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年"三创"活动,引领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从2003年起,首钢党委把"创新、创优、创业"作为推进企业搬迁调整、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出"苦干三年,打好思想文化基础、制度创新基础、经济技术基础、人才建设基础"。此后,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十年间,首钢通过开展"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了首钢搬迁调整和转型发展,钢铁业从北京一地拓展到全国8个省区12个地市,发展到沿海和资源富集地区,先后联合重组水  相似文献   

2.
观点"三创"精神体现了时代要求,体现了首钢科学发展战略内涵,体现了首钢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2003年以来,首钢坚持开展"创新创优创业"活动,在职工群众中逐步培育起具有首钢特色的"三创"精神,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三创"精神的重要价值引领首钢创新实践。"创新"是胆识、是科学,体现着胸怀和境界,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创优"是追求、是能力,是不断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13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首钢北京石景山钢铁主流程停产仪式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首钢全体职工授予"功勋首钢"牌匾,标志着首钢兑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首钢的搬迁调整告一段落。搬迁调整八年来,首钢党委坚持"提前介入、全程参与、高度负责、服务到家"的原则,分流安置职工6.47万人,没有发生一起职工集体上访事件,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做到了职工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  相似文献   

4.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举措。为贯彻落实这一战略任务,十六大以来,首钢通过党委中心组抓各级领导班子的学习,通过举办研讨班抓党员干部的学习,通过在全集团开展“三个代表”进班组活动抓职工的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之后,首钢党委作出了《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首钢改革创新发展的决定》。联系首钢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要学出境界、学出胸怀、学出思路、学出目标、学出动力,把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转化为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机遇,加快…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2004,(4):54-56
首钢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中,首钢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努力实现由传统企业文化向现代企业文化转型,在实现首钢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提高首钢综合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首钢党委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把首钢的企业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新时期首钢的文化体系,完成了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首钢党委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底蕴,是企  相似文献   

6.
首钢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中,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实现由传统企业文化向现代企业文化转型,为实现首钢改革发展战略目标服务,为建设首钢高素质职工队伍服务。首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首钢党委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底蕴,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持续  相似文献   

7.
首钢党委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联系实际、力求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五个学出”:学出境界、学出思路、学出胸怀、学出目标、学出动力。加快首钢改革创新发展,努力打造新型首钢。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明确发展新思路进入新世纪,为了适应北京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举办绿色奥运的要求,2000年以来,首钢相继停产、搬迁了在北京市内的几个炼钢厂、轧钢厂。今年底首钢钢产量要压缩200万吨,由此销售收入将减少80亿元,增加富余人员4万多人。面对首钢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干部…  相似文献   

8.
《中外企业文化》2010,(2):F0002-F0002,F0003
姜兴宏:首钢党委副书记 2010年是首钢实施搬迁调整的关键之年。首钢要发扬90年企业文化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大力加强集团文化建设,推进一业多地、联合重组、合资改制企业的文化融合与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首钢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发挥企业文化在打造企业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发展战略实施中的积极作用,首钢党委在对进入21世纪以来首钢企业文化实践总结梳理、概括提升,对首钢企业文化未来发展超前思考、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和颁发了《中共首钢总公司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阐述了首钢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明确了目标原则和理念体系,提出了重点任务和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10.
首钢党委宣传部围绕首钢搬迁调整过程中职工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了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涉及了主要的子公司、厂矿和改制企业。  相似文献   

11.
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员必须站在改革的最前列,这是首钢党委副书记王跃祖在《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一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为了集中报道首钢改革和管理的思路、举措、动态,以及论文和建议,我们在本期特意开辟了“首钢专栏”,以期引起读者特别是首钢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面对国内钢铁行业竞争激烈、微利经营的市场困局,通化钢铁股份公司紧紧抓住与首钢重组的时机,积极推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相融.坚持以“创新、创优、创业”的“三创”精神统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搭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平台.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改革中发展,首钢也在改革中前进。首钢外埠厂过去奉行的是“有了首钢大老板,啥时都不愁饭碗”,现在他们开始主动转观念、闯市场;本埠主体企业正在开展“转、抓、练、增”达标升级活动;建筑企业更是急于拿到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关心首钢的朋友请阅读《首钢专栏》中的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伟大转型     
最近,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青海在公司内部召开的"三创"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一篇题为《以开放的视野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的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这标志着首钢开始从大规模搬迁建设进入到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首钢志在"伟大的转型",北京市给予了很高的定位,市领导到首钢调研时指出:"首钢下一步的转型发展要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性工程,成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5.
“三创”(即:创业、创新、创优。以下简称‘三创’)伴随首钢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对推动首钢搬迁调整和转型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矿业公司坚持把“三创”精神深深植根于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引领全员“三创”,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特别是2012年以来,面对严峻经济形势、高温暴雨、外部干扰等种种考验,矿业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持续创新创优创业,不断攻坚克难,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首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三创”(即:创业、创新、创优。以下简称‘三创’)伴随首钢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对推动首钢搬迁调整和转型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矿业公司坚持把“三创”精神深深植根于发展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引领全员“三创”,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特别是2012年以来,面对严峻经济形势、高温暴雨、外部干扰等种种考验,矿业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持续创新创优创业,不断攻坚克难,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首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首钢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理想、宗旨、党性、党风、党员标准的教育,这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的先决条件,更是深化改革的需要,是保证党员坚定不移地站在改革前列的需要。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党员坚定不移地走改革之路,为发展生产力争做贡献。如何使党员树立崇高理想,始终站在改革前列,这是改革时期对党员进行教育的重要课题。1.把特色理论的学习贯彻在党员理想教育的始终。改革以来,首钢党委年年都围绕改革实践开…  相似文献   

18.
<正>1958年8月29日,在刘少奇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石钢"钢铁工人民兵团"诞生,随后在党中央"大办民兵师"的精神感召下,"钢铁工人民兵师"应运而生。1998年底,北京陆军预备役在首钢纳编。半个世纪以来,首钢党委依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动摇,沿着主题主线,深入贯彻落实民兵预备役工作科学发展,体现武装力量建设的本质要求,紧贴使命任务和工作实际,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正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0月12日,首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创”经验交流会。这次“三创”交流会与以往有所不同,专辟了4个专题。全面交流总结首钢各方面的工作。“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是首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首钢特别邀请了从事冶金企业文化研究的中国冶金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赵国珩副会长进行点评.记者对赵副会长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30):183-18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创客教育正在成为已有高等教育体系中积极应对创新性人才培养所面临挑战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深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重构着教学组织和对应的评价体系。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实施创客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找寻开展高校创客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新时期大学生创客教育提供建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