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子的法律思想,后人冠似乎万古不变的定论-人治思想,在法不界无不确认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人治思想,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一种丝毫不亚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孔子所主张的“礼”变是法,而“刑”是惩罚手段,孔子主张人人遵守礼,就是主张人人(包括君主在内)遵守法,这难道不是法治思想吗?孔子主张“为政以 德”,“德主刑辅”,并不是不重视法治,而是对统治者品质素质的要求:“为政在人”的主张,并不是人治,而是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社会失序。因此,拔乱世,返之正,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便是当时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主体自我意识得到增强,一批哲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整和失序的社会,探索人类新的出路,孔子以仁为根本出发点,继承并充实周之礼,试图建立一个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的人与人关系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著名的学者,他的思想影响深远,无论是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极具指导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形成的背景、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内容,以及对我国的法治社会的构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宁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那么 ,《论语》的治国思想是什么呢 ?本文结合中师语文课本的《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浅析孔子的治国思想———主张王道 ,反对霸道。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儒家法家关于"人法"、"人治法治"范畴的理论阐释、争论及发展脉络的介绍,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设及管理实践分析"人治法治"理念对于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略论法治政府的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政府作为一种理论主张和政府模式是从近代开始的,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对政府的要求,是指政府时刻受到法律约束和支配的法制建设状态,其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是有限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统一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8.
要走向法治政府,就必须牢固树立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在当前,公务员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就必须深刻把握依法行政的本质。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必须全面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依法行政的原则包括法律优先、法律保留、职权法定、比例原则、程序公开、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等原则;就必须在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中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历史证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的利益需要是不同的,社会到了一定阶段,社会利益诉求就会变得繁多,由此而产生的社会纷争也会变得更为复杂,社会就会对法治产生更多的依赖和更高的要求,法治建设必须要适应这一要求,才能保证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合法、正确、有效处理维权与维稳这一矛盾是行政法和行政法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在一个法治环境日渐优化,通过对维权与维稳的性质、特点、种类和冲突的行政法分析,提出摒弃以政治思维、权力思维的方式解决和处理维权与维稳的冲突的习惯,以法治思维方式重新认识维权与维稳及相互关系,以合法与否为价值判断标准,并在此价值标准判断下,选择相应的法治方式化解维权与维稳的矛盾冲突,是化解维权与维稳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经济文化、社会等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主要环节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认为有形的法治建设已取得明显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保证了社会发展各方面“有法可依”,但无形的法治机制推进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继而提出当前中国社会需要良法之治,既要有良法,又要有忠于法律、熟悉法律的执法队伍,还要有严明的违法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税收领域存在着信用状况不佳的问题,纳税人偷逃税、骗取出口退税、恶意拖欠税款等行为普遍存在;税务机关随意执法、执法犯法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完善的税收机制,既要有外在的税收法律体系的约束,也要在税收征纳行为中讲求信用这一道德基础。因此,税收信用是对税收法治的必要补充,有助于推进我国依法治税进程,从而建设和谐的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践“三个代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法治能为政治文 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德治能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和智力支持,二者的结合能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所有权与债权都必须在保持合法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来得以充分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中西思想史和政治实践历史中,道德对法治的支持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中西政治实 践中道德的地位具有明显差异,但道德支持贯穿于人类政治实践始终;道德的支持方式对于各自的时代与国情来说 既是合理的又是合适的;道德的支持需要道德与法律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研究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当表现为其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和必须依赖性;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制度基础、规范基础和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存在着法治建设表层化问题,表现为注重外部形式的法律条文和制度建设,轻视法治理念建设,这阻碍了法治建设的实质进展,笔者从文化、经济、政治三角度分析了法治建设表层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克服法治建设表层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税收法定原则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税收法定原则的考察可知,作为现代税法的最高原则,税收法定原则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实质内容。在税收法治建设远远落后于税收实践的我国,对税收法定原则进行探讨,进而在宪政建设的进程中确立并贯彻税收法定原则,无疑是我国税收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法治,抑或德治--兼论法律协调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就可以被理解为关于如何协调分工的人们的知识的载体,而法律制度则是“无人管理的显性协调”方式。在市场经济中,法制协调的关键性作用在于促进契约的履行,从而提高人们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期。但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单纯的法制协调存在着内在的局限性。实际上,法律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形式的和实质的,合理的法律要求形式方面的内容要与实质方面的内容相一致,而价值伦理的认同就是法律发挥有效协调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