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弱势群体就业促进的实践模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规模巨大,并呈迅速增加趋势,失业、下岗人员已成为城市弱势群体的主体,要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必须采取特殊的就业援助。目前国内形成的典型就业促进模式主要有: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模式、政府就业促进与扶持政策模式、公益性、福利性就业模式、社区就业与NGO、NPO就业模式、政府、企业、社区与社会综合支持体系模式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新一轮城市化浪潮的来临.上亿民工为了争取更好的社会生活而进城务工.为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相应的,一大批未成年小孩被留守在家.取而代之的是隔代抚养、教养,农村老人不胜重负,使正处于人格发育期的孩子往往容易在心理上发生偏差,成为隔代教育的牺牲品。而一批随着父母进城的儿童也随着数次迁移其学习、沟通等能力也大受影响,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障碍和问题.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民工子弟超过1.2亿,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弟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化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制度的松动使得农民有可能向城市流动,在城市就业机会增加的情况下,在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向城市.城市中,国有单位隐性失业的显性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自愿失业的出现使得城市失业率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4.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这种负相关关系己经被主流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所接受。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这种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失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赵爽 《乡镇经济》2007,(4):44-46
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丧失基本生产资料的失地农民,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二元用工制度“和现实存在的“城市二元社会“使失地农民失业和失业失地农民缺乏基本的就业社会保障.必须为失地农民就业途径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构建有针对性的失业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进而建立起与城市对接的失业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促进城市市民与进城农民工和谐相处,既为顺应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趋势所需,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经之途.文章通过对厦门市集美区进城农民工权益保障状况、融入城市社会愿望以及本地市民时进城农民工态度等现状的调查,从中浅析有碍于两大群体和谐的主要因素,粗略梳理有利于两大群体和而谐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应地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正成为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浙江省七个地区民工家庭的实地调查基础上,采取典型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当前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第一手数据,并通过科学分析,为促进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各个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有机相连,成为城市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和众多新生代农民工都面临用工与就业的严峻考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就业能力是决定其就业的核心与本质问题。文章采用Fugate(2004)对就业能力的划分,从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人力和社会资本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和离职问题的分析框架:就业能力无法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失业;就业能力虽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但由于企业无法满足其基本诉求,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离职频繁。基于此,提出对未实现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应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新民工自我管理,提升其就业能力,进而实现就业;对已实现就业的新民工,应建立组织支持契合,积极开展指导关系项目,降低其离职倾向,在实现稳定就业的基础上实现优质就业。  相似文献   

9.
2003年是我国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劳动保障部及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在8月份中央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后,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展明显。2003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59万个,全面完成800万的目标任务。全国共有1038万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  相似文献   

10.
王蕴翠 《科技和产业》2009,9(1):117-120
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主导着一国经济的发展,研究工业发展引起的就业变动对研究整体就业变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山东工业各行业发展的就业弹性系数,得出工业发展对就业的具体影响,并建议在工业继续大力发展的前提下寻找扩大就业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就业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社会保障的顺利运行,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也会作用到就业政策。正确认识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的关系,对于改善就业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  相似文献   

12.
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西藏农牧民工转移就业能力对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西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缩小与内地发展差距,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西藏农牧民工就业能力提升与产业发展关联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农牧民工转移就业能力与西藏产业转型升级的差距,提出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西藏农牧民工转移就业能力提升模式:构建技能形成体系,加强西藏产业工人培育;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护航农牧民工的择业就业;增强企业主体意识,推动农牧民工培训的供给侧改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健全转移就业法律制度,提升农牧民工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对烟威地区有代表性的六所高校社会实践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本地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与学校开展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配合意识也有待加强。驻烟威高校在纠正大学生就业观念、开展就业指导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结合姻威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探索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社会实践道路.鼓励在校生与韩国留学生组建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充分利用好当地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建立“以人才需求引领实践,以社会实践促进就业”的社会实践与就业结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为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本文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出发,修正出一个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即加入了非正规就业因素的模型,并尝试对其进行政策含义的解释,最终得出非正规就业是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协整理论的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惠  杨爱年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33-36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增长,但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相符合.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均衡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甘肃省白银市的就业困境为研究出发点,探讨技术进步给资源型城市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带来的影响,为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索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白银市为例,分析技术进步对资源枯竭城市就业的影响,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带来的负效应更明显。资源枯竭型城市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往往局限于资源产业内部,技术进步对城市的就业带动辐射力较弱;而提高资源型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会导致城市经济和城市就业对资源依赖更为加剧。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改变单纯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向,而以扩大就业作为首要目标,尤其应充分重视中小企业、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国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产生和再生产过程其进行分析,从物质和精神基础两个角度解释了这一不平等制度的产生过程,并认为,女性针对就业性别歧视的消极回应对女性不平等地位再生产过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女性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中,提升城市社会组织治理能力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社会组织在治理中,存在着城市社会组织价值迷思、城市社会组织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城市政府和社会对城市社会组织不信任的困境.本文运用“三圈理论”的分析框架,对城市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进行了分析,并以此理论为视角,更好地设计出城市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