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对书的评价。书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营养品,世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和否定这种营养品,特别是人类社会中那些出类拔萃的学者、科学家及政治家们,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书这种营养物质而成为一个具有特殊才能和卓越功勋的伟大人物。高尔基认为,他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给他的,所以他说:“我扑在书上,就象饥饿扑在面包上。”马克思在回答女儿的问题时,也表明自己最喜欢做的就是“啃书本”。孙中山也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张海迪身残志坚,勇…  相似文献   

2.
小刀 《浙江经济》2009,(4):63-63
儿子在寒假里看了好多本书,不过这些书都是斯蒂芬·金写的。老师想让他看的书他一本都不看,宁愿去玩电脑游戏,我只好对他说,你总得看点书吧,哪怕是看闲书,至少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他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逝世前一天,他的全身都插了管子,时而昏迷,但只要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前后总共11次,用时2小时50分钟,最  相似文献   

4.
冶山 《走向世界》2010,(3):112-112
又整理出来一批书要去送人了,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老婆同学的儿子喜欢读书,据说尤其喜爱文史一类.我就建议把我的文史类书送给他.没想到这桩买卖很快就成了。更可喜的是.成交额在一百斤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止庵说:"我这个人活到现在,差不多只做过读书这一件事,如果这能算一件事的话。"在他看来,读书其实根本不是一件事儿,就如刷牙、洗脸一样成为习惯。但他不同意"坚持读书"的说法,"读书不是什么苦事儿,你读就行了,对我来讲就是没有法子不读书。"读不读书并没有好坏之分,但读什么书是有好坏之分的。一本书是否值得读,不能急于下结论,要在读过之后留心去看,去考证,这跟交朋友一样,"也许第一印象是这样的,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原来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6.
黎权 《走向世界》2014,(25):12-15
悬梁刺股、凿壁愉光、囊萤映雪、书巢勤学、警枕励志、牛角挂书……中国关于发奋读书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数不胜数,怎么突然就说“不爱读书的中国人”了呢?这一武断的说法,将中国人读书的历史无情地割断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积淀。应该成为中国人“爱读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澳门你要是想坑谁,就叫他开书店。开书店就好象不会赌钱的人进澳门赌场——输定了。澳门读书人多,为什么进书店买书的人很少?说是澳门太小,谁出了本书,大家都知道,亲朋好友—一送过来,拉下谁都不合适,或者说谁也没法拉下,好象就把书送给了整个澳门,还有几个人买书?不过澳门人春节不送书。说是送书音同“送输”,大过年的口彩不好。澳门老老小小都喜欢写旧体诗,这个密度在整个华人世界里是最高的。尽管道地中国人在澳门的人口比例,比之内地和台港都低。因为有一些葡萄牙人,尤其有相当多的“土生”。当地人把中葡混血儿叫作“…  相似文献   

8.
丁仕祥 《中国西部》2014,(9):118-120
<正>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读书成就名师》。书中12位名师专业发展和成长过程,与读书息息桐关,密不可分。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就必须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可能实现;而不读书是一点可能也没有的。钟志龙老师的成功经历,特别让我钦佩!"50岁开始系统读书,用10年时间,完成心理学知识建构。"58岁,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之一。"将读书与一线教学相结合,将读书与生捱规划相结合,他的阅读史就是一部清晰的专业成长史。"这是本书作者对钟  相似文献   

9.
魏忠 《中国西部》2013,(15):64-66
杰克的妈妈在他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拗不过,终于送杰克到美国高中读了书(美国高中4年一般从9年级开始)。原本是陪孩子到美国适应一阵就回国工作,没想到,这一送就再也不好回国了。孩子在美国的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并通  相似文献   

10.
逝世前七个小时还在读书 毛泽东读书真正做到了“活到老,读到老”.毛泽东在延安时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如果再过10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9年零359天.这话不光是鼓励别人读书,而且他自己也做到了,而且“活到老,读到老,读到死”.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1976年9月9日凌晨逝世,那他9月8号在干什么?当时他是全身插满管子,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但一清醒过来就要书,要文件看.看了多少次呢?看了11次,也就是说他苏醒了11次,要书要文件要了11次,总共的时间加起来就是2小时50分钟.而最后一次读书、看文件是9月8号下午4点37分,过了7个小时以后,他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江苏有相当数量官员因忙于应酬而影响到读书学习。读书的必要性及意义小言而喻,好多干部平常不读书或很少读书,这是很令人遗憾的现象。将不凄书或少读书的原冈归咎为“应酬多”,这只是借口,不想凄书、不愿读书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1,(8):79
《渐行渐远渐无书》何怀宏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5月版何怀宏的《渐行渐远渐无书》大约是他新世纪以来关于20-21世纪中国历史大事件及关键人物的思想随笔结集。看看文章标题就可以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08,(7):159-159
范仲淹小时候是个穷苦的孩子。他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一所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饮食,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一个酷爱读书、嗜书如命的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子在他70多年的生涯当中,几乎读遍了当时所能找到的各种典籍。  相似文献   

15.
冯仑 《民营视界》2007,(3):33-33
读书可以恰隋也可以益智。读管理的书既益智还很实用,所以读管理的书和读其他的书心情会很不一样,一般会放在手边有目的地去看。我读过不少管理的书,有时也推荐给经理们看,大家都很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书中事     
《发展》2009,(1)
顾炎武自督读书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  相似文献   

17.
路在书中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个有才华的青年雕刻工艺师,在他居住的那座城市几乎无人不知。一次交淡中,他道出了自己的苦恼,他说他下一步在艺术上不知从哪里提高。我记得有位艺术大师创作上也曾遇到此类问题,他的作法是不妨抽时间多看点书。三年后,这位青年的一个玉雕作品在全国创作大展中一呜惊人获奖,我从北京打电话给他表示祝贺。他在电话里说,这得感谢你三年前让我多读点书的建议,他说就是从那时起读了很多的书。读书不但改变了他的心绪,更开阔了他的眼界,艺术鉴赏水准也大为提升,不知不觉他创作的作品也有了新意,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宜民,江西抚州临川人,幼年就父母双亡,生活贫困,被舅父王儒收养。王儒喜爱读书,所以李宜民年龄不大时也跟着读了很多书,故而满腹经纶、才艺过人。  相似文献   

19.
快乐 《西部人》2004,(11):39
书生拿着书在打瞌睡。 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用功,睡着了还拿着书。 不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懒惰,一拿着书就睡着了。 看的人不同了,书生就不是那个书生了。 你爱他的时候,他的缺点都是优点;你不爱他了,他的优点也成了缺  相似文献   

20.
好读书自有无尽的乐趣。不必说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豪迈;也不必说那究天人之机、通古今之变、揽万家之言的通达;单是那于宁静的夜,就着窗外满天的星斗,伴一盏明灯,备一壶香茗,置身于环壁皆书、气韵流动的书斋,信手闲读,就令人喜悦不已。好读书一日悦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