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清朝国势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朝教育政策的变化。新疆教育在此大的背景之下,其发展经历了新疆建省前和建省后两个时期,教育方式也逐渐由一元走向了多元。  相似文献   

2.
韩瑞娟  任建华  王静 《新疆财经》2012,(6):20-23,47
高等学校对口援疆政策为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在回顾了高等学校对口援疆政策的演进后,界定了对口援疆高等教育工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并通过分析高等学校对口援疆实践,发现当前高等学校对口援疆财政转移支付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为提升对口支援效率,本文从预算制度、审支制度和会计制度三个维度构建了高等学校对口援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关键一环,是构筑新疆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的关键一步。实施“文化润疆”治疆方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从文化润疆的理论、内容、实践、价值等四个维度准确把握文化润疆的战略地位,用中华文化润疆,大力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增强新疆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展示新疆良好形象,从而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疆篇章。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中央的援疆政策(含兵团),回顾了援疆历程并作了深刻反思;对十九省市"对口援疆"政策做了理论探索:对口支援新疆是我国实现全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战略大局所决定的;要有效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可持续的自我发展机制;在对口援疆时,要尽力开发能够较多吸收当地就业人员的项目;对口支援新疆要附带些由当地老百姓自己实施的小型项目。并对"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桂馨 《改革与开放》2012,(24):128-129
以“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为主要内容的新疆精神,是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体现,是新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新疆两大历史任务的精神动力.通过理论宣传、实践养成、榜样引领、建章立制等途径培育和弘扬新疆精神,对促进新疆发展、创造“新疆效率”、提升新疆能力、实现新疆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商务工作会议传来利好消息:国家对新疆政策支持,以及周边国家市场需求日渐升温,今年,两大有利条件助推新疆商务发展。随着国家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系列具体政策陆续落实,19个省市对口援疆工作已全面展开。特别是随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  相似文献   

7.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统领和指引意义.近年来,新疆发生多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引起党和国家对新疆工作的极其重视.在新疆复杂形势下,唯有高举宪法旗帜,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安定,把依法治疆作为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才能实现国家人民幸福安康,有效地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依法治国进程.  相似文献   

8.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首次提出的“文化润疆”方略是党中央根据新疆总体形势发展变化,为巩固西北边疆长治久安成果而擘画的长远之策。“文化润疆”的主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文化认同打牢筑实新疆的思想基础和建立西北边疆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固藩篱。以“文化润疆”的受众群体、浸润策略、长效机制为重点,聚焦群体特点、内容类别、方式机制进行分析,将新疆各领域分为体制内群体、青少年和社会面,并针对各群体提出不同的浸润策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浸润时既有目别汇分又有融会贯通,让党的治疆方略得到最大限度贯彻执行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资》2010,(10):6-6
对新疆的历史来说,2010年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自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猛然间成为投资热土。对市场最敏感的各路资本纷纷涌往新疆,直奔新疆丰富的资源而去,让新疆有点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0.
柯轩 《中亚信息》2012,(Z2):25-30
2012年7月20日,第四次全国科技援疆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随后,科技部与自治区人民政府举行第四次部区会商会议。作为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援疆长期以来在援疆工作的整体部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2010年8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科技援疆工作会议是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吹响了科技援疆"集结号",那么两年后的这两次会议,则是在准确"把脉"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后,对新时期新阶段科技援疆工作的重新定位与谋划。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0年5月中央召开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后,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正式启动。产业援疆作为19个省市对口支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产业援疆的历史机遇,推动新疆与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援受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促进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宁波市把应对经济新常态行之有效、当前发展势头良好的新产业、新业态纳入援疆领域,并在新疆开展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产业援疆作为19省市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产业援疆的历史机遇,推动与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深入思考产业援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工业园区、重点领域、各地特色和宏观调控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产业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援疆作为19省市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产业援疆的历史机遇,推动与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新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深入思考产业援疆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工业园区、重点领域、各地特色和宏观调控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产业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良好的产业援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一轮产业援疆对新疆民族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实现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现有研究对西部大开发的阶段进行分析、并对西部大开发的研究角度和19省市产业援疆的制度(逻辑)反思进行了探索,并对19省市产业援疆的未来研究趋势做了简析。  相似文献   

15.
清朝统一新疆后,乌鲁木齐作为新疆东部的战略要地,是重点建设地区之一,清政府开始对乌鲁木齐地区进行移民屯田。由于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各项措施,乌鲁木齐地区的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为以后乌鲁木齐成为新疆政治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基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19个省市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疆内众多企业在此大环境下抓住有利时机,增加订单,扩大产能,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此时企业用工需求量也在大幅增加,出现了“招工难”、“用工荒”的社会现象,已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前景。本文立足新疆实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前企业用工和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刻剖析了企业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原因和症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迪生 《北方经济》2012,(17):38-41
正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要素。当前,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倚重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援疆作为对口援疆五大机制之一,在新一轮对口援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本文就新一轮科技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的实践及成效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依托对口援疆,提升新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依托对口援疆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配额抽样资料,从受援地居民对当地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援疆政策落实情况的满意度两个维度对中央实施的全面对口支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援地居民对当地政府的政策执行力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其管理理念和廉政建设的满意度较低,对其服务意识、管理理念和执法行为的满意度一般;且受援地居民认为,产业援疆实效偏低,教育援强实效较好,医疗援疆实效最高;人才援疆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因此,本文认为应健全对口援疆政策实施的监管机制、实效评价机制以及人才援疆机制,搭建劳动力培训平台等,以切实提高对口援疆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新疆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即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清政府对新疆的救灾政策是: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消极被动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以理论界对“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概念的界定为逻辑起点,评析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概念的构成要素,即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本质特征、主体、客体、流向、目的和依据;解析了教育对口援疆的实质,即以提升新疆区域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为目的,对口援疆省市无偿让渡财政资源于新疆教育的一种教育财政均衡制度.最后结合一般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模式和教育对口援疆的实践,构建了教育对口援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三种实践模式,即专项财政资源转移支付模式、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和帮扶结对财政转移支付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