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理解和掌握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审计理论学习者和审计实务工作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进行如下探讨,以便更好的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独立审计风险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与审计结果的可靠性是互补的,1%的市计风险意味着99%的可靠程度。  相似文献   

4.
一、概念1重要性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的规定,所谓“重要性”是指: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具体标准,是对会计报表中信息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的具体刻划。它是会计报表中包含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临界点”,换言之,是一种可容忍错误的最高界限。超过这一界限,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漏报就会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这种错误就不能容忍,应将其视为重…  相似文献   

5.
梁力军  张莉  刘丽娜 《财会月刊》2020,(19):101-105
审计重要性作为审计风险的重要判断标准,贯穿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全流程;而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是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关键因素。由于重要性、重要性水平在术语方面的高度相近,导致在理解审计准则中\"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表述时出现认知偏差甚至理解错误。厘清审计重要性、重要性水平的区别与联系,论述和明确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对于清晰认知审计术语、理解审计准则和指导审计实践而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是三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如何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本文拟就如何认识并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谈些看法。 一、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及审计证据的区别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相关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如果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以及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重要性实质上强调的是错报与漏报的程度,这个程度是指金额的大小,而且是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为反向关系,审…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逐步健全,促进了现代审计方法和程序的变革,拓宽了审计领域,扩大了审计职能,为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降低会计报表差错的产生,审计领域的重要性原则应运而生。特别是在进行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审计证据和发表审计意见时,确定总的重要性水平成了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1.审计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审计风险准则之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一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准则稿),将审计风险作如下定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初步确定被审计会计报表中所包含的错报、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正确理解所确立的“临界点”。在进行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审计证据和发表审计意见时,确定总的重要性金额成了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2.
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初步确定被审计会计报表中所包含的错报、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正确理解所确立的“临界点”。在进行符合性测试、编制审计计划、评价审计证据和发表审计意见时,确定总的重要性金额成了重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3.
试论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昆  龙芳 《山东审计》2002,(12):13-14
在审计理论和实务中,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两个概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的误报为实质上,而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另外美国审计准则界定所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中指出,“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诸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可见,重要性可视为会计报表中包含的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16界点”。合理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用《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而要适当地运用重要性原则,首先要正确认识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目前的审计理论中,一般都这样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  相似文献   

15.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 10号———审计重要性》第二条将重要性定义为 :“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这一程度在特定的环境下可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可见 ,重要性反映了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它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为“临界点” ,超过了该“临界点”则具有重要性。重要性有数量和性质两方面的特征 ,一般来说 ,数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数额小的错报或漏报重要 ;但是 ,性质严重的错报或漏报即使数额不大也应视为具有重要性。例如 ,涉及到舞弊和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影响收益趋…  相似文献   

16.
审计重要性是现代审计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计划、制定审计方案、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时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就如何理解和把握两的概念及关系,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17.
吴岑 《福建财会》2003,(7):27-28
当前,如何构筑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与监管之道,强化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审计风险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发布,拉开了审计风险向纵深发展的序幕。审计人员应在注重审计效率的同时,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都知道,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是编制审计方案所使用的两个重要参数,决定了实质性测试的性质、重点和范围。二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是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本文笔者主要从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概念入手,对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以及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关系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对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潇 《审计月刊》2006,(2):10-11
一、对审计准则中提出的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的分析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 审计重要性》第8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注  相似文献   

20.
张军 《宁夏审计》2009,(6):26-28
根据《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2000)审计署令第2号]第十三条的规定,“审计组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应当运用重要性和谨慎性原则,在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步骤和方法”。审计人员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需要做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