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与《天问》“昆仑县圃,其尻安在”句,俱涉“悬囿”。“县”、“悬”为古今字,意为“悬挂的花园”。“悬圃”在《楚辞》各版本及其他典籍中,与昆仑都有着紧密联系。典籍记载之“县圃”、“悬圃”与“玄圃”,其所指实同,但这并不是传统注疏家们所言之通假,而是由昆仑兼具黑色之文化意象所决定。“悬圃”初或借用两河流域古代之“空中花园”,由于花园具有通天功能,后借以描摹神话昆仑大山之通天高境。通过解析“悬圃”之文化意象,《天问》句当作“其尻”,而不作“其尻”。  相似文献   

2.
“爱”为人间话语中的“永恒主题”,亦是人之生存的“本性”之一。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爱”有“世俗之爱”和“神圣之爱”的区分,但二者之间仍有关联,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春来 《中国工商》2005,(5):148-149
《礼记》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广义上来说,“审问之”.“明辨之”也属于“思”的范畴。所以,归结起来还是“学,思,行”三个环节。其中,“学”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思”是知识向“己有”转化的条件,“行”是获取知识的归宿,由此形成了周而往始的无限循环过程。有了这样的循环,人生才会成功,企业才会辉煌,国家才会昌盛。  相似文献   

4.
杨云 《上海商业》2011,(3):80-81
有这么一方富庶的土地,它位于太湖之滨,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东南望县”之美誉。  相似文献   

5.
成都自古即有“天府”和“天府之国”之称,其最初得名略晚于关中,以后取代关中,这已成千古定论。根据苏秦、张良、诸葛亮之定义,所谓“天府”和“天府之国”,必须具有“四塞之国”、“沃野千里”、“天子之都”三个标准。后来太原、北京、沈阳、汪淮以南、闽中等地先后有“天府”之称,但均因缺乏其中一条或多条标准而够不上“天府”和“天府之国”之称谓,也自然为历史所淘汰。目前在成都未丧失上述条件前,来开展评选“新天府”活动则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巽卦的理解     
“巽”卦,为《易经》之八纯卦之一。从“八卦”之卦象认识,巽为“风”;从“八卦”之卦序认识,巽为“长女”;与后天五行结合认识,巽之性属“木”等等。可以这样理解认识“巽”卦之本义,巽卦为一阴伏于二阳之下;象征为服顺之意,顺从则言易于被接纳;又巽为风之卦象,风则无孔不入,所以“巽”卦以顺从、谦逊、进入为主旨。若以人事而言,如巽之谦卑、逊让者则无所不容。如果两个巽卦重叠,二阴伏于四阳之下,表示“能巽顺乎阳”,在申命行事的过程中,推动尊者阳刚正气美德之施行的同时,自身也得以相应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江苏商业会计》2009,(5):F0003-F0003
扬子·佳竹苑,拥群芳荟萃的邗沟风光带之生态美景,以水与竹为主题挖掘“邗沟”与“佳竹”之内涵,景观设计充分融入“个园”园林精髓,打造“竹西文化”,以别具匠心的园林造景,用园林的错落之美组合建筑,极具现代美感的建筑与中式园林景观浑然一体,畅享“温馨家园、靓丽花园、怡情乐园”之雅趣。  相似文献   

8.
《易经》六十四卦第十九卦为“临”,蕴“居高视下”之意,有统治、领导、监督、威逼等等含义,全卦之精神主要是落实在“治”的意旨上。该卦以“临”命名,也就是从阳气进一步上升,二阳之德能得到进一步壮大,可以主导达到由“初”而始,“监临于下(后)”的层次。“临”之卦辞曰:“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易经》“临”卦为“八卦”之“兑”卦与“坤”卦,由下而上组合而成的卦象;下“兑”为“说”为“悦”,上“坤”为柔为顺;而“八卦”之“兑”为“泽”,“坤”为“地”,是泽上有地;故“地临于泽”,“泽上有地”,地高于泽,泽容于地;以人事而言,“泽”好比是人民大众,“地”好比国家土地,有好的君主去统治,则大地容纳无疆,人民自然“喜悦和顺”;  相似文献   

9.
来伟雄 《浙商》2008,(8):100-102
沃德财富是针对交行零售高端客户的理财服务品牌。OTO是沃德财富品牌的LOGO,沃德的名称从OTO音译而来,“沃”具有丰厚、肥沃等含义;“德”有美德、高尚的意思,以服务之“德”,创财富之“沃”,寓意诚信、厚德乃取财之道。“沃德财富”庇音同“我的财富”、“获得财富”,  相似文献   

10.
气象,“健”有天然之“健”和人为之“健”.儒家讲的是人为之“健”.道家讲的是天然之“健”。如《南粤春晓》正是由作品的大尺寸和画面大气势的物象,既构成了一种儒家哲学人世层面的自然之健.  相似文献   

11.
天命之谓性     
《中庸》的“三句教”,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相似文献   

12.
“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与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叔本华的优美、壮美说的“中国特色”的表述,其目的在于区分中国古典诗歌不同类型的美学意境。“我”特指意志认知主体或主体的意志认知,存在“美术”中的认知主体从结果看均属“静观”纯粹认知主体,即无意志认知主体,也即审美认知主体;“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审心理经验过程,它们构成了“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不同审美内涵。仅从艺术表现的角度解释“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未免失当。  相似文献   

13.
他的人生“秘诀”,一是处事之道,多行善举;二是为官之道,多干实事;三是桑榆之道,多看今天。他晚年的信条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身心健康为中心,勤奋一点,宽厚一点。他坚信“要愁愁常在,要乐乐常来”之哲理,坚持“少讲昨天,少想明天,多看今天”。  相似文献   

14.
确定核心价值,培养与核心价值相关的核心能力。进而在矿场上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企业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也应该对自己核心价值和核心能力的局限性有充分的意识:即意识到“己之所欲”并不一定是“人之所欲”,至少不是“人之所欲”的全部;并意识到在一个“人之所欲”不同于“己之所欲”的环境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变得“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5.
清代史家赵翼将明代因表笺文字触犯朱元璋忌讳而获罪致死,称为“表笺之祸”。“表笺之祸”为前代所无,乃朱元璋以文字杀人之一大“发明”。朱元璋专横跋扈,疑忌重重,喜怒无常,在处理国内君臣关系与邻国朝鲜的关系中,屡兴“表笺之祸”,给国内君臣关系与中朝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创儒商文化,建设现代和谐商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儒 《商业文化》2006,(7):86-87
江河行地、日月经天,自然界上亿年的玄妙演化与合理组合,其吴无穷,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对它的变化之真、结构之善.统一之美、却可被人们概括出一个朴素,可知的基本规律.这就是我们先辈所总结的:“天地合之德,日月合之依,四时合之序”,即“德”、“依”、“序”统治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宇宙自然的运转轮回。我国先人把这一规律称之为”天地合一”的“大道“。  相似文献   

17.
品牌沙龙BBS     
《中国科技财富》2005,(4):118-118
“子”之“孽”,“母”之“过”;南极人品牌将如何延伸?李阳注定要失败?愚蠢至极的雀巢,还会是好味道?!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22日,中国农历“腊八”,数九隆冬的津城,严寒陡峭,寒冷异常,但在约翰·迪尔天拖有限公司参加第五届“迪尔之星”联谊活动的“迪尔之星”们的心中却荡漾着春天般的温暖。“外面的天气虽然寒冷,但我们感受到迪尔公司对我们用户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使我们心中感到很温暖、很温馨”,来自辽宁省辽阳县穆家镇潘家村的“迪尔之星”杨宝余的一番话,道出了“迪尔之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道家常说“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管理文化则强调根据“道”之原则,实行独到的管理之“本”。但是“道”是绝对“无为”的,而管理之“术”必须是“有为”的,看起来似乎有矛盾。这种“矛盾”,成为历来人们对道家思想和道家管理文化难以确切诠释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道家管理文化中关于“道”与“术”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关系,道家管理文化要谛在于,通过“无为”的方式,取得“有为”的实际效果。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20.
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凝聚教育之“精”,培养作风之“气”,锤炼制度之“神”,在职能转型模式改革下谋良策,札服务企业通关便利上出实招.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求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