“挣得不好意思”了,而代理行业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色”。房地产市场火爆的这几年里,代理商实质上只做了两件事:一是为开发商整合资源,帮助其实现利益最大化;二是对开发商进行专业技能的深化培训。这也意味着,当开发商需要拓展盈利空间时,才有代理商的生存空间。2007年,房地产企业的盈利甚至超过了本身的预期,代理商门前冷落车马稀。然而,2008年地产面临洗牌,加上房地产开发利润的结构性变化,这恰好给代理商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营销创新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新司法解释》)视为一把双刃剑,那么,这把剑重要保护的可能是购房者(业主),刺伤的可能是开发商。 或许还可以有其他更好的比拟。 开发商的“第二个非典”?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说,6月1日正式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开发商今年遭遇的“第二个非典”。  相似文献   

18.
在被喻为后新政时代的2006年,地产调控力度进一步深化,受其影响“,马太效应”开始考验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们的“体能”,开发商们的“家底”逐渐“水落石出”,并加速向两极分化。甚至无数开发商陷入生死存亡的迷局。  相似文献   

19.
“穷人区”、“富人区”是近期的一个热点争论话题,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任志强在一个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有“穷人区”“富人区”很正常。其他几位在场的房地产大腕对任志强的观点也很支持,认为“富人区”不可避免。可见在很多开发商眼中,穷人就应该与富人分开居住。那么假设这些开发商的观点是正确的,真将城市分割成几大“穷人区”和“富人区”,最终受益的会是哪些人?又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有趣事呢?  相似文献   

20.
《楼市》2005,(23)
“我们有做好产品的初衷,我们也愿意花代价,但产品还是差强人意”,这是围绕很多杭州开发商的困惑。专业态度、经验、人才、组织结构、制度化、程序化……这是品牌开发商实现品质控制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