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乔伊·吉拉德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汽车推销员,他曾在一年内推销出1425辆汽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推销员,却有一次难忘的失败教训。一次,一位顾客来找乔伊商谈购车事宜。乔伊向他推荐一种新型车,一切进展顺利,眼看就要成交,但对方突然决定不买了。原来在签字之前,顾客提到自己的儿子即将进入密西根大学就读,顾客还跟乔伊说到儿子的运动成绩和将来的抱负,他以儿子为荣,可乔伊根本就没有用心听顾客说这些话!而是在听另一名推销员说笑话。这位顾客很生气,他不愿意从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手里买东西!后来,从这件事乔伊得到两条教…  相似文献   

2.
顾客也能“创造”么?有这么一个故事:国外某企业的一名推销员,到一个全部是土著人居住的海岛去推销鞋子,但他很快就失望而归。原来这个岛上的人从来不穿鞋,不知道鞋为何物。而另外一名推销员得知后却自告奋勇前去推销,他先教如何穿鞋,然后再卖鞋,他成功了。这就是“创造”顾客。  相似文献   

3.
名牌产品是跨国经营的基础文/蔡富春,徐小氢一、名牌产品和名牌效应名牌也就是驰名的商标。名牌在本质上讲一种信誉,是生产厂家向社会提供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后,消费者在进行了购买比较和实际享用后对某种商标产品产生的信任。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说:“一个好的商标犹如...  相似文献   

4.
利时集团,始创于1993年,现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浙江出口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等荣誉和认证。李立新,利时集团掌门人,这位外表斯文、举止儒雅的宁波商人,恐怕你很难从他的脸上看出他曾经是宁波商界最优秀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5.
上海,曾经是名牌产品的代名词,不少中国家庭都曾以拥有上海品牌的产品为荣,我们耳熟能详的“霞飞”化妆品、“海鸥”照相机、“凤凰”自行车、“英雄”自来水笔能够见证这一历史,但近年来叫得响的上海名牌越来越少。在2003年333家“中国名牌”中,上海只有21家企业的24项产品榜上有名,落后于广东、浙江、山东而位居第四;是不是上海名牌正走向“式微”呢?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家的经营战略观群山一是名牌观。当今消费愈来愈倾向名牌。名牌追求与消费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物质需求,增加了精神享受,是消费者地位、形象、富有在产品上的体现。同时,打开的国门使国际名牌产品大量涌入,冲击着企业,更冲击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国际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7.
名牌是产品在大家庭的“天之骄子”。大概正因为此,一些企业一旦拥有名牌,便想方设法巩固名牌,提高名牌,发展名牌,把名牌叫得更响,让名牌走得更远,使名牌之花更鲜艳夺目。但名牌文化中也有不和谐的乐章,必须给这些名牌产品生产厂家提个醒。 名牌是企业的生命,借名犹如索命;视成名为大功告成,忽略产品乃至企业形象,又无异于自毁其名  相似文献   

8.
方凯旋 《珠江经济》2001,(10):88-89
好名字是企业的“第一推销员”。企业走向市场,必须给顾客传递很多与购买有关的信息,而其首先接受和获取的信息,就是为自己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的名字。作为“第一推销员”,公司名字的促销作用甚至比企业中专门从事促销的销售人员的作用还要重要。如果公司的名称能够给顾客以好感,顾客就极有可能会购买其产品;反之,名称不好,任凭促销人员说破嘴皮子,也难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名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叫做“命牌”,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所在。此次亚洲金融风暴,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冲击,但是对于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而言,所受影响并不大。在欧洲市场上,有个80/20原则,即欧洲主经销渠道销售的产品80%为名牌产品,20%为非名牌(或杂牌)产品。在世界其他市场上也一样,名牌产品永远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目前,在国外许  相似文献   

10.
打好长江牌,努力扩大上海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辐射面,正成为“九五”期间上海对内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其间,如何充分发挥上海名牌产品优势,迅速做大名牌产品规模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上海恒源祥公司以不断奋进,坚韧不拔的企业精神,形成了以独特的企业形象,名牌战略,资产经营为一体的“恒源祥名牌规模化经营”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日前,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和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公布,海尔集团公司生产的海尔牌电冰箱和洗衣机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海尔的入选充分证明了海尔的成功,尤其是海尔国际化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海尔,中国造”。在国内,恐怕没有哪个城市会像青岛这样盛产名牌,46个中国名牌和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拥有量使其位列全国同级城市之首。海尔、青啤、海信、澳柯玛、双星等一大批名牌和名牌企业为青岛赢得了“名牌之城”的美誉。名牌之路获得如此的青睐,实至名归。目前,青岛已有44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两种产品被认定为中国世界名牌,91个…  相似文献   

12.
名牌是产品大家庭中的“骄子”.正因为如此,一些企业一旦拥有名牌,便不遗余力地巩固名牌,提高名牌,发展名牌,把名牌叫得更响,让名牌走得更远,使名牌之花更鲜艳夺目.但名牌文化中也有不和谐的乐章,必须给这些名牌产品生产厂家提个醒.名牌声誉鹊起之时,便是借名者蜂涌而至之日.名牌是企业的生命,借名有时犹如索命,切莫为一个“借”字所累放眼工商企业,现今各种企业集团层出不穷,“联营”这个词儿一度消失之后又时髦起来.明眼人会发现,这些集团、联营都是冲着名牌来的.当然,成功者不乏其例,但是人心叵测,为“借”字所累的也时有所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发展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已不仅为我国企业界所普遍关注,而且付诸实践,创造了不少国产名牌。近几年来,乡镇企业在争创名牌的热潮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举世闻名的霞飞、雅戈尔、健力宝等驰名商标都是乡镇企业创造的。由于名牌战略在中国起步较晚,对其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掌握还不完善,而乡镇企业又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社区极为封闭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乡镇企业在争创名牌过程中,尤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名牌要“名”更要“民”名牌,当然首先要“名”,“名不响,则行不远”。无“名”,则无所谓“名牌”。…  相似文献   

14.
名牌产品到底应“名”在哪里 对于名牌产品到底应“名”在哪里,认识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从我国消费者绝大多数目前收入还不高的实际出发,名牌产品应该“名”在它是“民牌”上,要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而不少名牌产品生产厂家则认为,国际名牌产品生产厂家的名牌产  相似文献   

15.
张冰 《改革先声》2000,(10):36-40
外国强势企业一步一城,挟其强大的资金、技术、实力大举进攻中国市场,竞争已超越了国界线,而我国全国性名牌企业十分有限,全球性名牌则几乎没有。针对大批败走麦城的民族品牌,中国企业家们应该从“创名牌”的火热激情之中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产品。亟待走出残局,已成为中国名牌企业大势所趋。   我国绝大多数品牌,不是战败在技术、产品上,而是战败在服务优势上。服务被经济学家认为是“第二次竞争”,是“至尊的事业”。我国多数企业在追求服务上常常是被动的,只满足“起码的服务”,售后服务系统不健全,极…  相似文献   

16.
青岛是一个品牌荟萃的城市,拥有11个中国驰名商标、44个中国名牌产品、 151种山东名牌产品、189个青岛名牌……2005年11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2005 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青岛市被授予“中 国品牌之都”称号。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企业中,推销人员在产品销售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推销人员自身竞争力,才能使产品推销获得成功。产品推销成功,企业才能实现收益。如果推销人员根本找不到潜在顾客,那么推销人员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推销工作。怎样才能找到潜在顾客呢?这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消费者对名牌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任何一种名牌都不能满足一切适名族的需求。因此,定位是创名牌的关键所在。香港合兴集团是以经营食油起家的,其产品最有名的商标是“狮球麦”,但在中国市场上最畅销的是“骆驼麦”,因为价格较廉,所以造成在大陆“骆驼麦”远近闻名于“狮球麦”的局面。名牌的市场定位需要从分析市场机会入手。早次进入六场的臾农D拉尼市场四位。定位理论创始于本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重点强调的是通过广告攻心,将产品定位于潜在顾客的心中,而不改变产品的本身。80年代,世界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力普·科特…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前,东北人发出的“金牌不等于名牌”的呼唤振聋发聩,20多年之后,东北又有什么在全国叫响的产品,又有多少百姓熟悉的名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纷纷打造名牌产品的同时,东北不仅丢掉了原来的一些名牌,而且进入了一个“名牌荒”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耿改智 《特区经济》2005,(12):201-203
名牌意味着质量、信誉、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和市场占有率。名牌不仅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实力,它的多少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曾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江泽民总书记也提出:“要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所谓世界名牌,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杰出表现、得到相关顾客认可和偏爱、产生巨大效应、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产品品牌、商标和商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